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00003/2022-00029 | 发文时间 | 2022-03-24 |
发布机构 | 固原市乡村振兴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西吉县四项举措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之年,西吉县鼓足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劲头,以慢不得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拖不成的危机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决策部署,把防返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抓好目标、政策、力量、工作“四个衔接”,健全监测、帮扶、责任、考核“四项机制”,统筹推进“四大提升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一是推进“一键预警”,联动密织返贫致贫预警监测网。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防返贫监测“一键预警”工作要求,坚持服务基层、先行一步的工作方针,组织工作人员模拟操作,制作操作流程APP,指导乡村认真开展防返贫监测“一键预警”,目前完成信息采集305户,一键预警14户。自下而上预警与行业部门自上而下预警紧密联结,今年行业部门累计反馈预警信息554条,全部完成入户核实。坚持行业部门协调联席会议机制和问题动态清零机制,依托全国防返贫信息监测系统,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及时分析研判解决防返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是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强化督导拧紧防返贫责任链。健全防返贫“3310”(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3类监测对象,农户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3项监测程序,落实10种帮扶措施)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县乡村同步优化程序,压减审核时限,乡村同时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同步开展入户审核、行业部门筛查等工作,原则上10个工作日完成识别认定程序,对于“急难特困”对象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同步履行纳入程序,落实各项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实现动态管理、动态清零。抽调业务骨干,以领导分片、骨干包组的形式,对全县19个乡镇全覆盖进行督导,指导乡镇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落实,督促责任压实靠紧,分析研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切实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服务工作。2020年以来,累计识别监测对象2055户9566人,未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69户778人,其中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14户68人。
三是紧盯“两个关键”,双管齐下查补产业就业薄弱项。紧盯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两个关键,持续开展“四查四补”。3月份集中开展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为重点的集中“四查四补”,通过细化查补措施、明确抓手,推动“四查四补”落实落细。通过排查建立台账,对产业变弱、就业不稳的农户,逐户分析问题原因,细化补强措施,不断夯实防返贫致贫基础,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四是深入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制定《西吉县2022年实施“四大提升行动”任务清单》,落实清单制管理、责任化推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确保“四大行动”取得新成效。持续发力深入推进移民致富能力提升。聚焦“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目标,立足移民群众致富提升和长远发展,紧盯移民群众收入增长13%目标任务,对全县16个重点移民安置区实行“领导包抓+责任部门”推进机制,精准实施帮扶。计划投入资金1.42亿元,围绕补齐有效衔接短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精准落实就业帮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六项重点任务”26项具体工作,实施138个项目,全力解决好115个移民安置点移民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3件大事。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全面落实各项惠民增资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通过持续稳定扩大就业,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闲置资产等政策组合拳,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面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发力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聚焦短板弱项,突出优质均衡,抓住教师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实施强师工程,深化“县管校聘”工作,稳步撤并整合2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35所,深化集团化联盟式办学模式,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提质特色发展。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实施好“十大工程”,推进健康西吉建设,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健身人数比例达到33%。持续引进优秀医疗人才,实施基层机构提标改造,加快推进区域卫健中心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和县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严把关口、严防输入,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加快各类人群疫苗接种进度,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