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01/2021-00069 发文时间 2021-04-26
发布机构 固原市政府办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人间四月春,六盘山区一派秀美祥和的景象。

每一面山坡都生绿开花,层层梯田铺上地膜,如高山之水从山顶漫延下来,农人在其间忙碌,播种丰收的希望。

每一座村庄都美成景点,红瓦白墙屋舍俨然,硬化路通向每家每户,花间鸡鸣,门前犬吠,炊烟袅起,居者悠然。

每一个种养园区都在增收财富,温棚蔬菜不绝于市,露天菜地栽秧点种,养殖棚牛肥羊壮,犊多仔旺。

……

这美好的固原,来自一个人间奇迹——脱贫攻坚。

8年来,固原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带领全市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誓拔穷根,交出了一份让世人瞩目的脱贫攻坚“固原答卷”: 改造农村危房7.8万户,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实现农村危房全清零、安全饮水全普及。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6.7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8年的脱贫攻坚消除了市域绝对贫困和整体贫困,彻底撕掉了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书写了中国摆脱贫困的固原生动实践。

今日固原,无论是高原山区,还是五河川谷,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从“贫困标签”到“脱贫样本”

8年来,固原市干部群众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固原从“贫困标签”转变为“脱贫样本”。

这8年,是该市减贫力度最大、收入增长最快、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强的时期,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脱贫攻坚这8年,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彻底改变。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7.2%;人均生产总值达27138元,年均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57.94亿元,年均增长0.63%;地方财政收入达22.41亿元,年均增长0.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0.8:27.2:52调整为2019年的17.6:19.4:63,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全市现行标准下的26.7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2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8年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脱贫摘帽,2019年原州区脱贫摘帽,2020年西吉县脱贫摘帽,绝对贫困现象消除。

全市林草覆盖率达89.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4%,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6.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1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改变了农业经济“一头沉”现象,粮食总产量提高到87万吨以上,形成了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百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百万亩特色种植基地、50万亩供港蔬菜基地。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4%,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泾源黄牛肉、西吉马铃薯和西芹、彭阳辣椒等获地理标志认证,“固原黄牛”“西吉马铃薯”被评为全国驰名品牌。

建成了内联外通、通村畅乡、客车到村、“铁公机”联运、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六盘山机场先后开通至银川、西安、上海、天津、重庆、福州、广州、昆明、北京9条航线,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沥青水泥硬化路,乡镇和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脱贫攻坚这8年,固原市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彻底改变。

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光纤、通动力电,农户通生产生活用电、通4G网络达到100%,户户通广播电视,通讯信号实现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都建有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

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5%,安全饮水保障率达100%;累计改造农村危窑危房16万户,农村居民全部住上了安全住房;农民平均预期寿命71.87岁,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6.8年;农民的主要生活耐用品走向现代化、智能化、个性化,绝大多数农民家中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基本齐全,81%的农户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每百户拥有电脑17台,平均每户农民拥有手机3.1部,贫困户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脱贫攻坚这8年,党员干部队伍得到锤炼。

向所有贫困村累计选派3批驻村第一书记2300多人次、工作队员3800多人次,从职责上拓展、从管理上加压、从保障上给力,推动第一书记真正当好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员”、脱贫富民“领航员”、基层党建“组织员”、基层治理“助推员”、农民群众“服务员”。选派112名市县机关年轻干部到乡村挂职,21名市直优秀年轻科级干部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让年轻干部在抓脱贫、经风雨中蹲苗成长。

广大党员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家万户。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庄,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

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考察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识别干部,注重把在脱贫攻坚中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任职。先后从县区提拔重用19名处级领导干部,提拔使用驻村第一书记107名。5名个人和1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12名个人和10个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表彰。

脱贫攻坚这8年,乡村治理体系更完善。

全面提升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农村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注重以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农村项目资金,从严落实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等制度,及时向村民公开村级事务,让群众成为脱贫攻坚的参与者、监督者和评判者。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使村“两委”班子有能力、有资金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推行积分卡制度管理,推动群众成为乡村治理工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不断激发群众内动力、凝聚社会向心力,走出一条以文明实践“小积分”撬动基层治理工作的新路子。

全市2万多名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党员干部为扶贫助困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4名党员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正是有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了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正向激励、反向监督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2018年,固原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19年,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被命名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原州区黄铎堡镇和润村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公共安全感连续8年位居全区五市第一,2017年,原州区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称号。2019年,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小积分”积出乡村新风尚》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精准扶贫是制胜法宝

固原市认真对标中央和自治区脱贫攻坚政策,打出政策组合拳,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建立“户申请、两评议、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和标准,每年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逐户逐人“过筛子”,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坚持因人因村制宜,逐年建立项目库,有针对性安排扶持项目。累计建立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智力提升5大类项目库,涉及危房改造、道路建设、产业培育、技能培训、金融扶贫、资产收益等到村到户到人项目1.3万多个。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和“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整合投入各类涉农扶贫专项资金158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均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执行“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小额信贷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15亿元,覆盖率最高达到85%。

建立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培训转移、小额信贷、帮扶措施、扶贫保险“五到户”机制,全市脱贫的26.72万人中,发展生产脱贫14.7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5.65万人、生态补偿脱贫2.18万人、教育扶贫脱贫2.22万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96万人。

扶到点上  扶到根上

固原市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村村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脱贫产业。大力发展粮食和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特色种养“1+4”特色农业,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3%,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有1至2个脱贫产业;年均劳务输出30万人,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劳务总收入30亿元;建成运行扶贫车间175个,吸纳农村劳动力近7256人,从业人员月收入1000元至3500元。

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采取县外搬迁与县内安置结合的方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万户5.65万人。围绕培育产业、扩大就业和社会融入3个重点,完善后续扶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社区管理,妥善解决户口迁移、上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发展扶贫产业,扩大稳定就业,帮助他们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在造林绿化、发展林业产业、生态旅游、生态公益性岗位等方面,优先支持和安排贫困村、贫困户,在造林绿化中贫困户苗木收入2.82亿元,劳务收入0.9亿元。选聘59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每人年稳定收入1万元。

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累计投入64亿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全面改善乡村办学条件,5个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年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120元;率先在全区实施“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农村中职学生享受年均1700元“两免一补”政策。2016年以来,落实各类贫困学生免补政策资金24.68亿元207.04万人次,大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7.23亿元11.62万人次。

把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作为基本防线,用社会保障兜住失能人口的基本生活。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有8.08万人被纳入低保,占24.4%。在全市推广“社会保障+产业扶持”“双兜底”做法,对“三类特殊群体”(残疾户、单老双老户、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统筹项目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入股分红、合作社托养等办法,从产业上多一份保障。乡乡有卫生院、行政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推行“先住院、后付费”“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1.1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市县层面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延伸乡村结对帮扶、村(户)企共建,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形成了多层次结对帮扶格局。5个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开展多方位、多渠道帮扶。5年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3.74亿元。

通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讲习活动,选树表彰“脱贫光荣户”“文明家庭”“脱贫致富带头人”等活动,建立“一约四会”,制定推进移风易俗促进脱贫攻坚奖励扶助办法等,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的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特别是探索打造了在全区推广的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135”模式,为行为规范立“标尺”,让新风良俗“有分值”;为正向激励增“磁力”,让村规民约有价值;为基层治理蓄“动能”,让乡风文明可增值。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固原将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产业进行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搞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宁夏日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