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环保局拟批国道312线隆德至毛家沟段 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的公示
来源:固原市环境保护局 发表日期:2019-01-21 09:14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国道312线隆德至毛家沟段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19年1月21日-2019年1月25日(5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联系电话:0954-2688692     传真:0954-2688690

通讯地址:固原市民生大厦7-718号    邮编:756000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新材料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固废堆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一、项目名称:国道312线隆德至毛家沟段公路工程

二、建设地点:起点位于隆德县七里村(隆德县城以东约2km处),终点位宁甘省界的毛家沟

三、建设单位: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

四、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报告表

五、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宁夏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六、建设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旧路改造项目,按照现有国道312线路设计,全线不进行改线,路线基本沿旧路中线布设仅为部分废旧桥梁拆除新建,无病害且符合设计要求的现状桥梁保存,对现有护栏进行升级更换,路基总体保持不变,仅对路面进行更换,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项目起点(K1868+000-K1869+800段,路基宽度为12m,设计时速为60km/hK1869+800-K1873+160段,路基宽度为24m,设计时速为60km/hK1873+160-K1900+000段,路基宽度为12m,设计时速为60km/hK1900+000-K1901+713段,路基宽度为12m,设计时速为40km/h。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共4座中桥(1座修补利用,3座拆除新建)5座小桥(均为拆除新建)和70道涵洞,线路全长33.713km

  七、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

1声环境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对沿线居民日常生活将产生一定影响

1)距施工机械60m处可满足施工期《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噪声限值70dB(A)的要求,夜间200m处也无法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夜间噪声限值55dB(A)的要求。

2)土石方施工阶段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昼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51.4m的范围内,夜间将出现在距施工现场210.8m的范围内;路面施工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昼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66.8m的范围内,夜间将出现在距施工现场266.1m的范围内。

3)本项目评价范围内距公路中心线距离小于200m的村庄虽然较多,但大部分在本项目施工前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施工期只要在各敏感点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及本报告提出的措施实施,施工机械噪声对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将会降低至最小程度,该影响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终止。

4)本项目临时施工场地设置远离居民区,因此各临时用地区域内的施工活动对周围声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本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分布有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区,为降低对上述声环境敏感区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1)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同时加强各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状态;

2)在途径敏感保护目标施工段设立临时声屏障,避免高噪声机械产生噪声扰民现象;

3)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轮流操作噪声较高的施工机械,减少工人接触高噪音的时间,同时注意保养、维护筑路机械,使筑路机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

4)噪声源较强的作业时间在昼间(06:00~22:00)进行,严禁在夜间(22:00~06:00)、午间(12:30~02:00)施工,若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进行施工的作业点,施工单位须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5)各临时施工场地远离声环境敏感区200m以上;

6)运输道路的选择,须远离声环境敏感点,运输道路50m以内有居民时,夜间禁止在该道路上运输建筑材料,对必须进行夜间运输的道路,设置禁鸣和限速标志牌,车辆夜间通过时速度须小于30km/h;筑路材料的运输车辆需行驶在规定的现有道路上,并且尽量做到集中运输,缩小噪声影响范围。

2大气环境

1)施工扬尘

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来自路基土方、临时堆料场及筑路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及道路铺装过程中的路面起尘等。根据公路现场施工监测资料可知

①施工现场因土石方挖填倒运产生的施工扬尘中TSP在50m范围内浓度远高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但是随着距施工现场距离的增加,同时对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等措施的更进,大气环境中TSP浓度逐渐降低,至150m以外将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②路基填料中散体材料在临时堆料场装卸、转运及暂存时,受风力作用也易发生扬尘,且扬尘基本上集中在下风向50m范围内,考虑到扬尘对人体健康和植被的有害作用,要求对散装物料存放点及时做好防护工作,并远离沿线居民区设置。通过定期洒水、篷布遮挡等措施,可有效防止风吹起尘,将临时堆料场内的扬尘影响控制在较低水平;

③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筑路材料的运输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扬尘,一般为带状污染,且污染面狭窄,但纵向受污染范围较大,在采取了运输道路洒水降尘、减低车行速度及运输车辆加盖篷布遮挡等措施后,以上影响可得到有效缓解。

本项目沿线50m范围内保护目标较多(详见表27),为降低施工扬尘对上述保护目标的影响,在施工期间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靠近居民区区的路段施工时,粉状物料运输必须合理选择运输路线,远离居民区,并尽量采用袋装运输或加盖篷布,最大限度降低扬尘对沿线群众生活的影响;

②及时在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上洒水,进入施工场地的车辆应低速行驶,土、砂、石运输不得超出车箱板高度,防止散落;

③加强料场管理,禁止大风天气进行土方倒运工作,尽量减少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和二次扬尘;

④路基填料等散体材料储料场在风力作用下也易发生扬尘,其扬尘基本上集中在下风向50m范围内,考虑到其对人体和植物的有害作用,对存放点应做好防护工作,通过洒水、篷布遮挡等措施,可有效防止风吹起尘。

⑤根据“固政发[2017]33号”《固原市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的规定,落实施工现场围挡、进出道路硬化、工地物料蓬盖、场地洒水清扫保洁、车辆密闭运输、出入车辆清洗6个100%防护措施。

2)物料拌合粉尘

三渣、灰土、混凝土等物料在拌合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粉尘,是主要大气污染源。通常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采用路拌合站拌两种方式。路拌是指拌合地点随施工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拌合方式,站拌是指在施工道路沿线设定固定的拌合场所,材料拌合好后由运输车辆送至施工地点使用。路拌由于具有便于移动的特点所以很难采取严密的封闭措施,因此造成的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站拌由于有固定的位置所以较易采取密闭措施。

①沥青拌合

本项目全线设置2处临时施工场地,沥青拌合站均布置在该临时施工场地内,分别位于K1878+225右侧1.0km处和K1899+020左侧1.0km处,上述2处沥青拌合站远离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符合大气污染控制要求。沥青站拌合方式为封闭式,并且拌合设备安装有除尘效率高的除尘装置,根据相关测定,设备正常运行时,其沥青烟排放浓度约为22.7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沥青烟排放限值75mg/m3要求。此外,成型沥青采用全封闭罐车运输至项目现场进行摊铺,因此,运输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②混凝土拌合

本项目混凝土拌合站设在临时施工场地内,与周围居民点的距离在200m以上,符合《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对于混合料拌合站站址选择的要求。拌合站的水泥仓、输送带、搅拌仓卸料会产生水泥粉尘。混凝土拌合装置选择带有除尘装置的设备,其除尘效率为50%,粉尘产生浓度为160mg/m3,产生速率为0.8kg/h,经除尘装置处理后除尘装置排放口粉尘排放浓度为80mg/m3,排放速率为0.4kg/h,颗粒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二的2级标准(120mg/m3,3.5kg/h)。

3)沥青烟雾

路面工程需使用大量的沥青制品,在其摊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根据北京公路所在京津塘大洋坊沥青摊铺施工过程测定结果,不同型号的摊铺设备沥青烟产生浓度见表31。

31        不同型号的摊铺设备沥青烟产生浓度

序号 采用设备类型 沥青烟排放浓度范围(mg/m3)

1 西安筑路机械厂M3000型 12.5-15.5

2 德国维宝WKC100型 12.0-16.8

3 英国派克公司M356型 13.4-17.0

由表31可知,如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砼摊铺设备,在设备正常运行时,沥青烟排放浓度范围在12.0-17.0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沥青烟排放限值(75mg/m3),并且沥青摊铺时间持续较短,同时随着施工活动结束而终结。

4)作业机械废气

公路施工机械主要有载重车、压路机、柴油动力机械等燃油机械,其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NO2、总烃;据类似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监测结果,在距离现场50m处,空气环境中CO、NO21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0mg/m3和0.13mg/m3;24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和0.062mg/m3,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施工机械作业对评价范围内大气环境不利影响较小。

3水环境

1)地表水

本项目全线共设置桥梁9座,中桥265.1m/4座(1座修补利用,3座拆除新建)、小桥127.1m/5座(均为拆除新建)。项目区桥梁跨越处均有地表径流,应采取如下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①围堰导流施工

项目施工阶段应选择在枯水季节,桥涵工程施工时间尽量避开汛期及农灌期,在无法避开有地表径流时段施工时,必须做好围堰导流工作,避免因桥梁施工而阻碍河水流通和水体污染。

对于河流流量较大的河流,桥梁施工前首先在河流一侧开挖导流渠,然后在桥梁上下游各12m处(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距离)修筑两条拦水坝,坝顶宽度及坡比应视河水深度、流速及河床情况而定,一般顶宽3m,设备通道的筑坝顶宽应为5m,坡比1:2。坝体高于水面1m,坝体平均高度为4m。上下游拦水坝均采用麻袋或草袋装士砌筑,坝体的外侧为麻袋内侧为草袋。考虑到坝体的防渗功能,可在两条坝的迎水面上用无纺布作防渗层,在施工期间派人定时进行巡检,防止有河水将坝体冲垮。完成围堰后,立即用抽水泵将围堰内的明水进行强排。

对于河流流量较小的河流,在施工便道底部设置导流管用于河流穿越,导流管口径需满足河流顺畅通过需要,避免堵塞。

②桥梁拆除的废混凝土块、施工中产生的废渣及时清运,以防发生堵塞排洪通道现象;严禁将含有害物质的筑路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堆放于水体附近,必要时设围栏,并设有蓬盖,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③严禁向沿线的任何水体倾倒残余燃油、机油、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和施工固体废物;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④临时施工场地内砂石材料冲洗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用于下一轮次的砂石料冲洗,其余用于施工现场、材料堆场的洒水防尘和车辆机械的冲洗;车辆机械冲洗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

⑤泥浆沉淀池用于桥梁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的自然干化处理,泥浆水分自然蒸发,无排放;

2)地下水

本项目不涉及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不会改变区域地下水资源利用状况,不对地下水径流流场产生影响;项目评价范围内无水源地保护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等分布,另外,项目沿线无施工营地分布,施工人员租用沿线民房居住,施工临时场地仅留2-3人看护设备,项目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桩基施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施工物料堆场淋渗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施工废水排放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①桩基施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分析

桩基施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钻孔过程中使用的泥浆。对于地下水环境,泥浆的主要污染物是pH和悬浮物。泥浆进入钻孔后,与地下水混合,泥浆中的污染物进入钻孔内的地下水中,但由于岩土层的过滤、吸附作用,悬浮物被限制在钻孔内,无法穿透井壁向周围地下水中扩散。泥浆的pH为8-10,为弱碱性,主要由泥浆中添加的碳酸钠造成。当泥浆与钻孔内的地下水混合后,钻孔内及其周围的地下水pH会发生一定变化,但相对于整个地下水水量而言,本项目所产生的泥浆量是很小的,而且项目沿线所经区域地下水埋深较深,泥浆的pH不会对地下水pH值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钻孔施工的进程,在钻孔内壁形成致密的泥皮护壁护壁隔断了钻孔内外地下水的联系,减弱了泥浆对钻孔外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在桩基混凝土灌注施工完成后,桩基成为固体结构,不再对桩基周围的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

②施工物料堆场淋渗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的油料、石灰等物料经过雨水冲刷,淋渗水可以通过岩土层下渗进入地下水系统,影响地下水水质。本项目施工物料临时堆场采用硬化处理,同时在物料堆场四周开挖排水沟,散货物料堆场安装顶棚或在雨季采用篷布遮盖,防止雨水冲刷,避免物料淋渗水的产生和下渗。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施工物料堆场淋渗水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显著影响。

③施工废水排放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废水如果随意排放,可以通过岩土层下渗进入地下水系统,影响地下水水质。本项目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工程用水和施工场地的洒水抑尘。喷洒的抑尘水水量较小,基本都会被吸收或蒸发,向地下水系统渗透的水量很小;且施工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少量能够渗透进入地下水系统的废水经过上部岩土层的过滤、吸附,污染物含量降低,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显著影响。

综上,本项目的实施不会不对地下水径流流场产生影响,在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也不会污染沿线所经区域地下水质。

4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有如下几个方面:旧路路面剥离沥青渣、施工废弃土方、桥梁桩基础砖渣、施工人员产生的固废等。

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本项目土石方平衡可知,本项目共产生弃方量3648m3,剥离的表层土方用于后期绿化表土或耕地复垦,不能利用的送至本项目弃土场;桥梁施工产生的钻渣约为240m3,尽量作为路基填料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混凝土块,全部运至弃土场内填埋。旧路路面剥离的沥青渣及水泥渣产生量约为3400m3,将按照工程需要运至项目施工场地,采用冷再生技术再生后用于路面铺装。

综上,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得到妥善的处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2)固体废物贮运环节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固体废物的贮运环节主要包括临时堆场的堆存以及废弃土方从施工现场至弃方处置料场之间的运输。临时堆场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扬尘和水土流失。

临时堆场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料设置篷布遮盖并洒水保持湿润;堆场四周开挖排水沟,设置围挡,截留雨水径流。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有效减少扬尘,防治水土流失。

固体废物的运输以卡车运输为主,环境影响主要是运输扬尘和抛洒滴漏。运输车辆采用篷布遮盖,运输过程中应控制车速,严格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运输。采取上述措施后,固体废物运输的环境影响可以处于可接受的程度。

因此,采取一定的扬尘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固体废物贮运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运营期

1声环境

1)交通量预测

参照、类比本项目沿线现有道路交通量统计值,经有效预测得本项目运营期各段城市道路全线车流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

2)车型比例及昼夜车流量分配

①车型比例:大型车辆占10%;中型车辆占15%;小型车辆占75%

②昼夜间车流比例:昼间(6:00-22:00)占80%;夜间(22:00-6:00)占20%

由此可见,本项目运营期过往车辆以小型车辆为主,中型车辆次之,大型车辆较少;昼间车流量较大,夜间车流量较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中说明,对于改扩建的公路建设项目,如预测噪声贡献值时已包括了现有盛源的影响,则以预测的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本项目为现有道路改建工程,全线不进行改线或者拓宽,现有噪声主要为该段公路的交通噪声,即预测噪声之已包括了现有声源的影响,因此,以本次预测的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

由预测结果可知: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噪声级逐渐增加,但随距离的增大噪声级逐渐降低;项目沿线两侧35m以内的范围在营运近期、中期及远期昼间、夜间交通噪声预测均不会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区标准限值,35m以外范围,在营运近期、中期及远期昼间、夜间交通噪声预测均不会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限值。为进一步保护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远期跟踪监测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为噪声超标居民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

项目运行过程,沿线乡镇、建设部门加强管理,不要在各道路两侧35m范围内建学校教学办公楼、医院住院楼、居民房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敏感区,如果需要新建,需要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减轻公路交通噪声对其产生的影响。

7)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车辆行驶中产生的交通噪声,运行车辆主要为小型、轻型汽车,而且行使速度相对较低。经预测对线路两侧的声环境影响很小,但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营期交通噪声对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建设单位须采取一定措施,将运营期交通噪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①公路红线范围内不得建设任何建筑物;

②注意路面保养、维持路面平整,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

③在途经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路段两端50m处设置禁鸣及限速标志,并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工作,公路两侧林带内树木加密种植,树种以国槐、柳树及杨树搭配种植,并采取灌草结合的绿化方式,在下层种植灌木,以提高绿化林带的隔声、降噪功能;同时加强项目沿线两侧绿化林带内林木的管理养护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树木对噪声的衰减及屏蔽作用;

④运营期加强交通管理,并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声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若项目距道路红线35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处噪声值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区标准限值,道路红线35m范围外的声环境敏感点处噪声值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限值,建设单位应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隔声降噪、临路房屋功能置换)以达到有效降噪的目的,将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为此,项目建设过程应预留环保资金,为后续环保措施建设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本项目的实施对区域声环境影响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2大气环境

主要为车辆行驶中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HC,在做好路基防护和道路植树绿化工作的前提下,可有效抑制扬尘污染,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完全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3水环境

1)地表水

本项目建成通车后,路面及桥面雨水径流为主要的污染物,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汽车尾气排放物、轮胎摩擦微粒、路面扬尘和滴油等随桥面或路面雨水流入沿线水体,对水体造成污染。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取决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交通量及大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宽度等多种因素,随机性强,偶然性大,所以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很难得出一般规律和统一的测算方法供采用。根据国内研究资料和评价资料统计,路面、桥面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多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时间延长,径流中污染物含量降低,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减少,不会对水体产生显著的影响。另外,项目运营期应保障道路两侧排水沟通畅,能全部收集道路路面雨水,并保证道路范围以外的汇水不会漫流至路面造成路面冲刷。

2)地下水

项目营运期本身不产生水污染源,营运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来自路面、桥面径流渗透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的造成影响,由于本项目营运期完善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将路面径流雨水导流,同时路面径流雨水所含污染物主要为SS,该污染因子经土壤稀释很难渗透进入地下水,因此路面径流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

4固体废物

本项目建成通车后,当地交通会更为便捷,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将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交通垃圾,如纸屑、果皮、塑料用具等废弃物也会对道路线沿线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即增加公路养护的负担,又会破坏路域景观的观赏性。营运期通过制定宣传标语和相关规定,禁止司机、沿线居民在道路上随意丢弃垃圾,以保持道路的清洁;同时采用分路段到责任人的方式对沿线的固体废物及时进行收集处理,定期打扫桥面、路面,保持桥、路面整洁干净。本项目沿线村口分布有垃圾桶,经分类收集后,一并经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对环境影响较小。

5环境风险

本项目投入营运后,运输油品、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危险品的车辆,在桥梁路段发生运输事故后,泄露的污染物可能对地表水下游环境构成威胁。本项目三里店水库位于道路K1873+320~K1874+530左侧。其中K1873+320~K1874+920路段地势高于三里店水库,但道路与水库之间建有三山公园,危险化学品等泄露后可通过围堵截流,可避免流入水库而污染水库水质,K1873+920~ K1874+530处路段地势低于水库,且有坝体相隔,泄露的危险化学品等风险物质不会对三里店水库造成环境风险。

本项目有9座桥梁跨越河流,其中4座为中桥,5座为小桥,桥梁处设置减速带和限速标志,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以减少桥梁上车辆事故概率,并在桥梁两侧设置防撞护栏,防止车辆翻车而坠入水体,另外,桥梁两侧设置设置导流渠,如车辆发生危险化学品等风险物质泄漏事故,及时对其封堵,因本次道路等级较低,车流量较小,发生事故概率较低,风险物质泄漏量较小,可收集于导流渠,而后转移处置,可有效减少桥梁事故对河流造成的环境风险。

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沿原有旧路进行改造,不占用基本农田,对当地总体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格局及农业经济发展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建设单位应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市、区)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宁政发[2010]3号)及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制定征地补偿方案,对征地进行经济补偿,以减缓占地的影响。

为保障施工期车辆正常通行,项目程采用单幅施工,另外,拆除新建的桥梁施工设置临时便道,保障车辆正常通行。施工过程中,对交通进行疏导,尤其临近村庄、集镇的路段,须加强管理,车辆减速慢行,严禁鸣笛,以减少对道路两侧居民的不良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