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19/2017-46820 发文时间 2017-07-31
发布机构 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23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235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

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235号提案“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县(市)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基础文化阵地建设。市级确保年内建成固原市文化馆、图书馆、丝路文化展览馆,为开展文化艺术交流、艺术展览、文艺表演等提供平台。县级隆德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新建项目等县区文化标志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彭阳县图书馆、博物馆正在加紧装修,力争年内投入使用。乡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有序推进。2017年,自治区批复我市新建6个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分别是西吉县兴隆镇、平峰镇、震湖乡、沙沟乡、硝河乡和泾源县香水镇。每个站国家补助8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60万元,设备采购20万元)。计划年内全部建成,正式投入使用。村级村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正加紧施工。按照自治区安排,今年我市要参照“七个一”(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乡村大舞台、一个图书(电子)阅览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影视器材、一套体育健身器材)标准,新建389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市389个村综合文化中心新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将全部竣工。同时,各县区正在对剩余的358个村综合文化中心欠账部分进行回头看、“补短板”,力争年内实现全市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二、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2016年,我市按照《固原市文化大院创建实施意见》精神,创建命名了一批市、县级文化大院,为24家市级文化大院配备了灯光、音响等器材设备,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积极条件。农村文化大院与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蓬勃向上的活力,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2017年度,我市创建任务为县级文化大院50个,市级文化大院20个。目前已完成了25家市级文化大院申报、审定工作,下一步将按照“菜单式”原则,购置器材,支持文化大院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

三、积极组织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2017年固原市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元宵灯展、秦腔展演周、春节团拜会、第五届广场舞大赛、全区“新春乐”群众性摄影、书法、绘画展览巡展、乐堡音乐节、广电之夏马戏节等文化活动;启动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2017年“清凉六盘美丽固原”全市广场文化演出活动;组织隆德县社火队代表固原参加了“新春乐”第十三届宁夏社火大赛暨元宵节巡演,首府市民反响强烈;承担了固原市2017年春节团拜会等文艺演出20多场;中央电视台在西吉县录制了2017央视农民春晚西吉专场,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增强了固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半年,全市共完成送戏下乡演出152场次、广场文艺演出76场次,农村放映电影5811多场次;出版了《固原历史名人》;组织举办了全市广场舞等文艺培训班5期,培训文艺骨干600多人。

四、加强精品剧目创排。近年来,市县(区)文化部门结合我市特色文化,围绕实现“中国梦”,创作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创编的舞蹈《丝路随想》、《年画》、《金猴送福》、歌伴舞《美丽家乡六盘山》、《六盘春晓》等节目参加了2016年固原市春晚演出,并在宁夏电视台播放,获得全区观众一致好评。歌伴舞《固原的春天花正艳》《六盘春晓》参加全区“欢乐宁夏”群众文艺汇演获创作二等奖。舞蹈《丝路随想》、《丝路银瓶》参加全区“欢乐宁夏”群众文艺汇演获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一等奖,舞蹈《花儿醉六盘》参加全区“欢乐宁夏”群众文艺汇演获表演一等奖。今年,为了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我局承办创排了大型原创音舞诗剧《红旗漫卷六盘山》。《红旗漫卷六盘山》为固原本土原创剧目,由本土剧作家张明公创作剧本,本土音乐人冯亚新作曲,本土导演马向东执导。该剧作为宁夏第十二次党代会献礼剧目,6月9日在宁夏大剧院首演并获得成功后,6月20日至22日晚在固原市连续举行3场汇报演出,得到我市各界的一致好评。市群艺馆结合天价彩礼等陋习,创作编排了眉户剧《山桃花开》,也已组织在全市乡村开展巡演。

五、加强文艺人才培养。有计划地实施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文艺人才库。以开展“三区人才培训计划”为契机,2016年,先后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10期,共培养文艺骨干1200多名。出台激励政策,积极吸纳和扶持更多的创作人才参与我市文化建设,为繁荣我市文艺创作、提升固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献计出力。

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名录4个:杨氏家族泥塑、高台马社火,固原砖雕、泾源县故事。国家级传承人2名:杨栖鹤、张明星(已去世),列入自治区级保护项目名录31个,已审批自治区级传承人57人(已去世7人)现存50名,列入市级保护项目名录42个,列入市级传承人102人。为更好地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我馆进行普查建档、编辑出书、广泛宣传、开发产品、建展厅、联合办学等一系列工作。今年申报了固原市传承人培养项目,进行传承人培训、交流、非遗进校园、花儿漫六盘等活动,以此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为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我局向市委争取了30万元非遗人才培养项目,还在抓紧实施,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明年申报工作,按照规范化要求,实施好项目,以此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

七、加强政策制定落实。一是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结合我市实际,2016年11月24日,我局与市财政局以固文广发〔2016〕175号文件的形式向各县(区)文广局、财政局印发《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提出要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引领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完善政策体系,培育市场主体、丰富供给内容,立足群众需求、创新购买方式,规范管理程序、提高服务效能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在全市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符合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和供给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二是坚决贯彻执行《固原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宁党办〔2015〕45号)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等《关于印发<自治区贯彻落实“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文发〔2016〕4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2016年7月14日,固原市人民政府以固政办发〔2016〕53号文见的形式印发《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固原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我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等,固原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年—2020年)以附件形式随文印发。

我市会积极对接项目,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文化服务供给,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健全体制机制,与国家标准接轨,推进国家级文化示范县(市)建设。

固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2017年7月31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