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多部门倡导文明婚俗
固原市基层法院和乡镇法庭每年都要受理不同数量的高额彩礼返还案。随着家庭纠纷、婚姻纠纷等案件大量增加,固原市原州区专门成立了家事法庭,集中审理调解此类案件。
据国家统计局固原调查队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农村人情风愈演愈烈,名目繁多,尤其农村小伙结婚,仅彩礼钱一般就要10万元左右,娶个媳妇要花掉约20万元,相当于全家人六七年的积蓄。许多家庭因此背负高额债务。面对高额彩礼,固原多部门积极行动,推行文明习俗,倡导勤俭办婚礼,鼓励年轻人不盲目攀比彩礼礼金,不做高价彩礼的“奴隶”,积极抵制婚事中的奢靡之风。
娶个媳妇债台高筑
“家里一共养了14头牛,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一次就卖掉了10头。”家住固原市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他也算是当地的养殖大户,一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但是奋斗了十几年,给儿子娶媳妇、送彩礼、办婚宴,再除去平时的开支,一下子便所剩无几:“又要从头开始了”。
据记者了解,除去彩礼外,一般结婚男方都要给女方买“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或金手链,加上衣服、化妆品等共计5万元左右。部分地区还有婚前的“见面礼、离娘、回马洋、压箱钱、纽扣钱、挂门帘钱”等五花八门的习俗,还要给娘家送100斤肉、100斤油、100斤米面、100斤干果茶叶、100斤糖的“五大百”。这些名目繁多的婚俗项目一般都会折成现金,又需要花费上万元。
家住原州区张易镇的王先生亲身经历了彩礼疯长的过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王先生的大儿子结婚,彩礼不足千元。上世纪九十年代,二儿子结婚,彩礼涨到不足万元。现在轮到三儿子结婚,彩礼一下子定在11万元。王先生算了一笔账,除了双方商定的彩礼外,从男女双方父母见面,请媒人提亲、宴请、定亲到结婚婚宴,还要花15万元左右。“一个媳妇娶进门,各种花销达20多万元,当地超过30万元的也不少。”固原市农调队工作人员王雄介绍,男方父母为给儿子娶媳妇,往往是东借西凑,债台高筑。
近几年,高额彩礼已成为固原市当地娶妻嫁女的习俗,在不到10年时间,当地彩礼从一两万元涨至10万元左右,让农村家庭有苦难言,有的家庭甚至为结婚要向银行借贷。
高价婚姻往往“短命”
过分注重彩礼多少、礼金高低,而不以感情为基础,这样的婚姻在当地很普遍。在固原市各级法院审理的婚姻纠纷案件中,很多农村男女结婚前是通过别人介绍,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通过高额彩礼将双方“拉”到一起、“凑”成了一对的。
女青年梁某和男青年杨某经人介绍认识,双方2015年结婚,婚后两人感情一般,也没有生育子女。结婚时男方杨某付彩礼、首饰和衣服钱共计15万元。两人婚后因没有感情基础,经常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不久双方便起诉离婚。杨某要求女方返还彩礼,双方在法庭上争执地不可开交。
“类似这种婚姻,婚后如果双方没有建立起感情,一般很难维持,长则一两年,短则几个月便要打官司离婚。”原州区法院法官介绍,在法院审理的一起婚姻纠纷返还彩礼案中,男方在家务农,性格内向,女方有过外出打工经历,性格活泼又会打扮。双方经人介绍在一个月内定亲、送礼、登记结婚。期间,男方支付彩礼13万元,还给女方花了4万元买金银首饰和衣服,再加上结婚办酒席,男方累计花费25万元。婚后,由于女方不愿在农村生活提出离婚,男方无奈,只好起诉要求女方返还彩礼。
高某少年时随父外出种棉花,经人介绍和一个比自己小8岁的姑娘相识,两个月后办理结婚。当时,高某按女方家要求给了12万元彩礼。让高某没想到的是,结婚半年后,妻子竟然跑了。高某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妻子在和他结婚前已经有了男友,妻子的父母是为了高某的高额彩礼,硬将女儿与前男友拆散。无奈,高某将妻子娘家告上法庭,要求返还彩礼。
据统计,在固原市基层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中,婚姻关系不和的案件约三成以上,其中涉及彩礼的案件占多数。高额彩礼不仅使农村家庭背上沉重债务,也为新人婚后生活埋下了隐患。
政府发文抵制陋习
针对高额彩礼引发的种种问题,今年3月,西吉县七部门联合发文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大操大办婚事,这是固原地区第一次以官方发文形式倡导文明婚俗。通过弘扬传统美德,降低高价彩礼,摒弃婚礼陋习,引导青年树立新时代、新风尚的婚姻观,为固原市节俭办婚礼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
目前固原市相关单位也在积极行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倡导勤俭办婚事,建议适龄青年要体谅父母的辛苦,不提过分要求,不讲究排场。尤其是女青年,要自觉抵制婚事中的奢靡之风,不盲目攀比彩礼礼金,不做高价彩礼的“奴隶”,反对用高额存款单做嫁妆的陋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记者 剡文鑫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