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精心帮扶稳步提升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品质
“这份工作让我重新挺直了腰杆。”4月23日,彭阳县红河镇常沟村村民张志乾边清扫村道边说,公益性岗位不仅让他每月有了1200多元收入,更让他重拾生活信心。去年以来,我市扛牢政治责任,抓实“三聚焦、三突出、三探索”工作举措,靶向落实63户230人关爱帮扶措施515条、帮扶资金138.8万元,稳步提升了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品质。
2020年,张志乾因工地事故致三级肢体残疾,涉事方拒赔,其父母均患有多重残疾,每月的高额医药费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去年6月全区关爱帮扶工程启动后,彭阳县坚持以提升特殊困难家庭品质为目标,为张志乾的家庭制定了6项帮扶措施。相关部门单位更是协同发力:红河镇为其发放临时救助金2000元、县司法局委派援助律师收集资料为张志乾上诉追讨赔偿、县人社局为张志乾解决公益性岗位……去年8月,金凤区人民法院判决涉事方赔偿28.9万元,张志乾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大幅改善。
为扎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加快构建“市委领导、县区主责、乡镇主战、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用足用好以乡镇(街道)干部、驻村工作队等为主要力量的866支困难群众主动发现队伍,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摸排,并依托政务信息平台,推动民政、人社、医保等部门数据互通、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广泛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同时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干部包抓困难群众“四包一”机制,深化推进志愿帮扶活动,用好60项97条部门政策措施“工具箱”,建立“一户一策多措”台账,加强基层干部业务培训,打造“懂政策、贴民心、有大爱”的帮扶队伍。
此外,我市探索创新“精、美、实”志愿服务模式,组建孤寡老人服务队、留守儿童“助学者”等“小而精”的志愿服务队伍400余支,实施鳏寡失能人员助餐、独居老人代购等“小而美”的志愿服务项目26个,抓实结对帮扶、法律援助等“小而实”的志愿服务帮扶措施。探索建立“家门口”服务模式,整合人社、妇联、残联等部门力量,通过开设技能微课堂、提供就业岗位等措施增加群众收入54.15万元。探索建立“互联网+医护”服务模式,利用医护服务平台,实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四级调度,通过一键呼叫,实现医护人员上门服务4233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