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19/2020-00024 发文时间 2019-09-26
发布机构 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关于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39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39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盟固原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保护传承固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第39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保护传承固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认真开展工作。

一、重点抓好国家级项目保护传承

1固原砖雕(魏氏砖雕)在产业开发中发展壮大2016年争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投资建设了“魏氏砖雕传承保护基地”,秉持抢救、保护、展示、弘扬理念,在保护传承的同时,立足产业发展,走市场开发之路,为当地35名农民、残疾人及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有效增加了就业群众收入(人均年收入3万元),成为非遗技艺产业开发的成功典型。

2、杨氏彩塑在传承保护和交流创新中发扬光大。2017年获得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和遗产保护专项资金640万元支持,于2018年6月建成占地面积为2367平米、建筑面积1998平米的“杨氏彩塑艺术馆”,融陈列展示、研究保护、开发创新、生产加工、交流培训等为一体,陈列作品400多件(套),对杨氏彩塑几代传承人留下的手稿、粉本、遗作、工具等珍贵的史料进行了抢救保护,还为杨氏彩塑扩大了交流和传承的机会。

3、《泾源民间故事》在整理收集中不断充实。泾源县非遗中心对全县四乡三镇96个行政村进行拉网式走访,普查登记、搜集整理。截止目前,已对全县40多个行政村进行普查,走访了260多个老人,现场录音、摄像200多GB、照片4000多张,已搜集到民间故事约600余篇。

4、高台马社火保护传承呈现良性发展态势。随着民众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高度重视,高台社火展演已经成为固原春节期间民俗表演的必须项目,并且传承展示地域在不断扩大。

二、推动自治区级传承项目提升

1、原州区四个花儿传承基地(点)保护传承良好。经常进行花儿比赛、歌词歌谱收集整理、花儿教唱等各种形式进行传承活动。

2、原州区梁云文化大院(皮影)宣传服务成效明显。承办各种皮影演出30多场次、非遗陈列室收藏了不同年代的农耕生产生活用具、瓦塑、剪纸、刺绣、皮影等实物300多件,梁云文化大院被中宣部授予“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先进单位,皮影传承效果良好。

3、六盘山抟土瓦塑项目市场开发前景良好。传承人朱小平组织成立古韵雕塑有限责任公司,引领抟土瓦塑项目走市场开发之路,开发了“鎏金银壶”、仿古瓦当、仿古屋脊等系列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大原古建筑传承基地宣传展示成为亮点。以民族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为己任,建成100平方米的宣传展览室,免费向社会开放,2018年接待参观人近3万人次。积极开展木工制作工艺培训班,为学员讲授古建筑制作、制造技艺,有效的扩大了技艺传承范围。

5、三禾剪纸有限公司(剪纸)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通过培训学员们的剪纸技艺普遍得到提高,骨干学员的作品参加了各类剪纸展览,使隆德剪纸队伍逐步得到壮大,对带动隆德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6、马兰“刺绣”传承基地龙头作用发挥良好。西吉县马兰"刺绣"有限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带动引领当地刺绣行业产、供、销发展模式,现有员工223人,其中管理人员和培训刺绣老师87名,专业技术人员27人。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

三、引导非遗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

对掌握特殊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组织开展研讨、展示、宣传、交流合作及提供其他帮助,有计划地征集并保管各级代表传承人的代表作品,建立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给传承人提供一个非常有利于生存和传承的环境条件,对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术传承人,鼓励带徒授艺,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2019年9月26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