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00017/2024-00237 | 发文时间 | 2024-10-16 |
发布机构 | 固原市农业农村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22号提案答复的函 |
尊敬的柯良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持续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不断完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科学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提升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
2023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达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专项资金852万元,实施了2个(原州区、西吉县)农作物秸秆利用重点县项目,建立了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培育了一批秸秆收储运主体和秸秆燃料化综合利用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秸秆能源化利用清洁取暖试点,完善秸秆收储、加工、利用市场运行机制。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13.46万亩,农作物秸秆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青贮和籽粒玉米种植250万亩,小麦种植32.29万亩,秸秆产生量82.6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09%。2024年,我市彭阳县获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分配项目资金268万元。严格遵循“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持续加大对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进行补贴力度,支持秸秆利用产业和收储能力建设,打造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收储利用有效模式。通过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县域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基本建立,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您提案提到的中央、区、市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下达资金逐年减少,下达的资金无法满足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支出,制约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等问题客观存在,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您提出的建议有很强的适用性、指导性、前瞻性,也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在工作中对相关建议予以逐步落实,推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现提质增效。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离田多元高效利用,因地制宜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促进秸秆转化增值。督促指导各县(区)积极研究完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配套措施,落实好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相关项目和资金支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等参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二是强化秸秆离田高效利用。重点支持秸秆收、储、运、销、用市场主体,提高离田效能。完善秸秆“打捆一清运”等离田收集模式,示范推广高效收储运设施设备,降低离田成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秸秆收储中心,建设标准化收储站点,推动收储主体与种粮大户、秸秆利用企业有效衔接,提高秸秆规模化收储和供应能力。三是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沃土。因地制宜推进秸秆就地就近科学还田,结合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行动,鼓励和支持大型畜禽场或有机肥生产企业购置秸秆处理和生产有机肥装备,建设秸秆粪污有机肥生产线,扩大秸秆生产有机肥消纳量。在三夏、秋收等关键农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提高秸秆科学规范还田的覆盖率和到位率,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四是健全秸秆收储体系。依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秸秆收储利用项目,提高设备自给率,按照合理运输半径,建设县有龙头企业、乡镇有规范化收储组织、村有固定秸秆收储网点的收储运体系推进秸和收储运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培育设备适用、技术先进的秸行加工转化市场主体。五是培植秸秆利用产业。利用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资金,在重点项目县(区)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充分挖掘现有秸秆利用主体消耗秸秆潜力,积极培育新的秸秆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争取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农业领域利用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加强与区内外相关企业联系,拓展销售途径,解决秸秆出路问题,进一步提升全市秸秆收储利用能力。五是推广冬季清洁取暖技术。引领发展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非木浆纸、工业用纤维、降解膜、餐具、人造板材、秸秆碳、复合材料等产品,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成型燃料替代煤炭,支持企业开展秸秆成型燃料加工,推动秸秆生物质能利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提高农村冬季清洁取暖用能比例,探索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秸秆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补偿制度。
感谢您对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