彭阳县实施“十大工程”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2019年以来,彭阳县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十大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各项扶贫惠农政策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实现稳定高质量脱贫摘帽。一是实施动态管理巩固提升和未脱贫人口精准脱贫工程。制定《彭阳县精准扶贫“双兜底”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剩余未脱贫户根据致贫原因、结合户情实际,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光伏扶贫、公益岗位、合作社托管代养、土地流转分红等途径,实现政策兜底、产业兜底“双保障”,确保实现年底减贫810人目标(2018年底全县剩余未脱贫人口1575人)。二是实施综合性保障扶贫工程。全面落实教育惠民各项政策,资助各学段学生17264人次,发放补助资金1366.65万元。建立控辍保学“三包三保”和“五长制”双线控辍责任体系,持续巩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成果。全面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建立“三平台一系统”(县域医疗卫生县乡村一体化服务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平台、远程门诊系统),落实“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政策,全县财政补助兜底1408人次、补助资金165.16万元,贫困患者自付比例降至9.05%。加强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府兜底医疗救助等救助政策,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8048户1662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三是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扶贫硬化路建设,新建四级农村扶贫硬化路230公里,开工建设187公里,续建52公里。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善“互联网+人饮”建管服模式,累计完成自来水入户43337户,改造提升23801户,自来水入户率达99.8%。安全住房保障率达到100%。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专项工程,新建接户、进户线39.66千米。加强农村通信信号质量建设,新建网络信号基站15个。在全域实施“五土共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开展易地移民搬迁户原宅复垦、农村危旧房(窑)拆除、村组土路硬化砂化改造、城乡主干道环境集中整治“四项重点”,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四是实施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有土”产业,实施“贫困户产业增收项困户发展多元化致富产业,目前已目”和“产业富民全覆盖项目”,扶持有发展生产能力的建档立卡贫累计扶持14182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9.9%。因人制宜发展“离土”产业,建设扶贫车间32个,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32720人,通过政府购买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7924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边缘户”和“易返贫户”就业增收,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建成总装机容量26.68MWP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89个,创净收入达185.96万元,受益贫困户达1240户。五是实施生态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工程,建设以苹果、红梅杏、花椒、万寿菊等林草品种为主的种植示范园48.05万亩,带动10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六是实施金融扶贫巩固提升工程。认真落实自治区金融扶贫“17条”,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2897户14614万元,贷款覆盖面达到84.56%。七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巩固提升工程。在全县12个移民安置点因户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八是实施社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落实区、市、县三级帮扶单位97个,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争取闽宁示范村建设、闽籍企业扶持、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村级扶贫车间、贫困学生救助等方面帮扶资金2702万元。九是实施“两个带头人”巩固提升工程。通过产业引领、政策扶持、精准培育、创业孵化等举措新培育党组织782名、致富带头人1602名,带动11438户32320人脱贫致富。十是实施“扶志扶智”巩固提升工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共培训群众7万余人次,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表彰脱贫攻坚领域先进典型473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