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
固原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第55号提案“关于促进固原市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固原市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存在剧目萎缩、表演团体生存困难、演员流失、观众锐减,资金匮乏、戏曲领军人才严重缺乏,角色缺少;秦腔创新不足等原因。为此,我馆就固原市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做好精品剧目展演活动。近年来,我们每年春节积极组织排练秦腔精品剧目,并邀请区内外“梅花奖”得主助兴演出,如柳萍、李小雄、窦凤琴等人。参加精品演出的剧目主要有《挑袍》、《三对面》、《牧羊》、《四贤册》、《斩窦娥》、《庚娘杀仇》、《悔路》、《杀庙》、《别窑》、《三击掌》、《安安送米》、《斩秦英》、《苏武牧羊》、《张连卖布》、《华亭相会》、《教学》、《生男生女都一样》、《五典坡》、《杨门女将》、《周仁回府》、《三滴血》等。
二、健全机制完善保护制度。根据文化厅文件精神,市群艺馆积极制定《固原市群艺馆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并打算做后半年积极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力度,进一步加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三、积极组织戏曲展演比赛。加大政府购买戏曲演出力度,将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支持专业戏曲院团和具备条件的民营戏曲院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公益演出,进行送戏下乡演出,大力开展戏曲展演展示活动。
四、加强地方戏曲辅导力度。根据“三区”人才建设的需要,我馆选派25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各县区对秦腔、小戏等进行培训,从化妆技巧、基本步伐、基础唱腔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辅导。并在下半年适时举办秦腔大赛和小戏小品大赛,推动戏曲的传承发展。
固原市戏曲目前由于秦剧团、西吉文工团等文化单位演员角色缺乏,年龄偏大等因素,不能参与大型戏曲演出,演出任务主要由民营剧团和民间自乐班社搭台唱戏,很难看到高质量的秦腔戏曲。因此,固原市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所需,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我们将竭尽所能,努力做好戏曲的传承发展工作。
固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2017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