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绿水青山造福百姓

信息来源:固原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21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泾源县素有“天然氧吧”、避暑胜地之美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泾源县发展草畜、苗木、旅游、中蜂养殖产业提供了便利。近年来,泾源县依靠资源优势,大念“生态经”,巧著“绿文章”,把草畜、苗木、旅游、中蜂养殖四个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尤其在脱贫攻坚战中,采取政府“配菜”、群众“点菜”、部门“上菜”的办法,使全县70%以上的建档立卡户开始养牛、30%的种苗、15%的参与旅游服务和中蜂养殖,户均有两项以上的增收产业。

  泾河源镇上秦村村支书李文清介绍,去年村里60户建档立卡户领到了110头安格斯基础母牛,村民非常高兴,而且养牛的窍门也多,一头差不多的架子牛买回来育肥两个月后就能赚1000多元,一年养殖5头以上,收入都不下2万元,所以说,只要产业对路,靠养牛肯定能让建档立卡户脱贫。

  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泾源县在草畜产业方面已完成了前期“交学费”的磨合期,开始走提质增效的路子。如今,泾源县提出以打造全区高品质(安格斯)肉牛繁育基地为目标,坚持扩繁与育肥结合、高端与中低档结合,与新疆天山牧业公司合作,由天山牧业供种、大田新天地做草、合作社和农户扩繁、伊源育肥、泾河肉联厂加工,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解决农民增收、产业链延伸和终端市场问题。同步配套实施五项保障措施,即以10万亩草基地和10万吨饲草配送中心的“双十”工程来推动草畜平衡,以高于市场价36%订单回购保增收、5万元贷款做支撑、1万元保额抗风险、政企社联盟组建专家团队供技术。截至目前,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安格斯基础母牛1万头,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67户7396头,集中外购育肥牛1万头,新建养殖暖棚牛舍23万平方米,完成饲草玉米面积7万亩、紫花苜蓿面积3万亩,建成10万吨饲草配送中心,注册合作社132家。

  谈及种树,人们都会想起泾源县。从2006年起,泾源县就鼓励干部群众种树育苗,10年来,泾源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苗木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山绿与民富并进、生态和经济共赢的发展之路。全县林地面积90.85万亩,森林覆盖率13.36%,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目前,全县苗木留床面积19.2万亩,育苗园区和苗木社会化合作组织107个,苗木经纪人2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依托苗木产业这个“绿色银行”,许多人走上了致富之路。面对苗木销售难问题,泾源县调整结构,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结构优化路子。去年推行“政府定向采购+群众投工投苗+干部跟班作业”机制,实施“小苗上山、中苗培育,大苗上市”“三个一批”措施,解决了群众的一部分存苗,去了全县苗木产业的库存,降底了绿化荒山的成本,完成精准造林和生态修复10.2万亩,消化了18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苗木294万株,兑付资金2104万元,户均收入1.2万元。大规格苗木交易量达到了1100余万株,苗木销售收入4.2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868元。

  泾源县依托老龙潭、胭脂峡、延龄寺、大雪山等旅游资源,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对旅游产业进行提档升级,用先后荣膺的“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连续3年入围“中国深呼吸小城榜100佳”的名片,打造“天高云淡六盘山——泾水之源、避暑胜地”旅游品牌,构建景区连着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思路,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依托产业发展,建设特色农业观光旅游;提升城市休闲和旅游功能,建设城景交融的城市景观带。利用PPP模式融资建设20公里旅游服务带,可提供1万张床位、2万人就餐、5000个停车位,带动沿线5000人参与旅游服务业。推出六盘山、老龙潭、泾河源、胭脂峡旅游商标和品牌,冶家村、羊槽村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模范村”,冶家、园子、大庄农家乐荣获“金牌农家乐”称号,萧关古道、泾河传书入围宁夏20景。“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观景、冬季滑雪”的四季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高原绿岛、天然氧吧、生态净土、避暑胜地”的生动画卷呈现眼前。围绕“旅游+扶贫”模式,开展了农村庭院环境整治、乡规民约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带动383户建档立贫困户从事旅游农家乐及相关服务。在周沟、羊槽等8个村打造100户智慧休闲屋示范户。

  一个植被良好、三季有花、蜜源充足的地方,肯定是一个“蜂飞蝶舞”的世界。泾源县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鼓励群众发展中蜂产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合作,欲将泾源县建成中华蜜蜂资源保护核心区,对劳动力较弱、没有发展基础的贫困户,鼓励支持他们发展中蜂养殖。今年已建成大湾乡武坪等5个养殖示范基地,推出了六盘山镇史提高、大湾乡何文敏、泾河源镇冶连荣等一大批养蜂大户和能人,让他们带动更多的人,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养蜂。目前全县已培育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全县中蜂饲养量达到了1.53万箱,养殖农户1317户,户均养殖中蜂10箱以上。下一步将实现标准化养殖,大力培育开发高品质、纯天然、绿色“六盘山”品牌蜂蜜产品高端市场,逐步实现蜂场管理规范化、蜂群管理科学化、蜂病防控区域化、生产产品优质化、从业人员专业化。在扩大饲养规模、生产优质蜂蜜的同时,力争在蜂产品开发、观光蜂业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真正把中蜂养殖培育成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形成旅游、草畜、苗木、中蜂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加快群众脱贫步伐。(记者胡晓琳薛正荣封聪胡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