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640400032/2019-00014 发文时间 2019-02-14
发布机构 固原市地震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固原市2019年度 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
固原市2019年度 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切实提高震情监测能力和跟踪研判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科学有效地做好我市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根据2019年度全区地震趋势会商结论及宁夏地震局《关于印发<宁夏地震局2019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的通知》(宁震发〔20195号)文件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制定固原市2019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提高政治能力和执政本领。各县(区)地震局、各科室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好震情监视跟踪工作责任,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明确职责,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和数据跟踪分析水平,努力提高震情会商质量,使地震监视跟踪工作不断适应社会和政府的需求。

(二)狠抓落实,扎实做好监视跟踪各环节工作。市、县(区)地震局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震情跟踪工作、亲自部署震情跟踪任务,分管领导抓具体落实、抓有效措施,实现震情监视跟踪到位、资料分析有效、异常核实快速细致、信息传递及时规范、会商意见科学合理。

市地震局和有监测手段的县地震局要加强地震监测设施的维护,确保仪器正常运行,资料连续可靠,全力做好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努力提高震情会商质量,及时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我市震情监视跟踪工作。

二、组织机构

成立固原市地震局震情跟踪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震情监测、震情跟踪判定和异常核实三个工作组。

(一)震情跟踪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吴秉银

副组长:乐云轩、乔金龙

成  员:马志忠、董金璧、杜志龙、白永成孙建文

李玲莉、于兆云、刘淑萍

主要职责:加强对全市震情跟踪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全市震情跟踪工作;做好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准备,强化社会管理,拓展公共服务,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突发地震事件后的舆情应对等社会稳定工作;震情跟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监测科,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震情监测工作组

组  长: 乔金龙

成  员:董金璧、白永成、刘淑萍、车如星

主要职责:加强对我市观测站点的检查和仪器维护工作,确保监测资料连续可靠,提高地震观测系统的保障水平,夯实监测基础,加强地震前兆观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震情跟踪判定工作组

组  长:乐云轩

副组长:乔金龙     

成  员:刘淑萍、车如星、候炳正、杨硕

主要职责:加强全市年度危险区震情跟踪分析,提高周震情监视跟踪例会和月震情会商会质量;加强有感地震信息报送和召开紧急会商会;加强与自治区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沟通,对各种紧急、加密会商意见和前兆资料异常变化及时进行交流。

(四)异常核实工作组

组  长: 乐云轩

副组长:乔金龙

成  员:马志忠、董金璧、杜志龙、白永成、孙建文

于兆云、刘淑萍、马继文、侯炳正  车如星

潘润霖

主要职责:加强异常核实和跟踪力度,对出现的各种异常,要逐项核实,做到异常核实不过夜,密切跟踪异常发展动向,科学研判地震趋势,及时完成异常核实报告。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地震监测工作

1、每日上午9点30分前完成泾源水氡、泾源东山坡井水位、西吉苏堡井水位、固原南郊井水位,平凉地震台水氡,固原地震台地电、气氡、气体、水质、王民井水位、海子峡地磁、体应变、泾源形变和炭山重力,海原地震台干盐池井水位、郑旗井水位和郑旗气氡等55项前兆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入库工作,同时将西吉苏堡井水位观测数据通过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上传给宁夏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每日上午10点30分前绘制观测资料的日均值曲线图,做到逐日追踪其变化,对出现的突变要及时了解或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召开临时会商会,并记录在案或写出异常核实报告。

3每月初,将苏堡水位、泾源水氡数据跟踪分析情况和观测数据月报按时上报自治区地震局。

4、加强泾源水氡、西吉苏堡水位和南郊水位设备维护、系统标定,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排除不稳定因素,确保监测设备正常运行,资料连续、可靠。市地震局对原州区南郊井水位西吉苏堡井水位每半年实测1次,对泾源水氡仪器的工作性能和观测环境每半年检查1次。

5、积极配合自治区地震局开展固原双井子流体台观测项目试运行工作和完成固原市相对地磁观测实验工作。

(二)加强震情跟踪研判工作

1、加强震情跟踪研判规范各类会商成果产出,提升会商实效与水平,科学研判震情发展趋势坚持周震情监视跟踪例会和月会商制度,重要时段召开加密会商会,前兆资料出现异常变化时,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和分析研究,必要时召开紧急会商会,将会商意见上报自治区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不得出现迟报、漏报现象。积极参加自治区2019年年中、2020年度和陕甘宁川十三市(州)联防区地震趋势会商会,并撰写地震趋势研究报告。

2、当我市境内发生M≥3.0级或强有感地震后,固原地震台及时向市地震局科技监测科提供地震速报信息,震情跟踪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第一时间内向市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短信(或电话)形式上报震情信息科技监测科市委信息科、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上报震情信息,并根据震情发展态势形成《震情反映》,上报有关部门及领导。1小时内召开紧急会商会,2小时内提交会商意见。

3、当我市震情活动显著,经过会商判定有可能发生较大地震时,根据《中国地震局重大震情评估通报制度(实行)》(中震测发〔201484号)文件要求,结合《宁夏地震局重大震情评估通报实施细则》,向市政府提出震情判定意见。

4、加强与自治区地震局及邻近单位的沟通,对各种紧急加密会商和震后趋势会商意见及时进行交流。

(三)强化异常跟踪工作。

1、针对宁夏地震局2019年度会商会中提出固原电阻率NE向前兆异常判定由固原地震台牵头,市地震局科技监测科积极配合异常核实工作密切跟踪异常发展动向,科学研判地震趋势。对新出现的异常或突出的短临异常情况,必须及时上报并进行核实,加强异常原因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努力做到“异常核实不过夜”,及时完成异常核实报告,上报自治区地震局

2加强与固原地震台、海原地震台、甘肃平凉地震台及陕甘宁川十三市(州)地震联防区的业务联系,互通震情信息,随时掌握震情发展状况,加大震情跟踪和资料共享的分析应用力度。若我市境内出现复杂的震情情况时,及时邀请自治区地震局专家进行震情研讨,作出正确的判断结论。

加强宏观观测工作。

1、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继续推进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 三网一员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地下水、气象气候等地震宏观异常监测,筛选确定市级骨干地震宏观观测站点,进行重点指导和培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2、进一步强化宏观观测员队伍建设,及时梳理和调整地震宏观观测点,建立宏观观测员微信群。通过举办三网一员培训班、以会代训、下基层面对面指导、印制三网一员工作手册等形式,切实提高他们宏观异常初步辨别能力,掌握地震灾情初步调查方法和速报口径规范格式,充分发挥其在捕捉地震宏观短临异常、灾情速报中的重要作用。

3、接到各县(区)地震局或宏观观测员、群众反映的宏观异常现象,要及时组织人员核实和跟踪,并完成异常核实情况报告;对经核实确认或不能排除与地震有关的各种重大异常,及时上报自治区地震局。

(五)严格执行地震预测预报管理。

1、加强地震预报统一管理,夯实地震观测资料基础,切实提高监测资料质量,积极开展地震监测及预报效能评价,提升震情跟踪分析水平。

2、严格执行《地震预测意见管理办法》,规范预测意见处置流程,进一步加强地震预报意见管理,规范地震预测意见提交、处置等工作,从而推进地震预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震情值班、舆情监控和处置工作

1、市、县(区)地震局要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局领导带班制度,保证所有人员24小时通讯畅通。当值班人员接到震情或宏观异常信息后,要在第一时间上报震情监视跟踪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震情监视跟踪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视情况决定是否上报上级单位,同时做好震情灾情速报或异常核实工作。

2、当我市出现地震谣言时,按属地原则处置地震谣言,由谣言发生与传播所在地县(区)地震局根据当地政府的要求,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组织专家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辟谣,及时向社会发布震情信息,满足公众知情需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完善震情跟踪工作保障机制

1、震情跟踪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贯彻落实我市震情跟踪与监视跟踪,提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进一步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条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

3、各县)地震局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县的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细化责任目标,完善工作措施,坚持“内紧外松”、“内外有别”原则,切实做好震情保障工作。

                                           固原市地震局   

                                20192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