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抢收最后一茬大棚冷凉蔬菜
今年,隆德县全力建设渝河万亩蔬菜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沙塘镇、联财镇、神林乡、温堡乡4个蔬菜主产区,设施农业总面积约2.6万亩。连日来,各乡镇蔬菜基地抢收最后一茬大棚冷凉蔬菜,避免蔬菜遭受冻害,保障市场供应。
11月12日,走进神林乡辛坪村蔬菜种植基地,茼蒿、菜苔舒展着嫩绿的叶片,长势喜人。分拣中心各环节有条不紊,新鲜菜苔被称重、打冷,装车后运往北京、广东等地。“菜苔生长周期短,种植相对简单,还能有效利用秋冬时节土地‘空窗期’,提高田地利用率。”菜农黄民丛说。据介绍,2011年,他从广东省东莞市来到隆德县种植蔬菜,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加上当地政策扶持,让他更有信心坚持种菜创收。今年3月,他种植了500亩大棚冷凉蔬菜,经过科学管理和精心栽培,迎来丰收,前三茬大棚蔬菜销售额达1000万元,第四茬产量预计达700余吨。“每年农忙时基地能提供70余人的务工岗位,每月工资支出30多万元。”黄民丛说。为了规模化发展冷凉蔬菜,神林乡引进介实农产品有限公司,以“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展菜心、菜苔、菠菜等蔬菜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发挥大棚春提早、秋延后作用,一年最多可采摘4茬。辛坪村村民王增刚原本在蔬菜基地务农打工,看着基地蔬菜产量高、收益好,他很动心。去年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王增刚租赁了15栋大棚,种植辣椒、甘蓝等,今年预计收益13万元。
在沙塘镇十八里村蔬菜种植示范区小番茄种植大棚里,工人穿梭在藤蔓间忙碌采摘。今年,沙塘镇引进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选用“香妃12号”“丽妃2号”等4个番茄品种,配套蚯蚓生物套种套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装备,设施蔬菜每亩增产约10%,每亩节本增效约15%。十八里村种植的290余亩大棚冷凉蔬菜预计产量能达到800余吨。“今年我们村还自建了4栋日光温室,种植螺丝椒发展休闲采摘。明年村上会继续规模化种植冷凉蔬菜,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科技帮扶、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十八里村村支书金跟胜说。
随着隆德县冷凉蔬菜采收工作有序推进,群众“菜篮子”丰富了,菜农“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据了解,今年隆德县种植冷凉蔬菜面积6.5万亩以上,预计年产量稳定在26万吨以上,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