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25年重点工作
办好民生事业,在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上实现新提升
坚持人民至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10项民生实事,全面建立民生领域“两个清单”、“两项机制”,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业创业增进民生幸福。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扩大容量、改善质量,实施就业“个十百千万”行动,一体推进招商引资和外出拓岗,持续开展政府主导的有组织、定向化、技术型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万人以上,劳务组织化程度达到50%以上。强化“1131”精准帮扶,拓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渠道,城镇新增就业82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创业实体1400户,创建自治区级创业孵化园2个。围绕市场需要和产业需求,市级统筹、县(区)整合,精准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和“直补个人”培训,让劳动者都能有一技之长。
优质教育支撑民生幸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强“行走的思政课”德育品牌。以农村学校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教研赋能提质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培育义务教育优质学校13所、特色优质教育集团5个、智慧校园示范学校4所,隆德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启动建设固原十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健全校地校企协作机制,支持宁夏师范大学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固原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探索实施教育“两后双百”工程,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技能。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深化六盘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引导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擦亮“优学在固原”品牌。
医疗健康托举民生幸福。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档升级城市医疗集团,实体化运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医疗专家和慢性病、常见病等药品“双下沉”,为群众提供“家门口”诊疗服务。持续深化“外联内培”,建立“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和循环跟师机制,建设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专科5个,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神经疾病等地方病、高发病和外转率较高病种诊疗能力,打响“良医在固原”品牌。加快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以中医整脊为特色的适宜技术推广基地4个。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传染病多渠道、智慧化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不断提高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社会保障兜牢民生幸福。深化社保扩面提质工程,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提高60元。扩大慢性病、罕见病用药和中成药、创新药医保目录,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病种,城乡居民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70%以上,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率达到80%以上。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发展“适当集中、分散嵌入”式养老,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养老助餐点运行率达到60%以上。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向特殊老年群体发放服务和护理“两项补贴”。全面落实生育补贴、生育休假等制度,提高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启用市综合托育服务中心,每千人拥有托位数提高到4.5个。免费开展出生缺陷重点疾病筛查和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加强城乡低收入、残疾人、“小百分比”特殊困难群体等关心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突出公益属性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服务管理,提升惠民利民水平。
公共文化滋养民生幸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势利导推动地域文化传承创新,更好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塑造尊法守规、崇德向上、质朴勤劳、包容体谅、见贤思齐、精益求精等固原文化特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固原形象“自塑”与“他塑”良性互动。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启动固原博物馆改造提升项目,创新萧关、战国秦长城、须弥山石窟等文化遗存展示传播方式,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争取建设姚河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文化惠民,新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个,办好广场文化等“三个百场”活动,打造城市“一刻钟”和乡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文旅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