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城展新姿

信息来源:固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8-08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这些年,每一位关注固原发展的人都深切地感受到,固原的城市功能逐渐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固原这座丝路重镇,在新时代展现出新气象。

  《固原市志》记载,清末固原城内只有政府、军备、学校和祠庙等场所的建筑,经海原大地震和战争拆烧,旧建筑所剩无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逐步加快,主要为工业、商业、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机关单位厂房建筑、办公用房以及部分城市公用事业。

  固原城大规模建设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中在清水河两岸及南关街、政府街、中山街、文化路等街区。清河机械厂、运输公司、油面厂、毛纺厂、冷库等工业建筑,师范、师专、卫校和几所中小学校,南关商场、民贸楼、古雁市场等商业建筑,西湖公园、少年宫、影剧院等文化建筑,县委、政府、军分区、供销社、邮电局、广播服务部等行政机关,还有地区医院、体育场等建筑,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记载了社会发展起步的印记。

  固原新华书店,1972年建成;固原汽车站,1973年建成;固原体育场,1974年建成;固原影剧院,1978年改建完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城里工作的人回趟农村老家,就在现文化西路的汽车站,拎着大包小包挤在中间过道加着小板凳的班车上,沿着只能通到乡镇的道路在离家最近的路口下车,再步行回家。年轻人周末在体育场露天灯光篮球场的水泥看台上看会儿球赛、在小西湖公园散散步、在新华书店买两本书,几乎就是所有的文化生活。

  后来,南关商场、民贸大楼、商业大厦和古雁市场逐渐繁荣,城里人能买到布料、副食、日用品等商品,生活更加便捷。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固原城的建筑迅速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边曾种庄稼的地方盖起了住宅楼。没过多久,这些城边小区就已经是城中繁华街区。其间的主要建筑有原市医院门诊大楼、建行大楼、五中教学楼、邮政大楼、红宝宾馆、电力宾馆、电信大楼、新华书店大楼等,固原城新貌初现。就在10年前,古雁岭西侧的新区只有市行政中心、师范学院、回中等几家单位和住户很少的几个小区,到了晚上打车都难。现在,古雁岭成了城中公园,新区车水马龙、人口聚集,文化餐饮服务繁荣。西南新区又把城市框架拉大,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九龙路、高平街、萧关路与新区和老城区相连。市人民医院、九龙佳苑住宅区、中小学校、物流园等,带动西南新区日渐繁华起来。

  近两年,固原的城市建设绕不开两个关键词:“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并且在规划上以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定位贯穿发展思路,通过海绵城市改造、旧城改造,城市面貌和功能全面提升。

  旧城改造是固原城市建设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入户摸底登记2.9万户,签订征收补偿协议2.4万户。“城中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绿地公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群众居住环境也得以根本改善。博物馆片区、北塬片区、西湖路片区等基本完成改造,今年实施了西南新区百合苑、九龙湖畔家园等6个安置房建设项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乱堆散发恶臭”“房屋漏水”等令住户叫苦不堪的现象不复存在,崭新的住宅小区、完善的服务功能,让居民感受到“城市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曾在小南寺巷居住生活的退休工人刘自丽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巷子里有两座旱厕,道路更是坑洼不平,下雨天出行困难。亲戚家住新西院,就是现在的西关十字宁源小区周围,后面还种着庄稼,去一趟,不骑自行车就坐人力三轮车,觉得很远,现在公交车没几站就到。

  在没有通高速公路和修建绕城公路之前,银平公路是任何方向经过固原的必经之路,是国道过境段。现在,银平公路已成为城市东西方向主干道,过境大货车、客车绕道而行,交通秩序井然。北环路过清溪沟大桥,东环路在东岳山脚下,南部有九龙山隧道贯穿的309国道改线道路,固原环城路已然成形。城内道路更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各类管网完善。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丝路古城固原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新时代,城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黄土高原上、六盘山脚下,固原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