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高品蛋鸡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19年8月28日-2019年9月3日(5个工作日)。
公示期间联系电话:0954-2688692 传真:0954-2688690
通讯地址:固原市民生大厦7-718号 邮编:756000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高品蛋鸡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一、项目名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高品蛋鸡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
三、建设单位:固原市原州区兴百业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四、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报告书
五、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宁夏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六、建设项目概况: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748.88亩(青年鸡养殖场占地79.4亩,蛋鸡养殖场占地484.55亩,饲料加工厂和综合楼办公楼占地184.93亩),其中建、构筑物占地面积为499251.81m2,总建筑面积77117.31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蛋鸡养殖场(含蛋品分级加工中心和有机肥加工),青年鸡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含综合楼办公楼)等;以及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贮运工程、环保工程等。本项目总投资2430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997.5万元,占总投资的4.1%。
七、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严格落实扬尘防控措施,加强场站建筑材料堆放场管理,运输车辆篷布做好遮盖,驶出场地时进行冲洗,施工场地及时洒水降尘,同时,对施工点周围应采取绿化及地面临时硬化等防尘措施,对排烟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施工期废水做好以下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施工废水只要污染物为SS,经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施工期生活污水全部经临时化粪池(防渗型池体)收集处理后,送至市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得在项目区随意散排。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在采取了合理、可行的处理措施后,没有废水直接外排,可将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降至较低程度。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降低设备声级、施工物料的进出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及工区。使施工场界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的规定。
施工现场垃圾定期运往园区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妥善处置、其它建筑类垃圾,要尽可能回填于工业场地内部地基处理,多余部分应按照当地环卫部门要求运往指定建筑垃圾场填埋处理、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尽量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本项目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主要围绕着施工过程中临时防护措施,在建、构物基础施工进行挖方作业时,避开雨季和大风日,并对临时堆土采取遮盖措施,同时加快工程的施工,以缩短裸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量。厂区地基开挖及平整产生的土石方及时回填,分块实施,及时平整压实。
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恶臭,恶臭主要成分是NH3和H2S,主要来源于青年鸡及蛋鸡鸡舍、有机肥加工车间、青年鸡及蛋鸡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饲料加工车间将会产生粉尘以及全厂锅炉和热风炉废气。为减少项目废气排放,保护区域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
⑴源头控制
①在鸡舍内加强通风,加速粪便干燥,可减少鸡粪污染;
②及时清理鸡舍,减少鸡粪在处理前堆存时间和堆存量;
③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氨基酸,喂食优质日粮。
⑵过程整治
①鸡场采用干清粪工艺,每个鸡舍都安装一套水帘降温系统,以降低鸡舍温度,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产生的粪渣封闭输送至有机肥车间,以减少污染;
②加强养殖场自动化生产管理,并对工作人员强化知识培训,提高饲养人员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③场区布置按功能区进行相应划分,各构筑物之间设绿化隔离带,易种植柏树等具有吸附恶臭功能的绿色植物,利用绿色植物的吸收作用,以减少恶臭气体的逸散,减轻恶臭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④用多种化学和生物产品来控制恶臭。综上所述,经合理搭配采用上述各种措施治理后,可有效减轻项目恶臭污染影响,评价预测场界臭气浓度能够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7要求,并在场界外设置100m卫生防护距离,在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
有机肥加工车间内鸡粪转移进入料斗及好氧发酵过程中均会产生恶臭气体,本项目对有机肥加工车间进行全封闭,车间内配套安装抽风系统。通过在粪污处理区喷洒天然植物液除臭剂(除臭效率70%)以及在四周空地上种植高大乔木(除臭效率55%),无组织恶臭气体源强能减少86.5%。有机肥加工车间无组织恶臭预测场界臭气浓度能够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7要求;有机肥加工车间有组织恶臭污染物NH3、H2S的排放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2标准(排气筒高度25m:NH3 14kg/h、H2S 0.9kg/h)。
通过在污水处理区喷洒天然植物液除臭剂以及在四周空地上种植高大乔木,无组织恶臭气体源强能减少70%。经评价预测场界臭气浓度能够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表7要求。
饲料加工厂在玉米破碎机及饲料混合搅拌机顶部分别安装脉冲布袋除尘设备。经处理后本项目饲料加工玉米破碎、饲料混合有组织粉尘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标准(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20mg/m3,15m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5kg/h)。
本项目共设置3台天然气蒸汽锅炉及1台天然气热风炉,用于项目不同场区的采暖及工艺用热需求。锅炉及热风炉燃料采用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并采用低氮燃烧器,可实现30%NOX去除效率。
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991-2018),本项目锅炉及热风炉烟气污染物采用产污系数法进行核算。经计算本项目天然气锅炉烟气及热风炉尾气SO2、NOX、颗粒物的排放浓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标准(燃气锅炉:SO2 50mg/m3、NOX 200mg/m3、颗粒物 20mg/m3)。
综上,本项目各类废气均采取了有效的治理措施,经处理后排放浓度能满足相应的排放标准,措施可行。
青年鸡养殖场、蛋鸡养殖场场内实行雨污分流。初期雨水经收集后,与场区生产和生活污水统一送入各自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用。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鸡舍冲洗废水、蛋品分级加工洗蛋废水、锅炉定排水、以及蛋鸡养殖场、青年鸡养殖场和饲料加工及综合办公楼全厂生活污水。拟在在青年鸡场及蛋鸡场污水池附近新建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分别为6m3/d和20m3/d),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标准后用于周边场区绿化,不外排,并在出水口设置在线监测系统。
项目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合理的治理和综合利用,防止和降低可能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废水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鸡舍、玉米仓库地面、有机肥仓库地面等均需按照一般防渗区要求采取防渗措施;有机肥发酵区、污水池、污水处理系统池体、贮水池等应按重点防渗区要求采取防渗措施。基于项目区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等级为“中”,为了进一步保护地下水资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11.2 建设项目污染防控对策, 项目按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重点污染防治区分别采取不同等级的防渗措施。化粪池池底及四壁采取水泥+砂浆+防水剂,满足渗透系数K≤1.0×10-10cm/s。医疗废物暂存室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的要求设计防渗方案。
本项目对地下水的主要污染途径为废水渗透,在认真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一旦发生水泥硬化层断裂,将由于防渗层的保护作用,不会对地下水源造成影响。同时按照报告书严格落实地下水管理措施并按照报告书严格落实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有病死、鸡疫苗废瓶袋、废药品、鸡粪(含散落饲料、羽毛)、污泥、蛋壳、玉米包装袋等、除尘灰、生活垃圾。
畜禽病死尸体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相关要求以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严格按照病死鸡的管理安全要求进行全过程管理。疫苗废瓶袋、废药品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修改单的相关要求在现有药品间隔壁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用于暂存疫苗废瓶袋;与有资质的单位签定协议,委托其进行安全处置。建设单位在收集、暂存过程中严格按照GB18597-2001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管理。生活垃圾经厂区内垃圾桶集中收集,定期委托区域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通过以上措施,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置和合理利用,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的要求,不向环境排放,能给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并对改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项目产生的固废均可得到有效的处置和利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项目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本项目运行期间噪声主要来源于鸡舍鸡叫声、风机、粉碎机、水泵等,为降低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优化布置,采取隔声、消声、,加强场区绿化等措施,可使养殖场及饲料加工厂厂界噪声分别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3类标准,噪声治理措施合理可行,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在畜群防疫治病方面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及时发现疫情专职人员处理,保证疫情的及时治疗且能有效防止疾病的蔓延。一旦疫情发生,病鸡及时隔离和防疫,万一疫情严重,发生死鸡现象,要在当地防疫部门监督下,对鸡尸填埋处理,杜绝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对各种饲养器具及粪便运输车辆及时消毒,对准许进入场区的人员要严格进行消毒,饲养人员及时检查身体,及时换服装,以减少疫病的发生。健畜和病畜宜分开饲养,对接触病畜的畜群进行减毒活疫苗接种。
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的有以下预防措施:
①管理传染源:严格隔离病畜。死畜严禁剥皮或煮食,应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m以下;
②切断传播途径:必要时封锁疫区,对病人的衣服、用具等分别采取煮沸、漂白粉、过氧乙酸等消毒灭菌措施,对染菌及可疑染菌者应予严格消毒;
③保护易感者: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受伤,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3%~5%碘酒,以免感染;
④制定制度:为了防止这些危害,保证食肉的安全卫生,国家规定所有畜禽肉都必须经过指定的检验机构,由专职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售,从而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以及防止由于各种污染而造成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加强建设项目自身的污染治理,采用先进、高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全厂“三废”排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位在加强厂内“三废”治理同时,还应加强厂内绿化和硬化工作,保证项目建成后,除设备占地外,全厂地面硬化。利用植物作为治理工业污染的一种经济手段,发挥它们在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方面作用。
结合项目及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厂区绿化、严格保护项目周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不得向外扩张和多占土地,所有设施和道路建设不能妨碍农田基本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周边居民的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严格各污染环节的防治措施,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工程建设对评价区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或是长期的或是暂时的,可以通过生态恢复措施予以消除。主要对厂区道路及地面进行硬化,减少雨水冲刷地面造成的生态影响;对鸡舍周围设置绿化带,减少恶臭造成的环境影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七)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严格落实《报告书》明确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要求。建设单位应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严格落实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和要求,并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加强演练,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八、公众参与情况:本项目根据生态环境部 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规定开展了公众参与。固原市原州区兴百业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1日在“宁夏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网站”上进行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完成后于2019年5月24~2019年6月11日,在“宁夏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网站”上进行征求意见稿公示,公示期内同时在项目所在地现场张贴公告,并与2019年6月4日及2019年6月11日两天在《固原日报》上进行报纸公示。
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未收到任何关于本项目的信件、电子邮件、电话等反馈信息, 也未收到公众填写意见后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