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也要“互联网+”

信息来源:固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10-16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距离,至少从目前的季节来看应该是一个旅行宿营的好地方,若修得精致一点儿,可建成固原的“较场尾”。(深圳大鹏古城较场尾是一个沿海发展旅游的民宿村。)

  (“三同”日记之六,2018年9月11日周二 晴)

  周末,“三同”同学和村里打了一场篮球赛。我们“三同”同学自恃身大力不亏多少有点儿认为稳操胜券的意思,结果自然是“骄兵必败”。篮球场是水泥地面,一侧修有水泥阶梯,是观众的“坐席”,另一侧是我们在城里常见的“健身路径”,场地已经硬化,四周松柳密植,是村民们聚集的好去处。从篮球场坐落的位置来看,这附近可能是新埫村的“中心区”了。

  这里的乡民居住较为分散,像这样的活动场所不可能建有很多个,即使有条件建了也是一种浪费。新埫村在农闲时有一个“村级”篮球联赛,每个自然村组一个队,忙了大半年的乡民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农具,开始在篮球场上一展身手。以前农闲的时候村里还会放放电影,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这项娱乐项目也就慢慢消失了。

  乡村文体活动是一个重要阵地。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结合文体活动新阵地,开拓村民脱贫新思路这个课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子里。现在的乡村,还是跳不出组织一些诸如球赛、棋赛等传统活动的老圈子。其实,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已悄然来到村民身边。

  我在的这户人家人手一部手机,和城里人一样,手机成了大家打发时光的好伴侣,房东大哥正在追一部连续剧,看得有滋有味。所以,用好、管好手机这个他们接受信息的主要载体和渠道,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口扶贫、精准扶贫,既可以推送一些“致富经”,也可以推送一些他们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影视相声等作品,更要及时推送、宣传党的政策,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党在农村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向心力,这既是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应有之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