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其他文件 > 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640400030/2023-00090 发文时间 2021-03-08
发布机构 固原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2021年固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
2021年固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国办发〔2019〕11号、国办发〔2020〕24号、建办发〔2020〕97号、宁政办发〔2019〕39号和固政办发〔2019〕21号文件要求,依据《2021年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和《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第三方评估报告(2020)》,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关键环节改革,强化部门协同、打通堵点难点,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完善审批系统、实时共享信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加快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2021固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是: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一)加大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最新政策要求,对现行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一步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申报材料,凡无明确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备案、审查等事项和相关材料一律取消。并根据《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标准规范》优化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一张蓝图”推进项目策划生成。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及“三区三线”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加快编制“一张蓝图”并与审批系统实现对接,建立项目审批业务协同平台同时,加快建立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制度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内部协作事项审批流程,加大“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应用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探索将评审评估事项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前置办理,推行所有审批事项结果互认。(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全面推行并联审批管理方式。依托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各阶段全面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方式,彻底解决企业反映的审批环节多、办理时限长等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区域评估、联合测绘成果运用,大幅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各阶段可进行而未采用联合评估、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并联审批方式的,原则上不予受理(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化联合图审和联合验收改革。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各项规定,以施工图审查机构征集建立为支撑,全面推行施工图联合审查,严格落实自治区6小型且不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免审规定继续推进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免审试点,积极推进数字化施工图审查工作逐步取消纸质施工图设计文件,全面提升审图效率按照“一窗集中受理、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协同”的原则,进一步规范验收材料、细化验收流程,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工作。(市审批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区域评估和联合测绘工作。深入推进区域评估,进一步明确开展区域评估的事项清单和技术标准,及时公开评估结果,明示项目具体建设条件和要求,强化评估成果运用。积极推行联合测绘,按照国家测绘技术标准和规则,在用地、规划、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各阶段,实现测绘成果共享互认,避免重复测绘。(各县(区)、开发区管委会、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积极开展分类定制审批

(六)积极推行分类审批。加快推动一般既有建筑(含老旧小区)改造等6类高频项目审批流程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内完成。围绕城市更新、教育医疗等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细化工程建设项目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特点,分类确定审批事项、审批材料、审批时限和审批流程,实行“定制审批”,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探索开展极简审批。借鉴国家试点地区经验,在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既有建筑(含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中,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实施范围,简化并公布审批事项清单、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和审批流程图,实行高效审批在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中,探索拿地即开工”的审批模式,即:建设单位取得用地、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相应承诺,审批部门可直接发放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即可开工建设,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跟进事中事后监管。根据工业园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际,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精简事项、优化流程、压缩材料,推进园区项目极简审批改革。(市审批局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推进全流程在线审批

(八)全面推行全流程在线审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改造升级,完善系统设置、优化审批功能,加快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建筑市场监管、招投标管理、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暖企业报装系统等专业化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审批时限全程控、办件信息实时公示、许可证照在线打印和相关系统协同应用。坚决杜绝选择性使用的现象,特别要加强对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市政报装、中介服务等审批事项的重点监管严禁“系统外循环”,确保与国家、自治区最新改革流程设计完全同步。试点推行全流程全环节“网上审批大厅”办事模式,逐步实现申报材料全部电子化。(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积极拓展系统的服务功能。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优化,编制智能化审批指引手册,建设涵盖“点单式办事”和信息提示、逾期预警等功能的智能审批指引服务模块,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一键到底”智能化引导服务。进一步推进审批功能向移动终端延伸,优化“我的宁夏”手机APP中工程建设项目办事指引和进度查询等功能,探索推进极简审批事项在移动终端办理,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步提升审批服务水平

(十)规范办事大厅设置。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大厅,按照“一窗受理、分类办理”的原则,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区域设置,构建衔接有序、高效便利的办事链条。依托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实时评价受理审查人员的审批效能。按照精简、规范、实用原则,在项目审批大厅设置集成服务区,免费提供办事指南、材料清单、信息咨询等服务。推行审批服务专员制,国家、自治区及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业务咨询、政策引导、审批代办等全过程指导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审批进程,确保工程落地实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设施,推行“电子化”辅助指引、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等服务,探索推进远程视频审批(含审查、勘验)模式,提升审批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进行动态规范,取消无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和收费,公开服务指南、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办事流程、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依托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面推行“网上中介超市”服务模式(除有特殊规定的外原则上取消所有线下中介服务方式),增强服务透明度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红黑名单”制度,对列入红名单的给予优先推荐激励,对列入黑名单的限制其服务行为。(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优化市政报装服务依托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水气、报装在线办理在工程建设许可(符合条件的可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提出申请,水气暖企业实时获取项目报装申请工程设计方案及图档等相关信息,对接确定接入方案,实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接入。涉及外线施工的在方案确定后即可提交办理申请工程规划、绿化、占掘路、物料堆放等许可环节实行并联审批(市城管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健全审管联动机制。深化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报监合并办理改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管“线上连通、无缝对接”,坚决杜绝“分散办理”“重复办理”和“二次办理”现象进一步完善审管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加大建设项目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行“信易批”、联合惩戒等差异化管理,推行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的审管联动机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积极构建高效协同工作推进机制

(十四)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全面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部门意见分歧,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强化部门协作、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建立针对性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学习观摩活动,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进行轮训,促进审批人员熟练掌握最新改革政策及系统操作规范。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重点对房地产企业、建筑业企业、监理设计及水电气暖等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具体办事人员开展培训,让企业和群众熟悉改革政策、掌握办事流程、体验改革成效,切实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知晓率。(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健全评估评价机制。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第三方评估结果,对各县(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督查,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优。畅通意见建议反馈通道,充分发挥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投诉、建议小程序和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作用,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切实发挥改革引领作用

(十七)强化改革措施提升创新度。在巩固提升一窗受理、要素审查、“多图一审”、中介超市建设使用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创新进一步挖掘梳理、提炼总结,争取在市县联办、服务专员制度、小型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形成经验、营造亮点,积极自治区申报典型经验做法,切实发挥改革的引领作用。(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发挥改革措施系统集成效应。在严格落实“四多合一”审批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模拟审批、要素审查、知承诺、容缺办理、委托审查及审批服务专员制度等多项创新举措,强化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效应。同时加强与部门间的业务协同、系统联通和审管联动,进而构建起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行机制。(市审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及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