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25/2022-00053 发文时间 2022-04-08
发布机构 固原市统计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抓好巩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抓好巩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以来,固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工作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动态监测防返贫。落实“四个不摘”,健全“月排查、月报告、常态管、动态帮”防返贫机制,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通过平时了解+定期排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开展动态监测,紧盯因大病(占45.4%)、就业不稳定(23.9%)、因残(占17.8%)等风险因素,建立“三类人群”“一户一策、一户一档”精准帮扶工作台账和责任清单,落实健康、就业、产业、教育等帮扶措施。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纳入防返贫监测“三类人群”5241户21310人,因户因人施策,开展精准帮扶,累计消除风险4578户18709人,剩余663户2601人全部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精准帮扶抓巩固。完善“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机制,全面推进市、县(区)、乡(镇)三级领导包抓,农村居民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闽宁协作县(区)结对和所有行政村(社区)驻村帮扶“四个”全覆盖。组织实施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小额信贷、技能培训、兜底保障等到户到人项目,补齐农村水、路、电、网、住房等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成抗震宜居农房改造1134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窑危房改造556户。建成农村公路31条236公里,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13.6公里。改造农村电力线路996.19公里。新建农村4G基站64个、5G基站144个。完成农村改厕9.9万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治理率提高到65%、18.8%。推进“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全面落实基层治理“1+6”政策措施,全市域推广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模式,完善乡村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活力、善治、文明”乡村。持续深化闽宁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争取闽宁协作帮扶资金3.53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4个,销售固原特色农产品11.2亿元;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5905万元,落地落实各类项目52个;向全市选派第一书记807名,工作队员1370名,实现了行政村和移民村(社区)全覆盖。

(三)推动发展促衔接。紧抓原州区、西吉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制定印发了《固原市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责任清单》,从16个方面提出了60项落实措施,全面推动重点帮扶县发展。抓实目标、政策、力量、责任“四个衔接”,推动惠民措施落实落地。围绕“5+4”重点产业发展,推进肉牛养殖“出户入园”,培育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10个,肉牛饲养量达到91万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农田灌溉改造,高品质马铃薯、冷凉蔬菜等绿色食品产业分别达到100万亩和50万亩。推进“互联网+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公办幼儿园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70.2%和99.5%,培训教师300余人次,建成在线互动课堂330间、应用示范学校20个。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全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5%和98.5%,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对象患者救治率为99.67%,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1.57%。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等10万余人次;全面消除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38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返贫致贫的风险依然存在,防止返贫致贫的防线需要筑牢。作为全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固原市脱贫村、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分别占全区57%、49%和42%,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三类人群”收入还不稳定,防返贫压力大。尤其是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脆弱和靠短期帮扶举措、政策兜底脱贫的脱贫不稳定户返贫风险大。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搬下来、搬出来”的问题,但要稳定实现“稳得住、能融入、有活力、能致富”后续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二)农村低收入人口同其他人口发展还存在差距,缩小发展差距的力度还需加大。农村低收入人口受到自身素质、家庭情况、发展环境等方面制约,自主获得发展机会、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差,没有政府和社会帮扶,他们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难以跟上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脱贫攻坚期主要重视了贫困人口,而对低收入人口关注不足,使他们与其他人口的发展差距逐年拉大,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增长9.5%,达到13086元,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2%,达到10891.4元。

(三)可持续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厚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需要加力。全市五县(区)虽然脱贫摘帽了,但是发展水平依然滞后,突出短板在产业,一产层次低、二产实力弱、三产不够活,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底、产业链条不全、产业品牌不优,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力弱、可持续性差。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充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造成脱贫富民的“供给不足”,群众增收基本局限在产业链低端。同时还存在交通、水利、生产设施落后,教育、医疗、科技、管理等人才匮乏,农民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偏低等突出问题。

三、对策建议

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要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持续用力,抓紧抓实。

(一)完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三项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是持续抓好网格化监测帮扶。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严格标准和程序,改进方式和方法,对照监测对象范围、条件标准和负面清单,按照工作程序,精准识别“三类人群”监测对象,完善“一户一策”工作台账和帮扶机制,实施常态化管控、动态清零,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二是持续抓好链条化责任落实。完善落实“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机制,清单制管理,责任制推进,常态化开展查漏补缺。继续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作用,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员”政策培训,提升防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能力水平。持续深化闽宁协作和央企定点帮扶等。三是持续抓好常态化督查考评。严格实绩考核,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创新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以平时调研督导、抽查暗访、阶段性调度作为绩效考评主要依据,以工作推进效果、群众满意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二)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五大振兴”。聚集共同富裕,实施“五项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实施产业延链富民工程。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百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基本农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让更多农户嵌入产业链、走上致富路。二是实施人才入乡强农工程。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回报乡村,吸引优秀人才下乡兴业服务乡村,就地培养新农人留乡守业发展乡村,让各类人才在强农兴农中建功立业。三是实施文化浸润乡村工程。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用优秀文化涵养道德风尚、孕育文明新风,用红色文化激发奋斗热情,让乡风美、人心聚、动力足。四是实施生态赋能乡村工程。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科学编制管控村庄规划,实施村庄绿化,治理垃圾污水,推进农户改厕,整村整乡整县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五是实施党建引领乡村工程。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推进“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创建,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活力、善治、文明”乡村的“主心骨”。

(三)提升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实现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信有宜居、老有善养、弱有众扶。一是抓好创业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扩大社会就业增工资性收入。发展优质种养、鼓励勤劳创业、培育经营主体增经营性收入。二是抓好基础教育。以农村地区共享优质资源、脱贫地区控辍保学提质为重点,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三是抓好卫生健康。健全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农村半小时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四是抓好人居环境。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打造宜居农村。五是抓好社会保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全方位、更贴心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应保尽保,低保、残疾、孤儿等特殊群体应助尽助,让社会更加温暖。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05001237号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