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01/2022-00101 发文时间 2022-01-13
发布机构 固原市政府办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固原市2022年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固原市2022年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

《固原市2022年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13

此件公开发布

固原市2022年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为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2195号)及市委和政府关于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规划要求,现就高质量完成2022年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任务,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聚焦全市发展“5+4”产业、建成6个基地,改造提升农田灌溉条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智能管理。推广应用互联网农业灌溉智能化管理模式,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大力发展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控等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工程整地、节水设施、智能管理一步到位。

——坚持集约经营。改变一家一户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引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走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管理、订单式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坚持效益优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效益最大化,算好投入产出账,按照区域布局、规模连片、集约经营的思路,优先发展清凉蔬菜、专用马铃薯、青贮玉米等高效优质农作物,最大限度发挥节水灌溉效益。

——坚持联农增收。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创新经营形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广租金保底盈余分红打工收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盈余返还、雇用务工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目标任务。2022年,在有水源保证的前提下,整区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36万亩,其中:新建17.76万亩、改造提升15.6万亩。围绕高效节水灌溉,布局发展清凉蔬菜13.53万亩、专用马铃薯7.3万亩、青贮玉米12.53万亩,年新增农业产值12亿元,提供农民人均收入500元以上。

二、建设内容

(一)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建设33.36万亩,其中:新建17.76万亩、改造提升15.6万亩(见表1)。

(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对标全市五大重点产业,在新增33.3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规划种植清凉蔬菜、专用马铃薯和青贮玉米3类优质高效农作物,其中:清凉蔬菜13.53万亩、专用马铃薯7.3万亩、青贮玉米12.53万亩(见表2)。

三、建设模式

(一)设计施工运营总承包(EPC+O模式)。引入企业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建立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一体化承包机制,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采取总承包方式,由企业承担工程施工和运维任务。各县(区)要加强对工程施工和运维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发挥最大效益。

(二)先建后补。对规划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确定建设主体并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由项目建设主体自筹资金施工建设。工程建成经评估验收合格后,按合同商定的资金支付方式,支付给建设主体。各县(区)应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实地检查项目建设情况,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

(三)特许经营。发挥社会资本融资、技术和管理优势,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及维护等,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全部交给项目公司。各县(区)要转变政府职能,兼顾经营性和公益性平衡,保护社会资本合法权益,确保特许经营持续性和稳定性,并通过投资补助、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特许经营者建设运营。

四、实施步骤

全市2022年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从20221月开始,到2022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22年1月—2022年2月)。

1.制定方案。根据水源确定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将任务分解到县到乡到村到地块,并做好灌区农作物种植布局规划。

2.流转土地。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

(二)实施阶段(2022年3月2022年11月)。

1.工程建设。做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设计,确定施工企业,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组织开展节水灌溉田间工程施工建设,10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

2.耕地发包。在节水灌溉田间工程施工同时,以市场竞争方式确定灌区耕地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经营主体签订反租倒包合同。

3.作物种植。按照灌区农作物种植统一布局要求,4月下旬组织开展作物种植。

(三)验收阶段(2022年12月)。

1.验收考核。市上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县(区)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任务、运行机制、联农带农等情况分阶段进行实地验收,作为县(区)年度考核主要依据。

2.典型总结。对各县(区)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经验和做法进行认真总结,打造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典型,探索山区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新路子。

五、健全运行机制

(一)建立智能监管机制。发展互联网农业灌溉,同步建设灌溉控制中心及田间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视频监控、水位监测、水压监测、电压监测、自动控制等设备,形成覆盖灌区、设施配套、管理精细、便捷高效的四化自动控制系统灌溉自动化,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或田间远程控制电磁阀,实现田间灌水自动计量、精准控制、精细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管理智能化,采用互联网技术,利用灌溉管理决策系统,根据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和气象变化,进行供水调度和适时灌溉。服务便捷化,通过灌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灌溉管理PC端和手机端适时操控,为经营主体提供便捷化服务水肥一体化,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规律,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实现精准用水、高效用肥、按墒灌溉、增产增收。

(二)建立运行管护机制。健全水权分配机制、水价调节机制和维修养护机制,构建投、建、管、服一体化运营模式。水权分配机制,明晰用水户灌溉面积和边界,将用水指标分配到用户,建立轮次供水台账,形成精准管水用水机制。水价调节机制,结合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内补贴和超额加价制度,供水成本合理利润为基本方向,加快建立农业灌溉用水价格市场化调节机制,实现县域内水价统一,利用价格杠杆倒逼农业节水灌溉效率。维修养护机制。在村委会的监督下实行社会化专业管护,赋予经营主体农业灌溉用水权,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签订管护合同,开展建后管护。

(三)建立集约经营机制。按照区域布局、规模连片、集约经营的思路,改变一家一户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土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聚集,提升农村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集约化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辖区内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农户承包耕地集中流转,对灌区所有农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作物布局。市场化反包,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手段,引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经营主体签订反租倒包合同,按照农作物统一布局要求,集中连片由经营主体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利用市场化竞争机制,适应灌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跨区域创办领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经营方式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开展耕作、收获、病虫害防治等机械化作业服务以及田间管理、分拣包装等劳务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四)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采取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收益返还、基地打工等形式,构建起租金保底盈余返还打工收入多渠道增加土地流转农户收入的长效机制。租金保底,灌区农户将土地集中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土地流转保底收益。盈余返还,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市场竞争方式,将流转土地以反租倒包方式获得集体收益,在兑现与农户约定的流转金外,将其盈余的80%返还给土地流转农户,20%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积累资金。打工收入,灌区经营主体要优先雇土地流转农户,从事田间管理、分拣包装、初级加工、物流运输等增加工资性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反租倒包方式获取收益提留和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获取经营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流转农户双赢

六、发展现代农业

(一)推动标准化生产。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加快制定特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标准,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集成与应用,建立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品牌销售五统一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打造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以质取胜、以特取胜、以优取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推动品牌化营销。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挖掘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注重产品包装形象设计,规范产品包装标识,集中打造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认知度高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挖掘一批具有红色旅游和传统工艺的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品牌,向社会集中推介发布优质品牌农产品,整合提升六盘山冷凉蔬菜”“彭阳辣椒”“固原马铃薯”“固原黄牛等农产品品牌,培育打响六盘山系列生态农产品金字招牌,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能力

(三)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把特色农业的根本出路放在接二连三上,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专用马铃薯聚焦打造百万亩高产高品马铃薯基地,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培育壮大河北雪川主食化加工企业,优化重组淀粉加工企业,改造提升种薯繁育企业,投产15万吨马铃薯主食化加工一期项目,全面构建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发展格局,打造原州区头营镇、中和乡、彭堡镇、三营镇、黄铎堡等千亩高产高品马铃薯生产基地10个,扩大六盘山马铃薯品牌影响力,打响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金字招牌清凉蔬菜聚焦打造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树立由抓田间向抓龙头、抓市场转变的经营理念,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健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分拣包装、统一净菜配送、统一产品品牌、市场订单销售的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山东水发等蔬菜精深加工企业,规范提升一批蔬菜营销组织,投产15万吨脱水速冻蔬菜加工项目,完善蔬菜集配中心设施,健全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原州区头营镇、西吉县新营乡、隆德县神林乡、彭阳县白阳镇等千亩清凉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构建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分销、配送综合调配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打造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打响六盘山清凉蔬菜品牌。青贮玉米聚焦打造全国百万头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抓好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饲草保障、精深加工,加快推动肉牛养殖出户入园推广龙头企业养殖园区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立统一种植、统一收割、统一青贮、统一配送四统一管理机制,打造原州区头营镇、中和乡、彭堡镇和彭阳县古城镇、王洼镇、草庙镇等千亩青贮玉米优质高产基地10个,加快构建饲料供给配送体系,保障肉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饲料需求。

(四)推动净菜入超以打通销售通道、减少流通环节和降低流通成本为核心,建立超市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加强全国大型连锁超市对接,县(区)签订意向性框架协议,引进培育一批经营状况好、社会信誉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按照超市需要什么、农户就生产什么的导向,组织菜农订单生产,实行订单销售,打造一村一品蔬菜产业,加快推动净菜入超实现种得好卖得好双丰收。每个县(区)至少打造1净菜入超龙头企业或示范合作社。

七、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改变靠天吃饭的治本之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的政治责任,建立市级统筹、县区负责、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市上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水务、财政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推动落实、督查考核等工作。水务部门负责水源工程建设,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田间工程建设和作物种植布局,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农田林网建设,财政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筹措。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紧盯时间节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辖区内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各成员单位要立足职能定位,主动担当作为,通力协作配合,确保不误农时高质量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二)强化政策支持。调整优化农业补贴政策,健全农业补贴长效机制,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补贴力度,推动产业补贴政策从生产环节向市场营销环节过渡、从一家一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渡,支持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和农超对接”“净菜入超。对于在固原市域内生产的农产品,凡是冠以外地的品牌或外地产地包装销售的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一律取消产业补贴政策,提升固原优势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三)完善投入保障。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与自治区有关厅局对接,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项目资金。各县(区)要完善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调整产业政策补贴办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用水权改革等综合措施,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建设。加强与农业发展银行对接,为经营主体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四)强化监督考核。把督查考核作为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将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设任务纳入县区年度效能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建立月分析、季盘点、半年总结、年终交账工作推进机制市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专班将会同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定期到一线督导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各县(区)党委或政府领导要靠前指挥、协调服务、一线督战。市上将筹措资金支持各县(区)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对建设进度快、运营机制好、增收效果明显的县(区),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激励;对建设进展缓慢、工作落实不力的公开通报,并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