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05/2025-00040 发文时间 2025-04-28
发布机构 固原市教育体育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固原市预防学生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
固原市预防学生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亿万家庭情之所依,是社会主义路之所系,是民族未来运之所托。近年来,因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学生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为强化立德树人工作,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有效预防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特向您呈送《预防学生欺凌致家长的一封信》,请您和孩子一起阅读以下内容,了解防欺凌知识,关注和指导孩子阳光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学生欺凌是什么?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和学生之间的打闹嬉戏有明显的差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身体欺凌,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是致肢体上的暴力,比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服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2.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3.社交欺凌,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4.网络欺凌,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二、孩子可能遭受欺凌的表现有哪些?

1.突然抗拒去学校,但没有明确的原因。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2.身上出现伤痕或物品毁损。身体上的伤痕或物品损坏,如淤青、抓痕或衣物、书本等物品的破坏。身体上的伤痕明显出于打斗造成,询问后却给不出合理的解释。

3.情绪和行为发生了变化。孩子可能变得沉默寡言、易怒或情绪化,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或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可能出现失眠、做噩梦,饮食方面突然出现暴饮暴食或拒绝进食。

4.抱怨在学校中一些同学在针对自己。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5.突然向父母要额外的钱财。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突然在一个时期,持续向父母要钱,但又给不出合理的解释。

三、预防学生欺凌家长怎么做?

1.重视与老师的沟通和联系。与老师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动态,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校外的表现。主动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在校要团结同学,互帮互助,不能欺凌同学,遭受其他同学的欺凌后及时告知家人。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避免粗暴方式解决问题,孩子暴力伤害他人,并不是单一现象,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密切联系。如果您的孩子有欺负同学的现象,一定要认真反思,家里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现象?以暴制暴,如果引导不好,可能会让孩子从被打中沉淀积怨,反过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转而去伤害其他无辜同学。

3.做好上下学途中的监管。督促孩子按时上学、返家,家长接送上、下学,或让孩子结伴、途中不逗留,避免孩子在上下学途中受到欺凌。  

4.做好防欺凌教育。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学生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防欺凌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既不能让孩子以暴制暴。提醒孩子平日里加强体育锻炼。穿戴尽量低调朴素,以免引起他人贪念。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遇事从容处理。  

5.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关心、理解孩子,教育孩子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切忌对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教育孩子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6.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家长要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教育孩子在校内校外都不要“拉帮结派”,以免和一些爱惹闲事或无事生非的人走得太近,谨防惹祸上身。

7.教育、监督孩子文明上网。教育孩子不得带手机到学校,理性使用手机,文明上网,不得通过网络对他人进行造谣、污蔑、恐吓、威胁、逼迫等人身攻击。  

8.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第一时间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9.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珍爱自己,善待他人,珍惜同学友谊,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友善与人交往。

四、预防学生欺凌学生怎么做?

预防“学生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不做冷眼旁观者。

1.不做受害者。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不做欺凌者。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五、发生学生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做?

1.保持冷静,主动倾听,积极引导。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不压抑孩子的表达行为,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面对学生欺凌,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2.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3.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4.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5.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父母才有机会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六、发生学生欺凌学生应该怎么做?

1.保持镇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4.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以法,润物无声。防治学生欺凌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尽心尽责、密切配合。希望各位家长切实履行“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做好预防工作。

纸短情长,诚心正意,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心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纸书信,万千情怀,望家长朋友们拨冗赐览!  


  

  

               固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固原市妇女联合委员会

               固原市团委     固原市政法委    固原市教育体育局

               固原市公安局   固原市人民检察院 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年4月28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