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25/2018-88818 发文时间 2018-08-27
发布机构 固原市统计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98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98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政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固原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现对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是对固原市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而形成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提案很贴合固原发展实际,结合统计数据对固原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困境分析的很到位,特别是六点建议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对推动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您的提案受到固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做了传达和学习,要求结合发展规划、精准扶贫、招商引资、统计监测等工作逐步加以落实。您提案中的4条建议已经在我市实施,如:实施跨区域的“东产西进工程”、实施“教育移民”带动“劳务移民”战略、发展“林草产业”与“林下特色经济”、争取国家及区域生态补偿金等,实施区域内的“南北扶贫合作工程”和调整县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2条建议需要提请自治区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统筹考虑。现将逐条建议具体实施情况作以汇报。

一、实施区域内的“南北扶贫合作工程”。

固原市市全区唯一的一个全域贫困市,是宁夏脱贫攻坚

的主战场,必须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这事关固原乃至宁夏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固原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全市150多万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自治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扶贫措施,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9.55万人,贫困村减少到85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4%。

固原市对扶贫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定靶心,对扶贫建档立卡户做到精准识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要求,采取信息化+传统手段的办法,建立完善“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使扶贫工作始终对准焦点、聚焦靶心。对全市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建立精准工作台账,进一步完善全市“扶贫云一点通”平台,对每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实现“云”管理。推行“4个10”精准识别法,关注每个村最贫困的10户人作为工作重点;监测处于脱贫与未脱贫临界地带的两个10户人,做到“有进有出”;引导脱贫富有成效的10户人成为典型示范户。加强户籍规范管理,解决常年外出、有户无人、随意分户、套取国家政策、影响扶贫精准的问题。二是兴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实施“有土”产业和“离土”产业双轮驱动,因人因户、因类因村确定扶持产业,使贫困群众脱贫有适宜的发展路子,有稳定、可持续的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有土”产业。因地制宜布局脱贫主导产业,对城郊村、集镇周边村,推广城镇带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突出发展劳务经济和设施农业;对清水河等五大流域河谷川道区、交通便利、水资源相对丰富的贫困村,采取园区化设施农业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突出发展设施种植和养殖业;对自然条件较好、人畜饮水有保障的偏远山区贫困村,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养殖业;对生态保护区和不宜生存发展的村组,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对纳入全市旅游环线的贫困村,发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业。因人制宜确定到户产业,对有资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围绕“1+4”特色产业,实施“5·30”及其倍增计划,放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将贫困户附着在产业链上增收;对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户实行托管种养、全赠半返、红利反哺等发展模式,实现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大力发展“离土”产业。一手抓有组织劳务输出,针对全市49%的农村劳动力30.2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的实际,创新“离土”扶持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依托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引导群众走出大山、多方创业,使其离开得有尊严、有保障、能致富。一手抓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针对外出务工主要寄托在别人产业上的实际,加快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既能在家门口打工增收,又能兼顾自家“有土”产业、照顾家庭。金融扶贫为兴产业注入活水源头。抓住贫困群众缺“本钱”这个关键因素,建立“产业+扶贫+财政+金融”四位一体精准金融扶贫模式,使金融资本深度渗入精准扶贫,既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缺资金和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又打破了给钱给物的传统方式,有利于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为贫困群众加快积累、滚动发展提供了动力源。建立“一平台、一模式、一协会、一体系”金融扶贫机制,市县成立7家融资担保公司,整合中央、自治区和地方涉农惠农、扶贫等专项资金,建立担保基金16.27亿元、风险补偿基金3.19亿元,由担保公司用担保基金提供担保,执行不超过年1.5%的优惠担保费率,由合作银行按5-10倍的放大比例授信贷款,支持发展脱贫富民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评级授信,采取基准利率和免担保、免抵押、全额贴息的方式发放扶贫贷款9万户37.02亿元,户均4.6万元,覆盖面达到82.2%;对一般农户,采取“担保+抵押”扶持政策,由县(区)担保公司按优惠担保费率提供担保或农户提供抵押物;对农村“两个带头人”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贷款主体+贫困户+担保”的扶持政策,由市县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或联合担保,银行按优惠利率发放贷款。推行“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模式,建立扶贫保险兜底机制,采取降低保费、提高保额、“一险多用”等措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了“扶贫保”产品,对贫困家庭成员,开展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对贫困户产业,开展优势特色产业保险,采取“一保三用”政策,分散和防范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用商业保险的办法兜住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的底线。全市扶贫保险参保农户18.25万户,参保人数39.86万人,实现了贫困户、贫困人口“扶贫保”全覆盖。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与固原邮储银行结成帮扶对子,采取“村委+银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通过“支部引领+诚信招牌+金融帮扶+能人带动”的方式培育脱贫产业,累计向全村发放扶贫贷款1.11亿元,建档立卡户不落一户,户均获得5万元以上扶贫贷款、养牛7头,走出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脱贫新路子。“蔡川经验”得到汪洋同志的肯定和批示,在全区进行推广。三是抓生态,积极探索山绿民富双赢路子。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要求,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既立足生态抓生态,又跳出生态抓生态”的思路,积极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的“绿色+”路子。长期以来,固原始终把治理生态摆在优先位置,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400毫米降水线以上区域造林绿化等生态重点工程,探索走出了以流域为单元、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山水田林路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路子,形成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底建坝穿靴子”的流域治理模式,涌现出了“彭阳经验”、“上黄经验”等样板。2017年以来,以推进大生态与大扶贫、大产业、大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按“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质山区、河谷川道区”分不同区域类型、不同海拔规划布局了“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园38个,总面积2万亩,引进269个品种,目的是选准适宜固原的“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做到攻关一个品种、发展一个绿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将“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与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结合起来,建设金鸡坪等梯田花海景观3处,泾河源等旅游服务带200公里,牡丹山庄、龙泉山庄、神林山庄、冶家村、杨坪等特色旅游村10个,扶持发展星级农家乐30家,带动贫困群众300户1600人。孙春兰同志来固原视察时对固原的“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给予充分肯定,并指示福建省协调福建农林大学进行对口支援。四是夯基础,持续用力改善发展条件。把改变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第一步,几十年来持续改土治水、兴修公路、改造危窑危房,特别是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以县为单元高度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全市整合投入各类涉农资金96.08亿元,贫困村村均投入1500万元以上,集中补齐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短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和户户全覆盖,增强了稳定脱贫的后劲。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采取县外搬迁与县内安置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山里的问题山外解决”,实现易地安家、创业、致富。“十三五”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4万户5.76万人,现已完成9000户4.2万人(其中县外移民2302户10405人)。五是惠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施民生计划,着力解决上学、看病、就业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做好特殊贫困群体的政策兜底工作,给群众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着力解决因病因学两个致贫返贫的突出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原州、隆德、泾源、彭阳4个县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西吉县通过自治区评估。全面落实教育免补政策,建立“国家政策、社会捐助、学校资助、政府保障”“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农村学生享受“三免一补”政策,年均惠及9万学生,生均每年减负1120元;农村中职学生享受年生均1700元的“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实行医疗保障特惠政策,通过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扶贫保报销限额、加大医疗救助力度等,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年度内合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或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制定了《关于建立全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报销制度的意见》,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2017年,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4.3%,其中大病患者报销比例达到86.2%。对特殊贫困群体进行政策兜底。对无业扶持、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员和家庭主要成员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重点保障类、基本保障类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一般保障类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兜底,共4.91万户8.06万人,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重叠率为57.24%,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018年的3800元;对60岁以上的3348人单老户、5120户10240人双老户,采取享受“养老金补贴+低保最高项补贴+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医疗保险最高补贴+大病医疗保险+民政救助+扶贫保险+危窑危房改造一次性交钥匙工程补贴”的方式兜底;对29771名残疾人全部给予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全部给予护理补贴,对符合条件的28441名困难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六是激内力,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最根子的东西,还是要引好路子,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在思维、观念、习惯上发生大转变。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富“口袋”。打赢脱贫攻坚战,固原的难点与困境在哪里?关键“对焦”在人:青壮年离土打工,农村人气不旺,土地撂荒,资源闲置;一些村党组织中,支书穷、支委老,能力不足,担当不够,群众没底气,少心气。乡村不活,贫困难脱!扛起脱贫旗帜,农村紧缺两种人:党组织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固原市委、市政府为“病症”开出“药方”: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壮大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一批年龄大、学历低、能力弱、认可度不高的村干部退出舞台,有文化、闯劲大、肯吃苦的年轻人走马上任;一批充满活力、敢拼敢干的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这些群众信赖的党组织带头人挺起了基层战斗堡垒的脊梁,成为凝心聚力、引领发展的主心骨;政策优先扶持、项目优先倾斜、资源优先享用,量身定制培育计划,一批致富能人异军突起;用情感化,用心召回,一批在外创业成功的乡里菁英回归反哺家乡。6043名致富带头人带动6.96万户19.2万名群众,成为脱贫奔小康的“火车头”。按照因村派人精准要求,给全市806个行政村全部选派了“第一书记”,调整第一书记185名,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员”、脱贫富民“领航员”、基层党建“组织员”、基层治理“助推员”、农民群众“服务员”“五大员”作用。自治区党委、国务院扶贫办先后在我市召开现场会,向全区、全国推广“两个带头人”经验。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富“脑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拥护核心感党恩,同心携手奔小康”主题教育和“农民培训教育年”活动,利用村部、村综合文化活动服务中心、闲置校舍等场所,在每个村建立了一所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农民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五项教育和惠民政策、实用技能两项培训。树立“脱贫光荣”导向立志气。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政策扶持方式调整到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面上来,变“等着扶”为“干着扶”。层层选拔、大张旗鼓开展“脱贫光荣户”评选表彰活动,市、县两级累计分别选树表彰“脱贫光荣户”200户、800户,让靠奋斗脱贫的贫困群众自豪感从内心深处迸发。“脱贫光荣户”成为群众身边的榜样,成为他们看得见、学得来的样样。压实脱贫责任转作风。实行最严格的脱贫攻坚责任制,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统领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转变年”“干部素质提升年”“农民培训教育年”活动,促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工作见底见效。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关于建立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实施办法(试行)》,树立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考察识别、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用人导向,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全面推行“三级备案、三级审核,一个平台监管”的“331”资金监督机制,将县(区)涉农监管部门、乡镇、村三级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进行审核备案,通过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统一监管平台,及时将信息全部公开,并发送到每一户村民的手机上,运用“制度+科技”的手段,促进涉农惠农项目指标分解过程公平公正,项目实施规范有序,资金管理使用阳光操作,使权力行使留有痕迹,接受监督不留盲区。市委对4个涉农部门(单位)和10个乡(镇)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落实、涉农扶贫资金使用、脱贫攻坚工作作风等工作进行了专项巡察,扶贫惠农领域基层干部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七是聚合力,以闽宁协作为纽带构建大扶贫格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牵挂、亲力推动下,闽宁协作已走过了22年历程,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闽宁模式”,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一个生动典范。福州、厦门、莆田、漳州、泉州5个市的24个县区和固原5县区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37对乡镇、27对行政村、25对部门分别建立对口协作帮扶关系,累计援助固原各类资金及实物7.11亿元(其中闽宁协作发展基金2.83亿元,对口县区帮扶资金及实物4.28亿元)。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援建闽宁示范村142个、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19所、市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室)137所。推进企业交流合作,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4个,到位资金38.98亿元,福建在固企业达115家,带动1.8万贫困群众就业脱贫。加强劳务协作,累计向福建输出劳务13万人次,常年稳定就业3万多人;加强人才交流,选派干部10批101名、专业技术人才670人、教师19批400余人、支医专家教授60余人、科技专家70余人,培训固原专业技术人才447人、实用技术人才1100余人。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建立“1+6”(国家部委、闽宁协作、部门单位、企业商会、慈善组织、军警部队)社会扶贫体系,交通部、铁路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宋庆龄基金会等对口帮扶县区,从项目、招商、就业等方面进行扶持。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共有222个企业和社会组织与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入各类社会帮扶资金11.44亿元,年均2.3亿元。

固原市的扶贫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17年,自治区财政投入扶贫资金6.41亿元,2018年自治区财政预算投入扶贫资金2.19亿元。目前,自治区厅局与固原市结对扶贫单位138个,对扶贫村和贫困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为固原市的扶贫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对于您提到的北部地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帮扶固原市,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由于这两个市也有贫困村和贫困户,扶贫工作任务也不小,而且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好,帮扶有一定的困难。

二、实施跨区域的“东产西进工程”。

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要放开思想、放开思路、放开手脚,多渠道想办法,无中生有办工业。要把发展现代纺织、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发挥固原在气候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加快建设20万锭纺纱纺织项目,在新兴产业门类和业态上破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发挥劳动力、电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以玩具、家具、电子产品等组装加工为主,争取将固原建成东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目前正在建设天楹城市垃圾无害化利用及环卫一体化项目,正在积极推动美旗亚太服装加工、常州聚武无纺布加工、江苏蓄能谷太阳能蓄能产品、广州大发家具生产等产业项目落地。

充分发挥“闽宁协作”优势,推进企业交流合作,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4个,到位资金38.98亿元,福建在固企业达115家,如西吉县的宁夏国圣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先后派出15批205名技术人员到彭阳县、原州区等地传授菌草种植技术,并在彭阳县长城村投资建立闽宁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彭阳一跃成为宁夏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三、实施“教育移民”带动“劳务移民”战略。

一是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按照补短板、增优势、强内涵、提质量的总要求,进一步合理调整城乡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将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优先保障,同步推进。按照教育小学向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初中向中心镇和城区集中、高中向县城城区集中的总体思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以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坚持“抬底部、补短板”的工作原则,分阶段、分步骤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达到70%以上,“人人通”达80%以上,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了全覆盖。全力保障少儿受教育权利。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义务教育法》要求,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78%。按照自治区关于高中考报名政策的相关规定,落实好随迁子女在迁入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政策。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6%。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证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做到了应入尽入,比例达到了100%。建立健全“国家政策、社会资助、政府兜底”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学前教育两项(学前两年贫困家庭幼儿资助、建档立卡户幼儿 “一免一补”),义务教育两项(“三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两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建档立卡户学生免学费),中职教育三项(国家免学费、发放助学金、市内就读学生“两免一补”),高等教育三项(通过燕宝助学金,对高职及二本以上学生资助,地方财政对三本学生一次性资助,通过宁夏黄河银行对高职学生一次性资助)。市委、市政府针对贫困家庭因学生供养困难,实行教育补齐政策,将建档立卡户享受的生均2400元的幼儿教育“一免一补”政策覆盖到农村人口,将市内就读的农村中职学生享受的生均1700元的“两免一补”政策扩大到所有农村中职学生,将农村高职和三本学生生均每年的补贴统一补齐到4000元,实现了教育各个学段农村学生补贴政策全覆盖、全保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出台了《固原市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固原市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回头看”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对县(区)教育工作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县、乡(镇)、村三级责任和各相关部门、学校职责,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两级督导检查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症施策,通过实施“一县一案”、“一校一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落实,形成了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均衡配置师资资源,加强轮岗交流。积极组织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送教送研下乡,教师走教等,推动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化、常态化。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对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乡村教师取消了职称评审名额限制。健全完善义务教育城乡统一的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三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政策。

二是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工劳动技能。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424个,完成培训开展技能培训2.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3.6万人的58.3%,参加技能鉴定0.95万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0.68万人,完成全年取证任务1万人的68.1%,其中,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0.98万人。对标企业用工开展产业工人岗位技能培训592人,完成全年产业工人培训任务3000人的20%。培训主要涉及社会服务、机械操作、建筑工程、农业种养殖等四大类30多个职业工种以及刺绣、手工编织等专项能力培训,重点打造和培育固原保姆、固原月嫂、固原厨师等技能专项培训劳务品牌。

四、发展林草产业与“林下特色经济”。

针对发展林草产业,固原市提出了实施“四个一”试验示范工程,目的是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发展一批兼有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新树种、花木以及优质牧草品种,结合对退耕还林地和其它生态林地的补植补造和退化林分改造,尽快形成新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点,让老百姓的口袋在山绿中鼓起来,让林业产业在可持续中发展壮大。“四个一”即:“一棵树”,找准适合我市可大面积种植,能够形成产业的经果林,长远解决民富问题;“一株苗”,选准适宜区域气候特点、有市场前景的六盘山特色苗木树种,切实解决目前苗木产业“三棵松”(云杉、油松、樟子松)占比过高且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既要生态效益,又要经济效益;“一枝花”,重点选育适宜我市种植的景观花卉,着重解决城市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色彩单一问题;“一棵草”,找出适宜在我市大面积种植的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既能与草畜产业相结合、又能与全域旅游相结合,还能培育蜜源的地被植物,使大地变绿变美、群众增收致富,使其发展成一个打基础、谋长远的绿色产业。2018年全市 “四个一”试验示范园建设全面启动,坚持多点布局,多品种试验,突出主打品种,力争通过1~2年的引种驯化、试验示范,尽快找准适合我市不同区域发展的“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主打品种,可大面积推广;到2020年做到攻关一个品种、发展一个绿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目前,全市已完成“四个一”重点试验示范园39个,总面积2.1万亩。共引种149个树(草)种,303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中:“一棵树”引种25个树种,72个品种;“一株苗”引种46个树种,7l个品种; “一枝花”引进树种47个,品种74个;“一棵草”引进草种31个草种,86个品种。

林下特色经济初见成效。我市立足林业产业发展有利政策,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自然条件以及长期积累的种植经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培育龙头,典型引路,建立林产业体系,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着力提升产品的品牌效应。目前,我市林下特色经济主要有:中药材、花卉、生态鸡、中华蜂、蔬菜等,中药材、花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万亩和1200亩,生态鸡养殖50万只,中华蜂养殖5.2万箱,林间蔬菜10万亩。同时,将“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与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结合起来,建设金鸡坪等梯田花海景观3处,泾河源等旅游服务带200公里,牡丹山庄、龙泉山庄、神林山庄、冶家村、杨坪等特色旅游村10个,扶持发展星级农家乐30家。通过发展林下特色经济和观光休闲旅游,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争取国家及区域生态补偿金。

固原市地处黄河上游,靠近发源地,是黄河两大支流(清水河、泾河)的发源地。同时,固原市又是宁夏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固原市工作的重点。全市大力实施自治区“创新驱动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区战略”,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建立市域内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400毫米降水线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5.3万亩,共造林67.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3个百分点,达到25.1%;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平方公里;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开展蓝天、碧水、净土和“绿盾2017”专项行动,依法关停河道采矿厂、洗砂厂、砖厂等136处,淘汰万吨以下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34家;拆除自然保护区违规建筑81万平方米,恢复植被199万平方米,完成了六盘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从源头、河道、流域系统治理五河,市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改造提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三营、神林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建,泾河水质稳定在Ⅱ类,葫芦河、渝河、茹河稳定在Ⅳ类以上,渝河治理模式被环保部总结为“渝河经验”。另一方面,加大生态移民,从根本上缓解生态环境过载的压力。“十三五”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4万户5.76万人,现已完成9000户4.2万人(其中县外移民2302户10405人)。

目前,我市积极协调国家允许固原推进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建设,争取将宁夏六盘山列入国家生态补偿先行先试点,健全生态保护补助机制,构建可持续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全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积极推广流域上下游地区间实施生态补偿,加快贫困落后地区可持续发展。

六、调整县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小康社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一经提出,备受社会关注。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出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分省、市级和县级两个方案实施统计监测,并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地区)监测方案共涉及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五个方面内容39项指标,其中4项指标因目标值难以确定或者资料难以取得而暂未监测;县级监测方案共涉及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五个方面内容25项指标。由于两个方案统计指标体系不同,统计监测结果不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由于固原市处在六盘山集中连片扶贫区,属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农业产业脆弱,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不发达,财政自给能力不及10%,发展受制于多方因素,把固原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放在同一个水平线,显然难以实现;我们已向自治区有关部门多次反映小康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建议结合山川差异的实际,有轻有重,有增有减,给予科学、合理设置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尤其在权重确定上,降低山区经济指标权重,提高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指标的权重;同时,既要考虑全国统一可比,又要充分考虑各地差异,有所为有所不为,综合各方因素,提出目标值。

虽然国家统计局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制定了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不断修改和完善,但各地经济基础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功能定位不同,仍然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目前,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结果只能作为动态的了解和掌握,仅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考。

任何方案的制定都是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不断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也不例外。您在议案中提出将县级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由25项增加为27项,在“人民生活”中增加“贫困发生率”,在“资源环境”中增加“森林覆盖率”,我们已经向自治区有关部门做了专题汇报,由有关部门提请国家部委审议修改。

以上答复不到之处,请提出批评。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