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00015/2017-00895 | 发文时间 | 2017-08-10 |
发布机构 | 固原市交通运输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 建设的实施意见 |
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交通运输局、系统各单位: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好地指导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根据《宁夏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宁交发[2016]57号)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我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要求,以信息化与行业业务的深度融合为抓手,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导,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把握“智慧固原”的建设契机,以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数据传输网为支撑,以信息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为政府及行业部门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持。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同发展。运用顶层设计思路,促进信息化与行业发展高度融合,对智慧交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在智慧出行、智慧管理与决策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注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和重要系统的互联互通,减少重复建设,发挥信息资源的集聚优势。
2、基于需求,务求实效。紧密结合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发展要求,以管理便捷和服务公众为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立足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立足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最佳整合。
3、政企合用,开放整合。明确管理业务政府主导,服务业务政府引导、市场为主,依法开放信息资源,鼓励企业创新驱动,实现政府与企业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领域优势资源深度融合,形成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数据传输网及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数据中心,行业主要业务领域及公众服务运用大数据能力显著提高,实现感知重点覆盖、网络安全畅达、数据融合共享、管理科学便捷、服务所想即得、应急高效联动、决策精准可靠,行业信息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支撑行业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1、强化综合信息服务。加强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以公众出行及应急指挥信息需求为导向,完善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提供准确及时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实现公众出行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2、创新行业运营管理。以信息化与行业核心业务的整合为关键,通过信息化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营向集约化方向转变,促进传统交通运输管理的转型升级。
3、提升整体运行效率。通过信息系统有机融合,打破交通运输体系在地域上、方式上的分割和独立,实现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信息的适时共享,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联动处置和应急效率。
4、优化行业监管和科学决策。促进业务流程整合和简化,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运行动态监管水平。通过数据建模、挖掘分析和多维展示,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行业监管、监测预警、行业发展趋势研判、政策制定及效果评估等提供支撑保障。
二、主要任务
按照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以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围绕智慧出行、智慧管理、智慧决策和智慧运营,形成全市智慧交通总体布局。
建设依照“重基础、建服务、稳发展”的思路进行。建设时间为:2017年至2018年基本建成本市智慧出行板块,初步建成智慧管理与决策板块;2018年至2019年,建成本市智慧运营和智慧物流板块;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本市智慧交通体系。
(一)智慧出行
以“互联网+交通”,聚焦公众出行需求。以宁夏交通出行服务系统为载体,整合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在公共交通、出租汽车、道路交通、公共停车以及公路客货运等领域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使公众出行更便捷。
1、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建立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网站,面向公众出行信息需求,通过移动终端、网站等多种载体,提供涵盖公共交通、对外交通和道路交通的综合性、多层次信息服务,包括交通资讯、实时路况、公交车辆动态信息、停车动态信息、航班和铁路动态等,提供出行路径规划、出租召车、出行过程中的信息交互等服务。
2、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借助“公交都市”建设时机,聚焦公共交通出行信息需求,采集建立公共停车场信息,加强动态信息(车辆位置信息)和静态信息(公交线路)的查询与发布,全面建立公交车辆到站动态预报。建立基于网站和移动应用的公共交通出行规划、换乘信息查询等信息服务。增强有线电视、交通广播等其他载体的出行全过程信息服务。
3、出租汽车信息服务。以我市网约车推广实施为载体,通过将全市巡游出租汽车、网约车和租赁车接入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网站、移动终端等方式,为公众提供营业性客运车辆的召车服务入口和投诉评价入口,方便公众叫车和用车投诉等需求。建立并公开出租汽车企业服务水平、诚信等级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4、公共停车信息服务。针对私家车逐年增多、群众停车不方便的实际,建立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和公共停车场(库)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与现有公交系统的有效植入,全面提升停车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停车行业与动态交通的有效衔接。
5、公路客运信息服务。巩固公路客运行业联网售票成果,优化升级现有平台,推广普及电子客票、实名制购票,引导第三方综合客运联网售票平台,为开展多元化售票方式提供安全保障和系统支撑。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站、移动终端等方式,为出行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班次查询和购票结算服务,促进公路客运行业持续发展。
(二)智慧管理与决策
以系统整合和信息交互的思维,整合行业数据,强化交通大数据应用,提高管理效能和决策水平。
6、交通行政综合服务。推广统一的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跨单位、跨专业的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汇协同化,加大相关业务的网上行政审批,通过信息化促进业务受理审批的流程整合和简化,不断提高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结率,确保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贯通。
7、营运车辆动态监管。完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提高“两客一危”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地面公交和出租汽车的接入率,加强对行业运行安全和服务水平的监管。实现客运班线车辆和危险品货运车辆信息与全国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对接。
8、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建立全市交通(含路政执法、养护等协作单位)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视频会议系统。做好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与各县区及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更新及驱动接口机制,实现各个节点的数据联通和信息共享,发挥信息技术在应急指挥体系中的作用。
9、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市建立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汇聚整合行业基础数据、监管数据、营运数据,加强源头采集质量管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接入公路、桥梁、隧道数据库。强化大数据管理,推进交通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强化大数据分析,围绕公交线网优化、公交专用道建设、缓解道路拥堵、公路养护等重点课题,为行业发展趋势研判、政策制定及效果评估等提供支撑保障。
10、外部数据融合共享。加强与交通运输厅、市公安、旅游、农业、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发挥数据融合优势,加快实现与其他大数据平台的对接。
(三)智慧运营
以信息化促进传统行业转型的思维,逐步形成公交、出租汽车、路网建设、汽车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智能管理,实现交通系统有机整合、高效运行。
11、公交运营综合管理。全面推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实现交通一卡通全国支付。加强智能车载信息系统的完善升级,实现运营管理所需数据的采集精准化、常态化和动态化,为科学调度、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撑。实现公交调度、行车安全监控、公交场站管理、票务统计清分等业务管理的集成,支持公交安全、服务、成本管控的全过程管理和交互,促进传统公交企业的转型升级。
12、出租汽车运营服务创新。建立出租汽车监管平台和网约车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更便捷的出租车服务,实现对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的动态跟踪、评估和管理。推动出租车由巡游揽客向预约叫车模式转变,促进乘客及驾驶员形成网上约车揽客的消费习惯,推动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引导规范网约车等新兴运营模式。
13、路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ETC收费车道、服务网点的覆盖率,着力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效率。以交通信息采集为核心,重点完善西南新区交通信息采集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道路新建、改扩建时期交通信息采集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机制,实现交通基础信息采集的准确化、精细化、动态化和全面化。
14、驾培行业计时培训模式。坚持推进以驾培行业计时培训模式为核心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全面实现培训过程可监控,培训内容可追溯,提高行业集约化、信息化程度,促进驾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智能化。试点开展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汽车维修企业、检测企业与监管部门实时信息互通,通过与营运车辆库的联通,实现各综合检测站网上车辆信息实时采集。
16、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紧盯电子商务优势和西南新区物流园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城市配送优化发展,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本市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物流交易平台,发挥物流平台数据交换优势,实现物流产业链的业务单据、车辆动态、通关状态等要素信息的跨行业、跨区域贯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我市成为西兰银物流中转中心打下坚实信息网络基础。
三、项目定位
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智慧交通”总体发展战略为统领,以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核心,协调理顺各类关系,着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与固原市网信办的关系
固原市网信办作为全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未来可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从公安部门获取市内干线道路监控视频、车辆数据、人口数据等;向本项目提供丰富、实用、实时的数据资源,可为本项目提供数据支撑。本项目作为我市交通行业数据中心,可向网信办提供交通业务数据,网信办通过对交通数据的整合、挖掘,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关系
本项目建设的数据中心原则上属于自治区交通综合数据中心体系中的市一级数据中心,应预留与自治区交通综合数据中心的接口。我市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建成后,可以为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数据中心提供支撑,使区、市、县的交通运输数据成体系、能共享。
(三)与固原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的关系
本项目建设的运行管理平台预留与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的接口,接收交通相关的应急事件和指挥调度指令,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
(四)与公安交警及相关系统的关系
本项目需要从公安交警部门获取主干道监控视频、车辆数据、人员数据等相关信息。由于公安信息化系统的特殊性,本项目与公安交警系统不存在业务数据的直接交换和共享,而是通过网信办公共的数据库进行必要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五)与固原市公共交通企业(公交车、出租车)的关系
借助“公交都市”创建,智能公交主要由企业进行建设。本项目主要从公交车辆车载卫星定位终端、场站视频终端、车辆运行等业务数据,通过数据中心的汇总后,为企业和乘客提供信息服务。
(六)与行业已建业务信息系统和基础平台的关系
固原公路分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等目前已建立了一定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均可作为本项目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数据支撑。本项目不涉及对原有业务系统和基础平台的大规模升级改造,而各单位今后新建业务系统应当加入到本项目搭建的统一基础技术架构之中,逐步实现市级所有信息化工程的集约化建设和统一管理。
(七)与各县区交通运输局的关系
各县区交通运输局要依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属于县一级数据中心。本项目需要从各县区交通运输数据中心获取车辆动态、道路基本情况等数据。各县区应为市级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各县区交通运输部门、各运输企业和乘客提供交通运输信息查询和相关信息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协同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市一级负责推进智慧出行板块建设和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全面负责行业数据质量管控和信息发布。各县区交通运输局根据建设任务分步骤推进各辖区信息化末端基础网络建设。
(二)强化标准规范引领。发挥政府在规划编制、标准制定、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强化交通行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结合行业趋势,促进信息化与行业业务的深度融合。关注国内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加强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信息的有机联接,实现信息共享,加大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力度。
(三)创新机制做好运维保障。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自治区、市县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经授权后开发交通服务信息,通过市场化机制筹措建设运维资金。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强化行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信息化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形成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政府和交通企业信息资源的双向交互机制,加快建设我市交通行业大数据平台。择优与大数据应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数据共享和应用共享方式,推进全市综合交通的特征分析和趋势研判工作,为发展综合交通提供决策支持。
固原市交通运输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