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00017/2018-64642 | 发文时间 | 2018-08-10 |
发布机构 | 固原市农业农村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关于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13号提案答复的函 |
九三学社固原市委会:
贵社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采取的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立市农牧局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区)农牧局局长及各科室(中心、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通过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人才工作协调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形成市农牧局牵头抓总,县(区)农牧局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养效果。聚焦“1+4”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聚焦脱贫销号村,按照把农民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实用人才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由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形成群众跟着致富带头人走、致富带头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创建实训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及科技示范园创建的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特色种养、休闲农业等产业基地,筛选产业带动能力强、设施完善及培训功能健全的产业基地进行综合考核验收,认定挂牌“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25个,支持25个实训基地主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二是打造“田间学校”。全市累计建设农民“田间学校”53个,开展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组织农民亲身参与调查、分析、讨论和解决“1+4”特色产业生产活动中的技术、营销等问题,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三是大力开展“两个带头人”培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田间课堂、高层专题讲堂、巡回讲堂等相融合的培训方式,组织农村“两个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市内、区内产业基地培训实训,外赴陕西东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农科院、山东潍坊及寿光、成都郫都区、河南新乡等实地学习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及休闲农业等外省区产业的先进技术、发展经营模式和脱贫攻坚模式,使他们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3、组建专家团队,培养产业人才。着力实施“1+4”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人才工程,聚焦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特色种养等产业,在每个产业链上建设一支专家服务团队、一支领军人才队伍、一支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队伍、一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柔性引进国家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及养蜂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等专家学者35人组建了6个专家服务团队,指导“1+4”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4、强化专技队伍,提升综合能力。一是重视专技人才培养提升。坚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定制营养‘套餐’,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素质提升培训。依托农业部、自治区农牧厅等举办的专技人才研修班、研讨会、培训班等输送专技人员参加培训。二是重视人才引进。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针对“1+4”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急需紧缺岗位,通过公开招考、刚性引进等方式,补充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5、整合培训项目,建强师资队伍。一是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对内容相近、辐射范围交叉、培训对象相同的项目进行整合,分类别、分层次统筹开展年度培训,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由各相关单位分头、分步实施,市农牧局负责监督指导,极大的发挥了项目支撑和带动作用。二是由市、县(区)农牧局牵头,从全市农牧系统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师,并建立教师信息库,统一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培训需要统筹安排使用。
二、目前的办理进度
1、人才素质不断提升。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6500人次,累计培训农民12.3万人次,极大的提升了农业农村人才素质。截至2017年底,全市培养农村实用人才63856人,占乡村人口总量的5.6%,其中:生产型人才30170人,经营型人才7151人,技能服务型11813人,技能带动型人才8720人,社会服务型人才6002人;女性17177人,占26.9%;中专及以下学历63074人,占98.7 %;中共党员6233人,占9.8%;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的18113人,占28.4%,没有取得资格证的45672人,占71.5%。
2、优秀人才不断涌现。通过组织培养和个人创新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及特色种养产业优秀人才。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为全市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两个带头人”,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人、“全区十佳农民”称号7人。全市由农村致富带头人创办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了1718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683个(国家级示范社39个、自治区级示范社84个、市级示范社215个、县级示范社346个),专业协会35个,家庭农场370个,种养大户1200家,成员总数达到56600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28383户。全市由致富带头人创办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56家,市级66家。
3、培养机制不断健全。根据固原市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人才工作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1+4”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际,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了《固原市农业特色产业链人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规范,建立了常态化培养农业农村人才长效机制。
4、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完善健全“培训中心+农广校+技术推广单位”的市、县(区)农业农村人才培训机构17个。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建立的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特色种养、休闲农业等建设农民“田间学校”53所,对产业带动能力强、设施完善及培训功能健全专业合作社、企业的产业基地通过考核认定了25个市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实)训基地,为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在培养基地上主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对农业农村人才进行不同产业全产业链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出效益。
三、当前影响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
1、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2018年6月我局对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调研统计,统计结果从总量来看,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63856人(全市乡村总人口114.22万人),占乡村人口总量的5.6%,与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存在较大差距,总量严重不足。从文化层次来看,中专及以下学历63074人占98.8 %,大专及以上学历782人占1.2%,农村实用人才总体文化程度不高,高层次人才紧缺。从行业分布来看,以种养产业生产型人才和技能服务型人才为主,各占47.2%和18.5%,而经营型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匮乏,各占11.2%、13.7%和9.4%。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及以下6243人占9.8%,36岁至45岁23357人占36.5%,46岁至50岁22298人占34.9%,51岁至54岁8213人占12.9%,55岁及以上3745人占5.9%,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年龄都在41岁以上,队伍普遍年纪较大,有进一步老化现象。从性别结构来看,女性17177人,占26.9%,女性潜在的创造力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2、人员组织费力,聘请师资难。一方面,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为老人和妇女,并且分布在不同区域,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自从事和安排工作的时间不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不能统一参加集中培训。另一方面,区、市出台的人才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各单位内部(或本系统内部)举办培训,一律不得向本单位(本系统)人员发放讲课费”,缩窄了师资力量选择渠道,优质师资资源被划到了规定界外,加之“1+4”农业特色产业专业性强,其它专业人员不能替代,具有唯一性。另外,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自治区(市)人才项目的单位没有专职教师,只是人才培训的组织者、管理者,而优秀的师资都是长期在本系统不同单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骨干人才,他们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本职工作,没有履行项目的职责与义务。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选择优秀师资、如何解决谁来授课、如何提高培训质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3、人才管理滞后,配套措施不力。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大、流动性强,很难分专业类型、产业类型进行精准化管理统计,造成统计底数不准。近年来,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的政策措施,但是支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的措施不多,作用发挥不大。
四、今后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摆在战略高度,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要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政策的研究指导,建立完善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交流、督促落实机制,加大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力度,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2、健全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见》,整合各类人才管理政策措施,建议制定出台《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办法》:明确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奖励办法;明确各类人才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范围、支出方式和标准;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师资库,对师资库中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授课的教师发放薪酬;明确柔性引进专家服务团队或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薪酬标准和支出等内容;明确支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的具体措施等。
3、建立管理平台。根据全市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和信息管理实际,开发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化平台,建立市、县(区)、乡(镇)农业农村人才分级管理数据库,将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精准统计和动态管理,为农业农村人才发展政策的制定、开发、使用提供依据。
4、营造良好环境。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由市、县(区)组织、农牧、人社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评选“1+4”特色农业产业优秀实用人才,并予以表彰奖励,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历程、先进事迹,激励他们奋发进取,引领更多的农民积极创业、成功成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他们扎根农村、开发创业、兴办企业的热情。
非常感谢贵社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希望继续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固原市农牧局
2018年8月6日
联系电话及单位:0954-2930352 固原市农广校
抄送:市政协办公室,市政府督查室。
固原市农牧局办公室 2018年8月6日印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