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践行﹃11214﹄做法助力河长制工作高效推进

信息来源:固原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10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彭阳县河长制工作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统揽,把区、市总河长会议等精神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坚持“保供水、防洪水、治污水、用中水、抓节水”五水共治,践行“11214”工作做法(绘制1幅纵横交织的责任体系网络图,健全1套完备的工作制度,创新2个管理模式,精心打造1个水情宣传教育平台,强化4项基础工作),整治突出问题,大力开展“蓝天碧水绿色城乡”行动,精心描绘“人水永续和谐”新蓝图,全县河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推行河长制工作(山区片)观摩座谈会在彭阳县召开。

  一、精心谋划,绘制了一幅纵横交织的责任体系网格图

  依据彭阳县行政区划图、水系图和谷歌图,通过现场勘测和调绘,以小流域为基础单元,完成全县红河、茹河、安家川河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三级支流共50条河沟的划分工作,最终以影像图划定了县、乡(镇)、村级、民间河长四级河长的管理范围,以图表对应的方式,直观地反映了各河长陆域、水域管理空间范围,陆域、水域河长有效衔接,实现了河沟管理范围全覆盖。建立以县委书记任总河长,县长、县委副书记任副总河长,人大、政府、政协4名分管领导任县级河长,44名乡(镇)领导任乡(镇)河长,156名村党支部书记任村级河长,1069名“一长两员”(民间河长、水库巡查员、环境保洁员)组成的工作责任网格图。在纵向上建立健全县、乡、村、民间河长四级“河长”治水的责任链;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副县长任主任,水务局等4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21个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河长制”办公室,在横向上形成水务、建环、农业、国土等多部门协同治水的强大合力。落实工作经费388万元,保障了河长制工作有序推进。

  二、科学决策,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

  在全区率先出台了县、乡级河长制工作方案,印发了县级会议、信息报送、督查检查、责任追究、巡查反馈机制、考核办法六个制度和2017年度考核细则。及时召开全县河长制工作会议、总河长会议、河长制工作推进会、河长制联席会议,各乡镇同步召开相关会议和工作例会,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压紧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全面落实各乡镇和部门(单位)主体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推动、高效运转的格局。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全县综合考核中,把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三、因地制宜,创新两个管理模式

  为贯彻“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四个要求,切实解决好河库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立足实际需求,创新两个管理模式。

  (一)构建河长制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模式。结合县域实际,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结合,紧盯短板,精准施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创建精准扶贫户“公益岗位+民间河长”模式,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落实100名民间河长和46名水库巡查员,聘请乡、村、街道保洁员923名,河流、水库、陆域有了专职管护人员,走出了一条既扫净“水路”,又扫除“贫路”的治河新路。“一长两员”将作为环境保护的践行者、监督员和宣传员,有效推进点面同治。在选聘“一长两员”时,注重抓好精确人员筛选、精准人员培训、精准人员职责、精准人员考核、精准补贴监督,保障岗位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二)创建河库巡查与治水反馈新机制。锁定河长制工作目标,重心下移,把工作做实做细。一是全面推行“4个1”巡查机制,实行“县级河长一月一督查,乡镇河长半月一检查,村级河长每周一巡查,民间河长和水库巡查员“一日一巡查、一日一保洁”工作制度,力促各级河长河库巡查进入常态化,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治理。二是建立“1+2+5”治水反馈机制,对涉及较为复杂的水环境问题,1日内由乡镇河长办受理并上报,2日内由责任单位牵头办理,5日内完成整治并反馈,畅通信息反馈处理渠道,健全水利、环保、公安等综合执法体系,组织开展河道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和河道垃圾清理专项整治“迅雷”行动,关闭河道水洗砂场20家,排查入河排污口23处,并对5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关闭,对7家污染源企业实施排污监管,对违规排放污水企业下达整改通知,行政处罚52.3万元,有效促进了河库水质的不断改善。

  四、立足长远,精心打造一个水情宣传教育平台

  河长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关键,宣传教育是基础。一是结合“世界水日”等大型宣传日,紧扣“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主题,通过张贴标语、电子屏滚动播放、电视报道等方式,深入开展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集市、进社区、进家庭“六进”活动,提高群众保护河库的参与度。采用河长公示牌、电视、乡村橱窗等方式,公示各级河长河库管理空间信息,提高群众的知晓率。二是河长办公室制作了培训课件,在各乡镇召开河长工作会议、工作例会时开展河长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河长的履职能力。三是10月23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河长制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彭阳县第二中学举行。在中小学校开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命线、共筑中国梦”活动,在幼儿园开展“水环境保护小宝贝”等水情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水环境保护征文、画报和小卫士评比。此次活动的目的是探索设立“校园河长”,动员全县师生树立“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使广大师生成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践者、河湖的保护者、生态文明的宣传者、美好家园的建设者,鼓励每位学生争做一名优秀的宣传员,向家长、朋友、邻居宣传普及河长制工作。组织校园力量定期对校园周边的河湖开展河岸垃圾清理、河道清淤清障、植树护岸等“爱河护河”行动,以节约用水、爱护河湖、建设碧水家园为核心,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河湖管护、生态保护等社会实践。通过小手拉大手,学校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营造节约用水、保护河湖浓厚氛围。形成“水利环保主导、教育配合、校

  社互动、学生参与”的河长制宣传教育机制。五、针对问题,强化四项基础工作

  为有效推动水域、陆域共同发力,区域、流域联合行动,多部门、多行业携手,全面加快“六大主要任务”推进,实现“上下游联治、左右岸共治、点和面同治”的格局,筑牢河库生态保护的生命线,针对问题导向,相继出台了《彭阳县“十三五”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彭阳县茹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7-2020)》《彭阳县茹河水体达标方案》《彭阳县茹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彭阳县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一是加强水质普查,强化水源管理。完成县城及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保护方案的编制工作,对水源地进行科学保护。对全县水源地水质进行全面分析,水质检测结果定期公开,强化人饮安全保障工作;与县界水质断面有效衔接,建立乡镇水质监测断面6处,将水质检测结果作为乡镇、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污染源倒查机制,追查污染源的产生单位的责任,将水体污染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强化“一河一策”,做到有的放矢。委托专业单位摸清茹河、红河、安家川3条河流的排污口、污染源、污染程度、产业布局等基本情况,建立“一河一档”,做到“家底清、打明白账”。依据自治区印发的编制导则,把“一河一策”编制成水环境治理的“决策图”、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联络图”、六大治理任务分解的“作战图”、考核检查的“绩效表”。依据宁夏河长制工作手册编制导则,为河长量身制定河长工作手册。委托宁夏大学开展了茹河河道水域岸线确权划界工作,积累了技术和工作流程经验,对全县其他主河道及一级支流的水域岸线确权划界工作已发出招标公告。三是实施重点工程,加快水环境治理。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茹河水污染防治工程、美丽茹河建设(PPP项目)、工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工程、水土保持治理、生态林建设等水环境治理工程有序推进,COD、氨氮等主要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增强了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四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面源污染。划分畜禽禁养区红线,对全县28家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企业建立台账,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6处。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0万亩,力争三年时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范围及面积的逐年扩大,将化肥年使用量控制在4.8万吨以内,实现化肥零增长。实现统防统治面积5万亩,绿色防控面积2万亩,通过逐年扩大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面积,将农药年使用量控制在18吨以内,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和负增长。推行废旧农膜“163”回收利用模式,扎实开展农用残膜污染治理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农用残膜回收率达80%以上,遏制白色污染。

  尽管彭阳县河长制工作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距离区、市党委的总要求和治水的总规划还有一定差距。彭阳县将认真借鉴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坚持“五水”共治,进一步靠实责任,狠抓落实,努力打造天蓝、山绿、水清、城净的美丽彭阳。

  (彭阳县河长制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