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00008/2022-00226 | 发文时间 | 2022-08-15 |
发布机构 | 固原市民政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94号提案答复的函 |
杨世福并冉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养老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本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以信息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适度普惠、就近便捷、服务精准、多元供给、智慧管理的养老服务格局。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15.79万人,占总人口的13.83%,65岁及以上人口11.8万人,占总人口10.33%。比全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3.52%、9.62%分别高0.31、0.71个百分点;与2010年固原六普数据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0.25%、6.72%相比分别增加3.58、3.61个百分点。现有20所运营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1534人,5所老年活动中心、2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73个农村老饭桌,养老总床位数6386张(含护理床位1786张),60岁以上千名老年人床位数达到43.2张。全市享受高龄津贴11211人(其中80-99岁老人11192人、100岁以上19人),现有特困供养对象3337人(其中:集中供养1217人、分散供养2120人)。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6家,乡镇卫生院62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所,村卫生室812所,开设床位7350张。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6家开设老年医学科,1家开展康养中心及护理院服务;乡镇卫生院中49家开展中医药康复理疗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3所开展中医药康复理疗服务。
二、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主要做法
(一)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一是为全市60岁以上达到待遇享受条件的城乡参保老年人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2021年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183元,2022年1月提标每人每月为198元,自8月起再次提标每人每月达到208元。二是实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近5年,市、县(区)财政安排2400多万元补贴老年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累计参保65.4万人,赔偿金额185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社会保障压力,提高老年人及家庭抗风险能力。三是实施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财政补助1200多万元为全市近4万名老年人办理了“爱心敬老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四是加大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保障对象,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市60岁以上享受低保51451人(农村48406人、城市3045人),其中80岁以上3851人。保障标准从今年元月份起再次提标,城市每人每月从600元提高到650元、农村由每人每年4560元提高到5520元,对享受低保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采取临时救助、发放补贴等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全面保障特困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和照护服务,分散供养每人每月595元、集中供养每人每月845元,失能人员护理费每人每月1312元、半失能人员护理费每人每月787元。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逐步提高津贴标准,目前,城市80-89周岁每人每月450元、农村80-89周岁每人每月270元、城乡90周岁以上老人统一为每人每月500元。对其他因残疾、计划生育、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等特殊困难老年人,通过发放残疾补贴、优先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给予临时救助、开展探访关爱等服务活动,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有力保障困难老年人的生活。
(二)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一是推动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从2020年起,加强同住建部门对接,按照标准编制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到“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确保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对老城区和已建成的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标的,采取逐步渐进的办法,通过购买、置换、租赁、改扩建等方式新增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多元的养老服务。二是提升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率,对已建成的2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73个农村老饭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社会运营等方式,在满足日常照护服务基础上,逐步打造能提供助餐、助急、助医等服务的综合性嵌入式养老服务站(点),构建“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服务。三是培育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按照“外引内培”的思路,积极引进成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对具有较好服务口碑和发展意愿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予以扶持,打造品牌化、连锁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形成示范引领、多元供给的良性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引导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探索“物业服务+养老”的模式。
(三)争取项目支持养老服务。依托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支撑,总投资2000万元实施开展系列养老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委托25家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为全市四县一区44个乡镇5000户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家政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和卫生,为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开展适老化改造,为150户低保、高龄、独居、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上门更换线路灯具,安装扶手,地面防滑处理等适老化改造服务,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发展嵌入式社区日间照料试点,拨付每个县(区)20万元开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运营,为4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委托3家社会组织为原州区和西吉县3个村千名老人提供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实施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试点,在原州区中心敬老院和西吉县敬老院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尝试收纳敬老院周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入住敬老院,并利用敬老院富余资源,为周边的100户左右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试点,与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全市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为全市100名以上养老服务人员提供管理和护理技能提升培训,提升照护技能。开展医养结合试点,与原州区文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为辖区300名老年人提供家庭医护签约服务,打造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效协作机制,每年进行四次探访开展全面体检。发展农村社区日间照料试点,在彭阳县新集乡周庄村建立一所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周庄村150多名老年人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助餐送餐、健康指导和居家养老服务,破解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空白。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奖励试点,为全市53名长期扎根一线从事养老服务的优秀护理人员及农村家庭孝子孝媳模范给予奖励,鼓励引导更多社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开展智慧养老综合服务试点,针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创新机制、质量优先、确保持续、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以居家和社区为中心,整合现有养老服务资源,以平台热线、服务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智能化养老APP等终端,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针对不同老年群体提供包括“紧急救援、日常照护、家政服务、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精神慰藉”以及老年人个性需求的服务项目。平台依托数据管理做到精准监管,既突出信息化建设又重点为老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对试点辖区内特困供养对象、低收入生活自理能力低、空巢独居长期无人照护的400名老人,配发腕表重点实施监管,保障老人的日常照料、应急代办、助餐助医等刚性需求。面向社会化老人通过平台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项目和老年产品,满足不同老年群体个性化选择服务,逐步向全市推开,实现养老需求与服务资源线上线下相融合、推进养老数字化、全域化发展,不断提高为老精准化服务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一)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七普数据分析,我市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且以年均0.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市60岁以上人口约17.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26%,其中65岁以上人口预计达到1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养老需求将逐步扩大。
(二)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我市属“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整体上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社会化养老机构少,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弱、起步晚,在硬件设施、服务内容、服务质量上还不能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在养老产业方面基本处于空白,养老设施建设和服务存在诸多短板,主要表现在老旧社区建设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不达标,无障碍设施、家庭适老化改造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标准不够。
(三)养老城乡发展不均衡。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养老服务在人才、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供给不足,受农村人口城镇化和家庭小型化影响,家庭养老资源逐步萎缩,养老功能弱化,空巢独居老人日益增多,留守老人自我保障能力低,安全监管和精神寄托缺失,现有老饭桌和幸福院运营持续性较差。
(四)养老服务专业能力较低。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医护、康复师、社工师等人才,大部分护理员由零散家政服务工转型或“兼职”,且大多年龄偏高,知识能力参差不齐,基本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缺乏,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缺少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的民办养老企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单一,服务专业性和标准化低,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欠缺,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五)养老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养老服务整体在人员和资金方面短缺,缺乏项目支撑和长效资金保障,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能力低下,已有的公办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多数是公岗兼职及社区干部管理并提供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维修困难,养老服务活动持续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下一步,我市将重点解决大众养老、公益性养老、社区养老等普遍问题,探索建立以生态养老、健康养老、文化养老、旅居养老的产业链,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结合固原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定位,围绕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在充分掌握全国养老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依托固原市在西北地区的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坚持将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我市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建设全域大众福利型健康养老体系为首要任务,推出相关优惠政策,为固原市全域60岁以上,无照料型老年人群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二是打造多个医养结合、旅养结合、景养结合的健康养老产业项目,以固原优质的自然环境吸引周边省、市、县专项老年客群进驻。三是搭建区域联动型健康养老产业模式,成立专门机构,为固原市本地养老客群提供外输型、候鸟型养老产品和养老模式。四是综合固原市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对健康养老客群提供精准的产品服务,打造以健康养老产业为核心的健康保健产业园区,在为本地养老人群服务的同时,迎合大市场需求,丰富固原市养老产业的体系完整,提升产业收益。五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到2027年底,全市至少引进或培育3-5家规模化、连锁化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与国内多个养老型城市形成养老产业联盟,形成区域联动发展。
固原市民政局
2022年8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联系电话及单位:2088823 固原市民政局办公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