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11/2023-00209 发文时间 2023-04-14
发布机构 固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中共固原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固原市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7年)》的通知
中共固原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固原市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7年)》的通知

各县 (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 (局),市直各局委办,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中央、区属驻固各单位,市属各国有企业:
    《固原市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7年)》已经市委和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固原市委办公室
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14日

固原市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7年)

为深入推进居民收入提升行动,促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大力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优化分配结构,完善保障机制,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脱贫群众收入增长高于农村居民,全体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与全区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到 2027年力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居民增收基础
       1.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完善与就业容量挂钩的产业发展政策,培育壮大基础条件好、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拉动经济增长。夯实居民增收的“源头活水”。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大力发展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生态经济、中药材“五特”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持续擦亮固原黄牛、马铃薯、冷凉蔬菜、高品蛋鸡等农业特色品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强市计划,围绕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轻工纺织、数字信息、装备制造“五新”产业,建链补链,推进结构、绿色、智能、技术四大改造,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居民就业充分、收入稳增。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计划,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特色餐饮“五优”产业,壮链稳链,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餐饮业,提振市场信心,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更好发挥吸纳就业促进增收作用。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局、金融工作局、乡村振兴局、林草中心,各县 〔区 〕)
     2.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双引”工程、持续实施民营经济人士素质工程,开展“送政策·进民企”活动和“法治体检”活动,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以产业开发为重点,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双赢”。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减半征收和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领航企业,特别是大力引进制造业和工业企业,实现大企业数量倍增。实施百家规上企业培育计划,每年新增入规工业企业10户。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到2027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小巨人”企业超过70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 12.5万户。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单位: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财政局 〔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农业农村局、科学技术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融工作局、工商联、税务局,各县 〔区 〕)
     3.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多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紧盯重点支持领域,立足固原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科学谋划,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投资规划和项目库。加大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投资力度,重点扩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落实以工代赈政策措施,重点在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新型城镇、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建设领域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将劳动报酬占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投资、自治区预算内以工代赈投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帮助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乡村振兴局,各县 〔区 〕)
     4.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优化消费环境,完善落实促消费政策措施,提升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恢复和扩大消费,带动居民就业增收。实施文化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完善消费载体建设,实施消费市场扩容行动,打造消费集聚区,发展智慧商圈。开展绿色智能家电家具惠民活动,大力实施新购家电或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实施绿色节能家电阶段性补贴政策,对购买符合条件的节能家电产品按照实际售价比例给予财政补贴。落实国家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鼓励汽车销售企业对消费者让利,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丰富汽车金融服务供给。围绕关键时点、传统节假日、重点消费领域,依托实体消费、网上消费、大宗消费,聚焦汽车、家电、住宿餐饮、商超等领域开展各类促销让利活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加快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教育医疗、文化消费中心等领域拓展。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推动直播电商发展。促进品牌品质消费,对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的商业综合体给予奖励。坚持“扩增量”与“优存量”并举,对首次入规上限企业(单位)给予奖补措施。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商贸设施水平,改善城市消费聚集区设施条件,改造提升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到2027年,全市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稳定增长。 (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邮政管理局,各县 〔区〕)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拓宽增收渠道
     5.保障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宏观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力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达到 85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计划,落实“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专项服务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拓展工业园区就业空间,扩大市场化就业规模,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落实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坚持劳务协作、劳务品牌、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四轮驱动”,扩大有组织转移就业规模,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达到25万人以上,力争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到40%。
    发展壮大劳务经纪人 (中介组织)队伍,对组织农村劳动力到企业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给予 200元/人就业服务补贴。对外出务工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搬迁群众,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性交通补贴。补贴标准为 :区内跨县(市)就业的为200元,跨省 (区)就业的为800元。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暖心行动”,落实大龄、残疾、低保、长期失业人员、困难家庭毕业生及农村脱贫劳动力“131”就业帮扶措施,促进困难人员多渠道实现就业。鼓励县 (区)自主开发公益性岗位,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就业,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科学技术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财政局 〔国资委〕、团委、残联,各县 〔区 〕)
    6.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服务提升工程,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加大初创实体场地支持、设施提供、租金减免、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对创业个人最高给予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对毕业5年内在我区创业的大学生提高到30万元),对合伙创业和小微企业最高给予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遇国家政策调整按新规定执行。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孵化载体、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退役军人创业园、双创示范基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等,给予一次性创业奖补。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一定比例场所,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初创人员提供。到2027年每年新培育创业实体1300户,创造新岗位3000个,创业带动就业6000人以上。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局、教育体育局、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审批服务管理局、妇联、残联,各县 〔区 〕)
    7.强化就业服务。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坚持职业技能培训从“扩规模”向“提层次”转变,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对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增强培训精准性,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育2000人以上。健全基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平等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企业用工招聘活动,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促就业行动,培育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零工市场,提升市场化就业服务质量。到2027年每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100场次以上。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体育局、财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各县 〔区 〕)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工资合理增长
    8.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工作部署,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政策,完善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行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的薪酬分配政策,合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政策,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工资水平联动调整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和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价位信息,为企业提供薪酬指引服务。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指导企业参照自治区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职工工资。严格执行自治区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劳动者收入。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体育局、总工会,各县 〔区 〕)
      9.落实要素分配取酬政策。落实按要素分配政策,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鼓励企业将工资分配与岗位价值、技能素质、实际贡献、创新成果等因素挂钩,探索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岗位分红、项目收益分红、股权激励等多种分配形式。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推动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人才和一线关键岗位倾斜。构建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学技术局、财政局、教育体育局、财政局 (国资委),各县 〔区 〕)
    10.强化工资支付保障。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浓厚氛围。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大监察执法力度,督促和指导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建筑工程领域农民工维权工作,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六项制度,建立重点监控项目台账,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根治欠薪、劳动保护等专项检查行动,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用好联合惩戒手段,依法严厉打击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全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 (国资委)、公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各县 〔区〕)
  (四)持续改善居民投资环境,着力增加财产性收入
     11.扩宽居民理财渠道。扩大投资理财渠道,引导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或出资入股、联合投资建设经营风险小、预期回报好的经营项目。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丰富和创新居民投资理财产品,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鼓励居民合理参与储蓄、理财、基金等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居民盘活闲置资产,在市区范围内全面推广普及固原市存量房交易租赁平台的应用,进一步规范存量房交易、租赁工作流程,督促房屋中介和居民租赁业务备案,提高房屋租赁收益。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实现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应保尽保”。全面排查建档,动态监管,有力保障农村住房安全。 (牵头单位:市金融工作局。责任单位:人行固原中心支行、银保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县
〔区 〕 )
   (五)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转移性收入
     1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覆盖面,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确保2027年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认真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和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力争到2027年我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到全区平均水平。推进各项社会保险提级统筹,提高失业和工伤保险待遇。健全医保制度体系,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完善居民大病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补助等政策,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提高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 (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医疗保障局、财政局、税务局,各县 〔区 〕)
     13.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强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救助。完善低保准入条件,推进低保扩围增效,逐步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两线合一”。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国家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政策、80岁以上老年人津补贴政策。对特困、低保、纳入相关部门监测范围的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等各类救助对象予以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对扣减刚性支出后,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1.5倍的家庭,纳入低保边缘群体管理,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对因疫、因病、因失业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通过临时救助给予帮扶。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医疗保障局、教育体育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乡村振兴局,各县 〔区 〕)
  (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提升农民收入
    14.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每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1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大力实施产业千亿倍增、投资千亿倍增、改革创新驱动“三个计划”,集中资源、集中要素、集中精力,推动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高端迈进,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加销服互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固原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市场。肉牛产业上,重点抓好优质饲料供给、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粪污有机肥加工转化利用、动物防疫、品牌培育“八大体系”建设,打造全国百万头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到2027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50万头,年屠宰加工量40万头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冷凉蔬菜产业上,推行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管理、订单式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抓实育苗种植、田间管理、分拣包装、精深加工、保鲜贮藏、冷链物流等环节,加快建设冷凉蔬菜集配中心,推动净菜入超,打造百万亩高产高品冷凉蔬菜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到2027年全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年产鲜菜430万吨,“净菜入超”比例达到35%,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马铃薯产业上,重点围绕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个方面,做优种植端、做强加工端、做大市场端、做好利益端,打造百万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到202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年产鲜薯20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自然资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邮政管理局、供销社、各县 〔区 〕)
    1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内,紧盯“两个高于”目标,坚持“四个不摘”要求,落实好“三项机制”,高度关注“三类人群”,确保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60%以上,织密兜牢低保、残疾、孤儿等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突出乡土特色,支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探索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庭院加工、庭院旅游和庭院服务“五个一批”,增强庭院经济发展活力,力争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速高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确保脱贫人口收入过渡期满后率先在全区达到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突出解决好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用足用好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措施,深化闽宁协作、央企和部门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大力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 2023年,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用于产业比例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 〔区 〕)

1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市域高标准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星级家庭农场创建。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饲料配送、粪污有机肥加工、良种繁育、疫病防疫、统防统治、保鲜仓储、分拣包装、冷链物流以及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极,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 (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形成“土地流转及务工收入保底+集体和农民入股分红+农民与企业合约参与经营获利”的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带动农民分享更多农村改革红利,促进群众增收。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水务局、乡村振兴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 〔区 〕)
    17.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向粮食生产倾斜,落实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农膜补贴、农机补贴等补贴资金。继续加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冷凉蔬菜、肉牛“见犊补母”等产业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补贴政策从产业前端向产业后端、生产环节向加工营销环节过渡,增加品牌创建、产品研发、加工销售、市场拓展等环节奖补资金,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积极性,确保转移性收入不减、稳步提升。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及时足额兑现到位。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委、财政局、乡村振兴局,各县 〔区 〕)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市级负总责、县 (区)抓落实、上下联动、部门共商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责任体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各县 (区)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包抓机制和工作专班,定期分析增收形势,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二)加强监测评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 (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调整完善支持居民增收政策措施,定期开展市场主体、投资、消费、就业等调查分析,建立增收政策评估体系。加强农民收入监测预警平台和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衔接,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审核比对,为科学指导农民增收提供数据支撑。市统计局要加强城镇单位劳动工资数据的统计监测分析,及时提供与居民工资性收入有关的劳动工资数据。固原调查队要加强样本代表性评估,做好居民收入调查统计,提高记账户记账质量。
   (三)加强督查考核。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将居民收入提升行动纳入年度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和日常检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对各县 (区)、各部门 (单位)工作推进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落实,确保各项增收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