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生态环境局拟批原州区彭堡至黄铎堡四好农村扶贫公路(大疙瘩至穆滩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的公示
来源:固原市生态环境局 发表日期:2019-05-24 11:00
打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原州区彭堡至黄铎堡四好农村扶贫公路(大疙瘩至穆滩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19年5月24日-2019年5月30日(5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联系电话:0954-2688692     传真:0954-2688690

通讯地址:固原市民生大厦7-718号    邮编:756000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新材料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固废堆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一、项目名称:原州区彭堡至黄铎堡四好农村扶贫公路(大疙瘩至穆滩段)

二、建设地点:固原市原州区

三、建设单位固原市原州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

四、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报告表

五、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江苏宝海环境独舞有限公司

六、建设项目概况:原州区中河至黑城公路(中黑路)全线起点位于原州区境内原中黑路与固将公路交叉口,终点止于原州区与黑城镇交界处的原中黑路,该公路设计标准为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速度为3040km/h,路基宽7.58.5m,路面宽6.57.5m。本项目为中黑路的一部分,起点顺接中黑路(肖家深沟北侧),路线途经大疙瘩、安家庄、穆滩等村庄,终点止于头营镇穆滩村,设计速度为30km/h,路基宽度为7.5m,路面宽度为6.5m,两侧土路肩宽度为0.50m,路面结构层为4cm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8cm级配砂砾底基层。

七、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由于挖掘机、搅拌机等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使用所产生的扬尘和废气及沥青摊铺时产生的沥青烟对环境空气质量都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⑴施工扬尘的影响分析

施工扬尘数量、浓度与湿度、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速度、近地面风速有关,此外风速和风向还直接影响道路扬尘的污染范围。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①道路两侧建筑物的拆解、旧路拆解、基础施工开挖土方时产生的扬尘;②建筑材料及土石方运输过程中物料洒漏产生的扬尘;③混凝土搅拌时产生的扬尘。主要是土石方开挖、回填等一次扬尘,土石方和水泥等建筑材料堆积、清运、装卸以及载重车辆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其产生量和浓度与施工期的天气状况、施工防护程度、施工方式、物料粒态等有关。扬尘的产生具有时间变化程度大、漂移距离近、产生影响的距离和范围小的特征。施工起尘量的多少随风力的大小、物料的干湿程度、作业的文明程度、场地等因素而变化,根据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5m/s),施工场地扬尘对大气影响的范围主要在施工场地扬尘点下风向100m内;运输土方的道路扬尘影响的范围为下风向150m处的区域。根据《洒水降尘措施对减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作用》(中国水土保持,2012年07期)中施工路段洒水降尘实验结果(表6-8),离路边越近,洒水的降尘效果越好。因此,通过对路面定时洒水,可以有效抑制扬尘。

由于工程道路沿线分布有居民住宅、单位,施工单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抑尘措施,例如加强对施工扬尘的监管,采取绿色施工,施工场地采取围挡、严禁敞开式作业,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不定期喷水降尘和对松土压实,渣土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严格遵守国发〔2013〕3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和“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固原市城市施工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固政办发[2016]9号)”要求施工。采取如下减缓措施:

①对开挖地基等遭受扰动的地表,应及时平整,在土石方开挖时要喷水降尘,减少影响;临时开挖或堆放的弃土、弃渣以及对于临时堆放的土方如果不能及时运走,要进行及时掩盖措施,防止大风、大雨天气产生扬尘或水土流失的发生。

②加强现场管理,规定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的运行道路,严禁超载,通过村庄时低速行驶,减轻扬尘,同时对驶离工地的车辆轮胎和车身进行冲洗,防止带土上路。对于运输道路,特别是土质路段要时常进行洒水降尘,在非雨日的早、中、晚要分次来回洒水,以减少扬尘的产生,以最大程度来降低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③对于装载易产尘物料的运输车辆,应对其表面进行适当的加湿并掩盖,防止物料沿途散落。

④主要产生扬尘的作业点,如砼搅拌站应设在主施工场所和敏感点的下风向,同时在其周围设置隔离围墙和挡风板,有效防止扬尘进一步扩散。禁止易起尘原材料露天堆放。

⑤加强工地管理,防止乱堆乱弃建筑垃圾,以减少施工扬尘,同时建议将施工场地采用细目滞尘网围栏,既可防止施工扬尘,还可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⑥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运输车辆,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合理降低使用次数,提高机械使用效率,降低废气排放,减轻燃油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⑦对与施工有关的主要运输道路,要及时进行清扫,保持路面清洁,减轻路面起尘。

施工过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终止,因此,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⑵沥青烟的影响分析

①沥青烟污染源分析

道路建设过程中,沥青烟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本项目所需的沥青均采用商品沥青,不进行现场熬制和搅拌,因此沥青烟主要产生在运输和摊铺过程。

②沥青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不在现场设置沥青拌和站,而采用外购成品沥青,用无热源或高温容器将沥青运至铺浇工地,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控制在135~165℃,对施工现场的影响只有沥青冷却固化过程中挥发的少量烟气,该部分烟气产生量相对于沥青熔融和搅拌过程要小得多,并且沥青摊铺采用全幅一次摊铺成型,摊铺工序具有流动性和短暂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时间也比较短暂。施工单位在沥青路面铺设过程应严格注意控制沥青的温度,以免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

⑶施工期大气污染物对敏感点的影响

本项目道路运输以及路基填筑过程中的扬尘对沿线的居民将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设置施工围挡和施工现场洒水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扬尘量,减轻施工扬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本项目不设置沥青拌合站,全部外购商品沥青。沥青摊铺过程由于历时较短,且施工区域空间开阔,大气扩散能力强,摊铺时的烟气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采取设置围挡、施工现场洒水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扬尘、沥青烟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环境影响也将消失。因此,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

2、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由施工期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组成。生产废水主要为车辆轮胎的冲洗废水。

⑴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但是本项目施工人员租住附近民房,无需设置施工居住营地,因此无生活污水产生。

⑵桥梁、涵洞施工废水

水域箱涵基础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围堰和围堰拆除过程中,会引起局部水体SS浓度增高,根据同类工程的调查表明,围堰施工时,局部水域的悬浮物浓度在80-160mg/L之间。 由于工程量小,时间较短,加之沟道没有长流水,施工期合理避开雨季,有水流时设置施工导流保护措施,因此,不会对河流、沟渠产生较大的影响;涵洞施工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泥浆水,泥浆水通过沉淀池混凝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施工现场道路洒水降尘,不排入沿线水体,对水环境的影响小。

⑶施工场地施工废水

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冲洗后产生的油污染废水主要含石油类,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项目所在地地表水和土壤造成油污染。根据废水特征,施工期间采取隔油、沉淀处理措施,处理废水全部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综上所述,施工期施工废水经有效处理后对地表水体的影响较小。

3、施工期对清水河支沟的影响

本工程附近的地表水体为清水河支沟臭水沟和北河,其中桥梁维护跨越臭水沟;一处过水路面穿过万崖沟。

通过现场勘查和走访村民,臭水沟和北河为清水河上游支沟,除了雨季会有少量积水,其他季节均无水流流过,为干沟。本项目避开雨季施工,有水流的情况下采用导流保护措施。因此,施工过程不会对沟道造成不良影响。

4、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噪声源强约为88~91dB(A)。

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各类机械设备产生的施工噪声。这些施工机械主要包括切割机、挖掘机、推土机等。使用挖掘机和推土机作业时,在昼间与施工场地距离大于64m的地方可符合规定的噪声限值;夜间与施工场地距离大于224m的地方可符合规定的噪声限值。本工程距敏感目标的最近距离约为5m,在以上施工机械作业时,均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

施工过程中各类设备、材料需要用汽车运至施工地点,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交通噪声。

本工程位于农村,周围居民较为集中,对噪声较敏感,为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噪声敏感点的影响,本次环评要求:

①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对于距居民较近的工段、必需连续作业的混凝土浇筑等特殊施工工序,需夜间施工的必须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提前通过张贴公告等方式告知周围居民取得谅解。开挖使用路面破碎机、切割机等高噪声机械,必须安排在昼间进行。未经批准,禁止在午间(12时至14时)及夜间(22时至次日6时)进行施工作业。工程施工车辆晚间运输应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

②施工期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合理安排工序,制定施工计划,将必不可少的发生强噪声的作业安排在非敏感时段,严格规定各种有严重噪声干扰的机械施工时间,避免大量的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

③施工设备尽量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对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应使用减震机座降低噪声。

④在距离敏感目标较近区域施工时应减少机械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建设噪声屏障,以最大化的降低噪声污染。

⑤承担材料运输的车辆,在途经村庄时,应严禁鸣笛,限制车速,在施工场地中装卸材料应轻拿轻放。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车辆对交通、以及沿途村民生活的影响。

⑥施工单位要加强与施工点周围单位和住户的沟通和联系,讲清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做好受影响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科学组织、文明施工。

本工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对区域声环境影响控制在居民可接受程度之内。

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⑴建筑垃圾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来自于弃土、旧路拆解垃圾以及各种材料包装袋。

旧路长度为6.95km,路基宽度为7.5m,路面宽度为6.5m,两侧土路肩宽度为0.50m,路面结构层为4cm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8cm级配砂砾底基层,厚度为42cm。经计算,表层拆解量约为18974m3,包含沥青面拆解量为1807 m3和砂砾层拆解量17167 m3,产生弃土量为30700m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以及咨询相关技术人员可知,表层拆解物,因含废旧沥青,因此需全部回收经再次加工后全部用于道路填方工程,不外排;弃土全部运至本项目弃土场堆放。

材料包装袋产生量较小,属于简单材料包装,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全部经建设单位统一收集后交由废品回收站。

为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①对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并归类堆放;

②使建筑垃圾最大利用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能回收或综合利用的尽量回收、综合利用,尽量做到建筑垃圾零排放;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运至周边垃圾填埋场或政府指定地点统一处置。

⑵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期不设生活营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以0.5kg/d.人计,共20个人,施工期120天,则整个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约为1.2t/a,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统一收集后全部送至最近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妥善处置,不随意堆放。杜绝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综上所述,在采取上述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后,加强管理、科学施工可使本工程施工期固废对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6、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占地影响分析

由于公路永久占地不可避免,对土地资源将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主

要体现在:①公路占地将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减产,从而使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②公路占地使土地利用价值发生了转变,对于旱耕地,公路占地将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价值。

  

营运期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行驶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和NOx

类比现有公路监测资料可知,当日交通量为3万辆时,NO2和TSP均不超标。根据《可研》可知:本路段设计交通量近期(2020年)交通量为2600辆/日,预测中期(2030年)交通量3460辆/日,远期(2040年)交通量为4178辆/日,至远期日交通量仍远小于3万辆,且本项目沿线周边的植被对空气有一定的净化功能,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根据宁夏华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2月24日和25月日两天对现有公路噪声及车流量的现场监测,本工程路段车流量很小,加之,项目建设前后公路等级不变,车流量与建设之前相比变化不大。因此,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小,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现有道路的路面的破损和带病,致使道路扬尘随着气候和车流量的变化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随着本工程扩建后,路面被新的沥青混凝土及混凝土覆盖,道路两边的加大植被绿化,工程区道路扬尘也会较大减少,使周边环境空气有所改善。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成后不设服务区,道路长度及道路等级保持不变,因此,道路路面径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会增大,随着路面的全部硬化,路面径流所带的SS会明显降低,因此,路面径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所改善。

影响路面径流污染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与降雨量、降雨间隔时间等有关。本项目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参考《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06期)长安大学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在西安~三原公路上形成路面径流的污染物浓度实测值,该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的测定是在车流量已知、降雨持续时间为1h、降雨强度为81.6mm的情况下,按不同时间段采集水样测定后得出

降雨初期到径流形成的40min内,路面径流的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的浓度较高;40min后,其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较快;BOD5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增加下降速度较慢;pH值相对较稳定。由于路面径流是短时排放行为,并且路面径流的排水特征类似于水力学上的沿程泄流,即路面径流采用多处分散的方式排入水体后将在径流落水点附近的小范围内造成污染物瞬时浓度的增加,但污染物迅速混合均匀,混合段长度在200m以内。相比河流水体流量,路面径流携带污染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甚微。本项目配套有排水沟排水系统,加之路面径流污染物成分简单,路面径流可直接进入排水沟。

因此,本项目营运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3、固废

本工程不设置收费站、服务区和停车区,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运输车辆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转载的货物、客车乘客丢弃的物品,其形式为沿公路呈线性分布。

公路营运阶段,有养护工人对公路全线进行养护,对营运车辆、人员沿公路掉落的垃圾进行收集,清扫并集中处理。因此,该类固体废物不会对沿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噪声

本项目投入运行后,主要噪声为交通噪声。

⑴交通噪声的特点如下:

①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噪声级逐渐增加,但随距离的增大噪声级逐渐降低。

②本工程为三级公路,沿线敏感点主要为本工程所途径的各个村庄,通过现有工程监测数据可知,本工程沿线两侧范围内交通噪声值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

本工程道路级别不变,设计时速较低,因此建成后交通噪声和现有工程相差不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