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督查室:
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代表254号提案“关于保护、挖掘和整合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民间资源的整合利用的建议” 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固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守护精神家园、留住文化根脉,让非遗“活”起来,固原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并积极申报建立一批“非遗”传承基地,创办各种培训班,挑选一批有艺术潜能和兴趣的年轻人,请出老艺人手把手地传授技艺,让非遗走进基层,走进校园,深入农村。通过一系列活动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推广这一本土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掘和培养本土文艺人才,推进本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1、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启动全市评审工作,明确评委职责及评审流程,组建完善评审专家库。完成传承人、项目的申报工作。二是整理、搜集、规范各种非遗资料,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和展示场馆建设。健全各项非遗档案、整理各项非遗资料,做到了档案健全,资料详实。三是赴各县区进行非遗传承人的基础信息采集及整理等相关工作,出版了十余部非遗保护系列丛书。四是免费开放展厅特色鲜明,市县(区)相继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室,创建国家级非遗展室两家,展出了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五是争取固原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养项目资金30万元,扎实开展传承人培养工作。今年6月9日,举办固原市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传承人发放以奖代补资金6万元进行表彰奖励,并通过展板宣传、悬挂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展示、民间艺人现场传授技艺、歌舞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知识及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情况,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物法》等。众多群众驻足观看图片、欣赏作品、翻阅资料、观看演出,宣传活动氛围浓厚,效果良好。
2、非遗业务辅导培训扎实有效。近年来,固原市群艺馆积极开展各项文化培训辅导工作,举办社区戏曲班、花儿培训班、剪纸班、刺绣班等辅导培训30多期,效果显著。固原市每年挖掘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手工艺传承人,向区级非遗中心积极申报,定期组织培训班,让每一位传承人了解自己的职责及传承人应尽义务。今年4月18—21日,在固原宾馆举办了固原市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全市50多名花儿传承人参加了培训,邀请授课教师靳宗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题讲座,花儿专家张建军、撒丽娜进行花儿教唱。同时选派8名传承人代表固原市参加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举办的“塞上工匠—宁夏传统工艺竞技精品展,获得各界好评。后半年将组织优秀的传承人进行非遗项目的考察学习。开展剪纸传承人培训班,举办固原市剪纸大赛及传承人剪纸展览,鼓励每一位传承人带徒授艺,取得优异成绩。
3、非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开展各项非遗文化活动,打造当地文化品牌。一是市县文化部门组织开展春节期间的秦腔精品剧目展演。二是开展“新春乐”社火大赛表演,每县(区)都有表演。三是举办固原市 “花儿漫六盘”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及固原市小戏小品大赛、固原市秦腔大赛,有力提升了固原文化水平,为固原文化注入新活力,创出了固原文化品牌。秦腔、“花儿”已成为了固原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四是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和戏曲进校园活动。为让非遗贴近生活,让学生了解非遗,感受非遗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存在,让学生感受固原本土非遗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营造非遗保护从娃娃抓起,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共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和戏曲进校园活动20余次。
4、非遗艺术创作丰富新颖。近年来,为进一步保护非遗挖掘非遗本土特色,整合了非遗文化资源,利用非遗音乐元素创排了舞蹈《花儿醉六盘》、《丝路随想》、《丝路银瓶》、《年画》、《金猴送福》等,戏曲表演《万家灯火映福星》,歌伴舞《固原的春天花正艳》、《美丽家乡六盘山》、原创音舞诗画《红旗漫卷六盘山》等,这些作品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5、非遗产业发展特色鲜明。一些具有固原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开发,刺绣、杨氏泥塑、抟土瓦塑、草编、雕塑、剪纸等手工艺品已经进入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固原砖雕产业发展已成为周边地区学习观摩的主要对象之一,它与杨氏泥塑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2018年,固原市文化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活动,已成立了“宁夏人人有礼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与福建方面联合,从包装、设计、创意等方面的进一步盘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产品以新的包装设计理念打入市场,从而将非遗项目开发利用,整合部分非遗资源,培育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创收。通过活态传承,使非遗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固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2018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