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00006/2018-90653 | 发文时间 | 2018-12-24 |
发布机构 | 固原市科学技术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2018年科技扶贫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固原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自治区脱贫富民战略建设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市实施方案》《固原市关于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科技部门紧盯责任清单,细化工作措施,狠抓推进落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现将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治区科技厅、固原市科技局在原州区、西吉县实施建设10个科技扶贫示范村,通过整合科技扶贫资金1181余万元,其中自治区科技厅960万元(涉及“五县一片”)、固原市科技局221.79万元,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每村实施一个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区、市高度重视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建立扶贫示范项目领导负责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包片领导多次到村上与村干部共商扶贫项目落实,推行“科技特派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扶贫模式,聚集科技、人才、信息、资源、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建立了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400亩,小秋杂粮种植基地1000亩,青贮玉米5000亩,冬小麦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引进试验马铃薯、小秋杂粮、玉米新品种30多个;引进示范推广粉垄机、机械化穴播机、青贮玉米铡草机等新设备台408(套);引进推广粉垄耕作、透气渗水可降解地膜旱作、合理密植与精准施肥等集成技术 10多项,把成熟适宜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深度贫困地区,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自治区科技厅联合市、县科技局组织实施了宁夏深度贫困区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科技扶贫项目、六盘山特困地区小杂粮精准扶贫技术集成示范、深度贫困区中药材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精准扶贫、半干旱区冷凉蔬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等5个项目。其中肉牛项目在西吉县什字乡马沟村、兴坪乡杨坪村引进中国农业大学优质肉牛培育、肉用母牛代育奶公犊等技术,集成种养一体化、标准化育肥、营养调控等技术,因地制宜构建粗饲料供给体系,有望整体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专家先后针对西吉县周边地区发生重大疫情,开展了“炭疽及重大疫病防治技术”专题培训,培训100余人;针对基础母牛繁殖障碍多发,开展“肉牛母牛繁育技术”培训,物化补助养殖户营养舔砖1吨;并针对养殖户在疾病防治、繁殖技术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开展了“繁殖母牛带犊饲养管理技术”专题培训,培训养殖户63人,物化补助养殖户营养舔砖5吨。马铃薯项目在宁夏南部山区所遴选的三个核心示范村原州区张易镇毛庄村、西吉县新营乡白城村、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实施执行,已开展了粉垄机耕作及配套种植技术、透气渗水可降解地膜旱作技术、马铃薯合理密植与精准施肥技术、马铃薯新品种示范等引进、集成与示范工作,完成了春播马铃薯粉垄机耕作及配套种植技术(精准施肥与地膜覆盖),马铃薯新品种(陇薯、冀张薯、青薯等)示范23种,建立示范面积 240 亩,平均亩产 2175kg,较对照提高 25.0 %,平均亩产1846kg,较对照提高20.8%;脱毒种薯大田耕作及配套种植技术集成示范1140亩,平均亩产2655kg提高12.9%。冷凉蔬菜项目在原州区中河乡丰堡村、西吉县硝河乡隆堡村引进中国农业大学露地蔬菜专用机械、浙江省农科院露地蔬菜优新品种和福建省农科院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保育与高效栽培等技术,预计亩产提高15%以上,优质商品率达到80%以上。中药材项目在新营乡洞子沟村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药材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江苏大学根茎类药材采挖机械,集成精量穴播双膜育苗、抗旱节水高效栽培等技术,种苗出苗率、生产效率、药材产量均得到提高。引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马铃薯粉垄技术,集成优新品种和精准施肥等先进技术,预计产量提高15%-20%。
固原市科技局在原州区、西吉县确定了6个科技扶贫示范村实施科技项目。西吉县西滩乡张村堡村科技扶贫示范项目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原则,建设冬小麦种植示范基地500亩,示范推广红花示范种植70亩。引进宁冬16号冬小麦品种和云红1号、吉红2号红花新品种,引进渗水覆膜进行试验,配套购置冬小麦覆膜精准种植一体机,应用覆膜穴播一体化精准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示范引导农户种植冬小麦1000亩,培训农民120人(次)。原州区黄铎堡镇黄湾村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模式,通过政府采购投放生物多酶肽饲料42吨,肉牛浓缩料18.25吨,引进甜高粱3亩和优质青贮玉米5亩两项示范推广,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切实提高饲草加工调制技术水平,提高饲草利用率,利用玉米秸秆等废弃物,示范推广微贮饲草,解决项目户肉牛饲草单一和不足问题,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肉牛出栏率及牛肉品质。建立项目户156户,其中培育养殖示范户27户,重点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5人。原州区官厅镇薛庄村科技扶贫示范项目以具有市场优势的新品种辣椒、萝卜为主推品种,实施林下套种、精准施肥、滴管渗灌等科学种田技术措施,建设林下套种绿色蔬菜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聘请有实际生产经营的技术专家蹲点指导,林下套种绿色蔬菜净面积100亩(套种林地面积200亩),其中辣椒30亩,萝卜70亩,辣椒平均亩产突破3000公斤,收成比以前年份种植的萝卜、蔬菜产量增加20%以上。并且明显好于周围的群众种植的蔬菜,总销售收入40.85万元,开办培训班3期,培训102人次,在多雨之年喜获丰收,增强群众的科技种植信心。西吉县平峰镇中岔村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引进谷子、荞麦优良品种,开展品种对比试验,在当地种植筛选,确定适合宁南山区冷凉高寒、干旱少雨地区种植品种。依托平峰镇中岔村两个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推广“新品种+渗水膜+精准播种机种+植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丰产稳产栽培示范基地点,谷子亩产由原来260斤/亩提高到680斤/亩,亩产增收420斤,增长率达61.76%,总收入达57.12万元,荞麦亩产由原来180斤/亩提高到310斤/亩,亩产增收130斤,增长率达41.94%,总收入达10.075万元。推广种植冬小麦600亩,配套宁冬16号优良品种、二胺及有机肥料微生物菌剂。西吉县田坪乡大岔村科技扶贫示范项目以园区建设为依托,建立完成集雨渗灌红梅杏和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渗水覆膜技术种植冬小麦150亩;实施集雨渗灌杏树20亩,实施新品种嫁接改良;引进优质红梅杏种苗4000株,带领农户补植补造发展:林下养殖,养殖生态肉鸡1000只,精准到户蛋鸡养殖2000只,培训农民100人次,带领农户发展林下养殖。西吉县吉强镇水岔村科技扶贫示范项目根据外出务工撂荒地较多的实际,依托西吉县聪富合作社,以科技特派员机制引进龙头企业宁夏旭丰杂粮有限公司,建设小杂粮引种对比试验基地50亩种植甜荞、苦荞、谷子、糜子、燕麦、玉米五个作物30个品种和建设荞麦高标准示范基地700亩,利用山西农科院渗水地膜机械化穴播机及旱作高产技术,包括渗水地膜和铺膜穴播机两个系列新产品和一套波浪形覆盖新模式,其中渗水地膜穴播莜麦试验区亩成穗数大约10万穗左右,预期比旱地目标产量提高27%左右。
区、市、县(区)联合选派科技扶贫指导员、“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到全市的深度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定点精准帮扶,实现全市深度贫困村科技人员全覆盖,推行“科技特派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扶贫模式,主要围绕马铃薯、草畜、蔬菜、中药材、花卉、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和信息化建设,聚集科技、人才、信息、资源、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培育科技扶贫示范户、科技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形成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人才培训、社会化服务的“一条龙”产业服务链和多层次服务活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派员成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多赢”目标。
三、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科技扶贫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三次全会精神,紧抓“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遇,引进专家团队,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指导有能力的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稳定提高贫困户家庭经营收入,组建农业产业化经合组织,畅通对外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再充分发力。
1、继续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区、市、县联合在原州区、西吉县创建的10个科技扶贫示范村,继续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多途径改进完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防范的能力,以获取土地及人力资源的高效益,确保项目取得预期目的,发挥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升级增效、引领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积极作用。
2、探索农业现代经营模式。打破当今农村农业经营的传统模式,重新整合组建新型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种植经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大幅度提升农业耕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示范。通过选派科技扶贫指导员、“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到我市74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定点精准帮扶,实现全市深度贫困村科技人才全覆盖。特别在深度贫困地区转化推广应用小杂粮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技术,马铃薯、中药材粉垄耕作技术集成,优新品种和精准施肥等先进技术,露地蔬菜专用机械、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保育与高效栽培技术,优质肉牛培育,集成种养一体化、标准化育肥、营养调控技术,根茎类药材采挖机械、集成精量穴播双膜育苗、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等,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