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00003/2019-00028 | 发文时间 | 2019-01-17 |
发布机构 | 固原市乡村振兴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关于对隆德县脱贫退出进行核查评估的请示 |
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隆德县辖13个乡(镇)99个行政村,总人口1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万人,占76%。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21户39922人。2014年以来,隆德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加强领导、压实责任,统筹推进、合力攻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7.7亿元,大力实施基础提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等重点项目,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按照贫困县脱贫退出程序,隆德县对脱贫退出进行了自评自验,2018年隆德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9219元;全县有9985户38913人实现了脱贫;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收入等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全县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为0,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33.3%下降到0.72%;群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认可度在90%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贫困县脱贫退出要求。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贫困退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党办〔2018〕100号)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8年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宁开发〔2018〕27号)要求,经隆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请,固原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隆德县脱贫退出进行了初审。
一、市级初审工作开展情况
固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隆德、泾源、彭阳三县脱贫退出工作,研究制定了《隆泾彭三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工作方案》(固扶发〔2018〕8号),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初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三县脱贫退出初审领导小组,组建了隆德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工作组,抽调19名市直机关行业部门干部,分3个工作小组,对7个乡镇7个脱贫村和3个非贫困村403户(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265户、非建档立卡户138户),主要围绕“脱贫村及非贫困村各项指标达标情况,脱贫户和非贫困户‘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三率一度’达标情况及脱贫攻坚工作‘三落实’”等四个方面,通过抽样入户调查、查阅档案资料、与县乡村干部座谈等形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初审。
二、脱贫退出指标完成情况
(一)“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据隆德农调队数据,2018年隆德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9219元,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草畜、中药材和劳务收入是这些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抽样调查情况看,100%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全县脱贫户家庭有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均无失学辍学学生,农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安全住房有保障,“三保障”全部达标。
(二)抽查村各项指标达标情况。被抽样的7个脱贫村和3个非贫困村全部通硬化路,全部通客车;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8%,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每个村农户全部通生活用电,每个村都通动力电;每个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致富产业主要以草畜、冷凉蔬菜和劳务收入为主,且向中药材、小秋杂粮等多元化发展,脱贫户产业覆盖面达到90%以上;每个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
(三)“三率一度”达标情况。共抽取7个脱贫村和3个非贫困村脱贫户265户、非建档立卡户138户。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隆德县脱贫户错退率为0,抽查的138户非贫困户无疑似漏评户。抽样村中,总户数3318户12636人,还有44户156人不能实现稳定脱贫,初步测算贫困发生率1.23%。据调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享受到了多种扶贫帮扶项目,通过县级访谈、村级访谈和对403户样本户进行调查测评,共465名干部和群众代表、样本户对帮扶工作的认可度为100%。
(四)“三落实”执行情况。一是责任落实。从抽查情况看,隆德县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不懈推动任务落实。县委书记、政府县长每月至少5个工作日抓脱贫攻坚工作,并遍访了所有贫困村,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村“两委”和第一书记走遍了贫困对象。下发了《隆德县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向99个行政村驻村选派了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实行“县统管、乡主管、村协管”三级管理制度。二是政策落实。从抽查情况看,隆德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和“两不愁三保障”,先后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实施方案,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三是工作落实。从抽查情况看,隆德县经过2015-2018年多次复查复核、查漏补缺、动态调整,精准识别贫困对象10321户39922人。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7亿元,高标准完成了各类重点工程。加强扶贫资金监管,项目资金使用县乡村公示公告率达到了100%。
通过对隆德县脱贫退出初审工作结果的汇总分析和综合评价,隆德县脱贫户户均达到“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标准;70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三率一度”脱贫指标均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2019年1月15日,经固原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9年第1次会议审议通过,隆德县符合脱贫退出条件,现请求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核查评估。
妥否,请审示。
附:1、隆德县脱贫退出初审工作报告
2、隆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申请贫困县脱贫退出的请示
3、隆德县脱贫退出自查自评工作报告
4、关于审定7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的报告
5、隆泾彭三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工作方案
6、关于隆德县7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的批复
7、隆德县7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公告
8、固原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8〕5号会议纪要
9、固原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8〕6号会议纪要
10、固原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9〕1号会议纪要
隆德县脱贫退出初审工作报告
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贫困退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党办〔2018〕100号)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8年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宁开发〔2018〕27号)要求,固原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隆德县脱贫退出工作进行了初审。从初审情况看,隆德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部署,推进脱贫攻坚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显著改善,并详细制定了后续帮扶计划和巩固提升工作安排。到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33.3%下降到0.72%,脱贫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无漏评和错退户,群众认可度达到90%以上,7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综合平时督促检查掌握的情况和隆德县自评自验情况,我们认为,隆德县具备脱贫退出条件,请求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核查评估。
一、初审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1月2日,隆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上报了《关于申请贫困县脱贫退出的请示》(隆扶组发〔2019〕1号)和自评报告,申请对本县脱贫退出进行市级初审。1月3日至10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隆德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工作。
(一)精心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泾源、隆德、彭阳三县脱贫退出工作,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进行专题部署,研究制定了《隆泾彭三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工作方案》(固扶发〔2018〕8号),成立了固原市三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组建了三县市级初审工作组,由市级领导任组长、市直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抽调市直行业部门业务骨干、精兵强将,其中隆德县初审工作组共19人。召开贫困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工作动员会议,开展初审工作培训,确保初审工作质量。
(二)紧扣初审内容。1、脱贫村及非贫困村各项指标达标情况。以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内为主要衡量标准,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主要核查行政村通硬化路、所有农户有安全的饮用水、通电、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有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有村集体经济收入6项指标完成情况。2、脱贫户和非贫困户“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一是脱贫户重点核查:以户为单位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自治区要求2018年按3400元/人.年掌握);稳定实现不愁吃(含有安全饮水)、不愁穿;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安全住房5项指标完成情况。二是非贫困户重点核查: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危房危窑户、重病户、残疾人户、无劳动能力户和单双老户”“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看是否存在漏评户。同时在抽查的样本村中选定2个村民小组,普查排查疑似漏评户情况。3、“三率一度”达标情况。主要核查全县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综合贫困发生率和群众认可度4项指标。4、脱贫攻坚“三落实”情况。主要通过工作座谈、进村入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检查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情况。
(三)严格程序质量。按照“宁开发〔2018〕27号”市级初审“分县级自评报告审核、实地核查两个方面。市级抽调相关行业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审核小组,认真审查拟退出县县级自评报告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市级组建实地核查队伍,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照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指标与标准逐项检查”的要求,我市严格按照程序、坚持标准,扎实认真开展初审工作。1、听取汇报。听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脱贫攻坚总体工作情况汇报,就初审工作有关事项作出说明、提出要求。2、审查县级自评报告和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市初审工作组抽调的市直行业部门业务骨干审查县自评报告和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审查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部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后续帮扶计划及巩固提升工作安排等工作落实及完成情况,查阅县级脱贫退出档案资料(特别是重点行业部门档案资料)。3、开展集中访谈。一是组织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分管领导,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10人(重点行业部门),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5人、乡(镇)分管扶贫工作副乡(镇)长5人、扶贫专干5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3人,开展县级访谈,了解各级干部掌握精准扶贫政策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并进行认可度测评。二是随机抽取一个乡镇(沙塘镇),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10人、驻村第一书记10人、村级党员代表10人、贫困户代表5人、脱贫户代表5人、非贫困户代表5人,开展村级访谈,并进行认可度测评。了解村级干部和群众掌握精准扶贫政策情况、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听取意见建议。4、进村入户核查。按照自治区关于贫困县退出市级初审抽查比例,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贫困村、非贫困村,确定核查脱贫户和非贫困户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对隆德县贫困村脱贫出列抽取30个贫困村(占全县贫困村70个的50%)进行市级复查复审的基础上,又随机从另外30个已脱贫村抽取7个和3个非贫困村、403户(脱贫户265户、非贫困户138户)进行市级初审。主要对沙塘镇档案资料、抽查村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档案资料情况、脱贫户和非贫困户达标情况及档案资料情况进行核查。一是入户核查:核查脱贫户(非贫困户)各项指标是否达标、查看样本户档案资料(包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是否宣传到位,贫困户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率;《扶贫手册》填写是否严谨、规范、全面;精准扶贫各项扶贫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户)、进行认可度测评(群众对国家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是否满意)。二是进村核查:整组普查(城关镇吴山村二组、凤岭乡卜岔村三组、奠安乡新街村全村)排查疑似漏评户;查阅村级档案资料是否规范齐全、梳理汇总核查数据,测算“三率一度”情况;及时反馈问题,要求限期整改。5、汇总分析。初审工作组及时梳理汇总相关信息数据,认真分析形成本组初审报告(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县脱贫攻坚主要做法和亮点、存在问题、达标情况脱贫退出建议等)和汇总表册,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意见建议。6、市级审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月15日召开会议对初审情况进行了审议。
二、脱贫攻坚指标完成情况
(一)“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从调查数据看,脱贫户2018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3400元以上,最低的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21元,养殖业、冷凉蔬菜和劳务收入是这些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稳定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安全饮水保障率为100%;家庭有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均无失学辍学学生;农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健康扶贫政策惠及所有农户;完成了危窑危房改造,实现所有农户安全住房有保障。
(二)抽查村各项指标达标情况。抽查的10个村全部通硬化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8%,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每个村农户全部通生活用电,每个村都通动力电;宽带网络和通讯信号全覆盖;致富产业主要以草畜、冷凉蔬菜和劳务收入为主,且向中药材、小秋杂粮、旅游等多元化发展,脱贫户产业覆盖面达到90%以上;每个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
(三)“三率一度”达标情况。抽查的265户脱贫户无错退户,抽查的138户非贫困户无疑似漏评户,通过抽查普查,也没有发现疑似漏评户,漏评率已控制在2%以下;10个村的综合贫困发生率为1.23%。通过县级访谈、村级访谈和对403户样本户进行调查测评,共465名干部和群众代表对帮扶工作的认可度为100%。
(四)“三落实”执行情况。一是责任落实。隆德县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出台了扶贫总体规划及年度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健康扶贫实施方案、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危房改造方案、草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要求,3年来,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两委”入第一书记实现了乡镇、村、户贫困对象遍访全覆盖。严格落实“321”包扶责任,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二是政策落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批”,先后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发展等政策性文件,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安全饮水全面保障。产业扶贫助力增收明显,建成村级扶贫车间25个,完成劳动力培训4677人,确保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项技能。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大力发展移民产业,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实现了所有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建档立卡户患者年度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90%或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严格落实贫困家庭学生控辍保学措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辍学率为零。设立生态护林员岗位680个,全面实施“四个一”试验示范工程,发展经济林4800亩,打造旅游示范村12个,实现了山绿与民富双赢。贫困户存量贷款8447户38905万元,覆盖率达90%,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保”全覆盖。综合保障脱贫政策落实到位,推动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双向衔接,“两线重合”率达63%,提供公益岗位89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工作落实。按照国家标准和程序,并创新“四个10”精准识别比对法,经过2015-2018年多次复查复核、查漏补缺、动态调整,共识别贫困对象9985户38913人,到2018年底,已有9985户38913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剩余贫困人口336户100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3.3%下降到0.72%,7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014年以来,累计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7.7亿元(其中:2014年投入1.1亿元,2015年投入1.33亿元,2016年投入1.72亿元,2017年投入6.5亿元,2018年投入7亿元),高标准完成了基础提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等重点工程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扶贫资金监管,项目资金使用县乡村公示公告率达到了100%。全面完成2015-2017年中央和区、市各类考核、督查、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任务。争取闽宁协作发展资金3395万元,协作推进闽宁产业园、“扶贫车间”等项目建设,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98.11万元,帮扶工作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县委、县政府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 11 个专项工作组分工负责,牵头部门主抓,乡镇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抽调联乡联村领导干部、帮扶责任人、村干部、第一书记和致富带头 人,组成 99 个帮扶工作队,压实“321”(县级领导联乡联村最少包扶3户贫困户、部门联村科级干部最少包扶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最少包扶1户贫困户)帮扶责任;县委每月召开一次扶贫领导小组会议、县政府每月召开一次扶贫专题会议,建立健全督查体系、问责体系,通过观摩评比、考核通报、追责问 责等方式,推进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
(二)靶向定位,“四个十户”靠实精准识别。隆德县创新“4个10户”精准识别比对法,结合每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重点核查“一般户中条件最差的10户”和贫困户中脱贫标准较低的10户,随时跟踪监测贫困户基本情况,重点比对核实 1587 户未脱贫户、814 户脱贫标准较低的边缘户、866 户因病致贫户、303 户 697 名民政低保救助户,确保不少一户、不落一人。
(三)抓住关键,以“三带四联”助推产业带动机制。狠抓产业扶贫。创新提出了“三带四联”产业发展带动机制(三带即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四联即贫困户参与企业、大户,通过联产、联营、联股、联业等形式取得稳定收益),在隆德县累计打造产业示范村50个、龙头企业17个、合作社62个、致富带头人1051人,带动6139户21140人贫困户发展产业。隆德县肉牛饲养量7.5万头;中药材种植规模1.55万亩,加工转化率达到40%;年均种植冷凉蔬菜4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8%以上,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均有1-2项可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中,隆德县榜上有名。兴办扶贫车间。采取“政府投资+社会帮扶+企业自筹”和“村建、企用、乡管、县补”的模式,充分利用废旧村室、学校等闲置资源,建成人造花、小杂粮等扶贫车间25个、配套外发点12个,引导和帮助1940人到产业园区、制作基地务工,1130人留守妇女、有基本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扶贫车间”就近就业,其中贫困户420人,人均月收入达1600元以上。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探索出股份合作、投资收益、服务创收等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累计投入资金7117万元,注入到99个行政村和2个农村社区发展村集体经济,预计年均收益达299.16万元。2017年在安徽省天长市召开的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座谈会上,隆德县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投改股”经验作了交流。201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县。
(四)聚焦问题,“十项清零”倒逼整改落实。开展以农村低保、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到户、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为内容的“十个专项行动”、以两不愁、三保障”、环境综合整治、金融扶贫、政策知晓、“三率一度”等为内容的“十项清零行动”,梳理 “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等 10 方面 36 个问题,“一 周一任务、一月一主题、一季一目标”,建立行动计划和清零台账,每半月召开一次扶贫领导小组会,听取乡镇、部门 汇报清零进展,抽调 30 名干部组成县级脱贫攻坚督查组进行暗访、督导、验收,以问题倒逼审视短板弱项、以问题归零夯实脱贫基础。
(五)立足实际,以“两免一贴一保险”信贷机制推进金融扶贫。全面推行“两免一贴一保险”信贷机制(免担保、免抵押、贴息、贷款保险),撬动金融部门累计为贫困户发放贷款11775户次5.9亿元,目前贫困户存量贷款8447户3.9亿元,覆盖率达90%。深入推进“扶贫保”政策落实,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意外伤害险、大病医疗补充险、特色产业险、小额信贷险等扶贫保险产品,实现贫困户“扶贫保”全覆盖,发展致富零风险。不断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推进“三级审核、三级备案、一个平台监管”的“331”信息公开机制,为70个贫困村配置了涉农惠农资金电子触控查询机、LED屏,开通农户手机APP客户端,方便农户随时查询涉农惠农政策、项目、资金,确保涉农惠农资金阳光运行。
(六)凝聚合力,依托扶贫产业园提升闽宁协作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人才交流、产业带动、民生改善、劳务协作等方面的交流协作,特别依托闽宁扶贫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增资扩产等方式,引导企业实际投资额度累计3.2亿元,引进落地项目4个(含增资项目)。充分利用六盘山天然药库优势和草畜产业基础,支持在隆闽籍企业将宁夏优质农产品与福建省场结合,拓宽产品销路,累计销售额700多万元;黄土地粉丝系列产品在全国各家永辉超市上架销售。2017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进行报道了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人造花扶贫车间。
(七)创新突破,以“农民讲习所”助推脱贫攻坚。在各行政村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传达党的声音,强化政策宣传,传授致富技能。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员、脱贫富民领航员、基层党建组织员、基层治理助推员、农民群众服务员的“五大员”职能作用,深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建设,有效遏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每年评选表彰宣传“光荣脱贫户”“致富光荣户”“优秀致富带头人”等先进个人1200名,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斗志。
虽然隆德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部分村产业发展后劲有待提升。部分村虽然有增收的支柱产业,但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吸附带动能力不强,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较差;部分脱贫户产业规模小、效益低。二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虽然村村都有集体经济,但总的来看大部分村收入渠道单一,收入低且不稳定。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愿望还不强、思路还不新、氛围还不浓,影响了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深入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帮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真正实现真脱贫、不反弹。
(二)不断夯实脱贫富民产业。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紧盯市场所需,强化产销对接,突出示范带动,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链接机制,不断提升产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持续做大做强草畜、中药材和劳务等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三)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着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打造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美丽新村。
附件:1.隆德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抽查村情况汇总表
2.隆德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三率一度”情况汇总表
隆德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抽查村情况汇总表(一)
汇总时间:2019年1月10日
乡镇 | 抽查村(个) | 一、基本情况 | 二、达标情况 | |||||||||||||||
总 户 数 (户籍) | 总 人 数 (户籍) | 常住户 | 常 住 人 | 建档 立卡 贫困 户 | 建档 立卡 贫困 人数 | 已脱 贫户 数 | 已脱 贫人 数 | 剩余贫困户 | 剩余贫困人 | 行政村通硬化路 (是/否) | 所有农户有安全的饮用水 (是/否) | 有生产生活用电,行政村通动力电(是/否) | 有标准化村卫生室 (是/否) | 有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是/否) | 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 (是/否) | 贫困发生率(%) | ||
合计 | 10 | 3318 | 12636 | 2380 | 9330 | 1055 | 4213 | 1005 | 4032 | 44 | 156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1.23 |
城关镇 | 吴山村 | 161 | 536 | 81 | 280 | 44 | 179 | 42 | 172 | 2 | 6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1.12 |
杨河乡 | 玉平村 | 625 | 2821 | 560 | 2540 | 128 | 627 | 119 | 586 | 9 | 41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1.45 |
凤岭乡 | 薛岔村 | 287 | 1139 | 198 | 873 | 126 | 464 | 121 | 446 | 5 | 18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1.58 |
卜岔村 | 213 | 783 | 118 | 465 | 64 | 253 | 62 | 245 | 2 | 8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1.02 | |
奠安乡 | 新街村 | 239 | 790 | 124 | 482 | 57 | 219 | 54 | 211 | 3 | 8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0.92 |
观庄乡 | 田川村 | 393 | 1504 | 326 | 1299 | 116 | 486 | 113 | 473 | 3 | 13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0.86 |
石庙村 | 609 | 2304 | 586 | 2216 | 230 | 911 | 224 | 886 | 6 | 25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1.10 | |
好水乡 | 后海村 | 203 | 707 | 55 | 204 | 70 | 290 | 67 | 261 | 3 | 5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0.71 |
中台村 | 276 | 938 | 192 | 650 | 96 | 339 | 92 | 329 | 4 | 10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1.07 | |
山河乡 | 王庄村 | 312 | 1114 | 140 | 321 | 124 | 445 | 111 | 423 | 7 | 22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1.90 |
隆德县脱贫退出市级初审“三率一度”情况汇总表(二)
汇总日期 :2019 年1月10日
乡镇 | 抽查村 | 抽样户数 | 脱贫人口错退率 | 贫困人口漏评率 | 综合贫困发生率 | 群众认可度 | ||||||||||||||
合计 | 脱贫户 | 非贫困户 | 其中 | 错退人口数 | 抽样脱贫人口数 | 错退率(%) | 漏评 人口数 | 未建档立卡农业户籍人口 | 漏评率(%) | 未脱贫人口数 | 错退人口数 | 漏评 人口数 | 农业 户籍 人口数 | 综合贫困发生率 (%) | 调查总 人口数 | 认可人数 | 认可度 (%) | |||
普查组 | 普查户数 | |||||||||||||||||||
合 计 | 10 | 403 | 265 | 138 | 3 | 93 | 0 | 1104 | 0 | 0 | 7863 | 0 | 156 | 0 | 0 | 12636 | 1.23 | 405 | 405 | 100 |
城关镇 | 吴山村 | 43 | 29 | 14 | 二组 | 35 | 0 | 115 | 0 | 0 | 357 | 0 | 6 | 0 | 0 | 536 | 1.12 | 50 | 50 | 100 |
杨河乡 | 玉平村 | 41 | 27 | 14 | 0 | 130 | 0 | 0 | 2194 | 0 | 41 | 0 | 0 | 2821 | 1.45 | 42 | 42 | 100 | ||
凤岭乡 | 薛岔村 | 34 | 23 | 11 | 0 | 99 | 0 | 0 | 675 | 0 | 18 | 0 | 0 | 1139 | 1.58 | 33 | 33 | 100 | ||
卜岔村 | 35 | 20 | 15 | 三组 | 23 | 0 | 74 | 0 | 0 | 530 | 0 | 8 | 0 | 0 | 783 | 1.02 | 36 | 36 | 100 | |
奠安乡 | 新街村 | 49 | 31 | 18 | 新街全村 | 35 | 0 | 118 | 0 | 0 | 571 | 0 | 8 | 0 | 0 | 790 | 1.01 | 50 | 50 | 100 |
观庄乡 | 田川村 | 30 | 20 | 10 | 0 | 88 | 0 | 0 | 1018 | 0 | 13 | 0 | 0 | 1504 | 0.86 | 29 | 29 | 100 | ||
石庙村 | 72 | 48 | 24 | 0 | 215 | 0 | 0 | 1393 | 0 | 25 | 0 | 0 | 2304 | 1.10 | 69 | 69 | 100 | |||
好水乡 | 后海村 | 30 | 20 | 10 | 0 | 81 | 0 | 0 | 389 | 0 | 5 | 0 | 0 | 707 | 0.71 | 30 | 30 | 100 | ||
中台村 | 30 | 20 | 10 | 0 | 85 | 0 | 0 | 505 | 0 | 10 | 0 | 0 | 938 | 1.07 | 29 | 29 | 100 | |||
山河乡 | 王庄村 | 39 | 27 | 12 | 0 | 99 | 0 | 0 | 231 | 0 | 22 | 0 | 0 | 1114 | 1.90 | 37 | 37 | 100 |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