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17/2024-00244 发文时间 2024-10-16
发布机构 固原市农业农村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30号提案 答复的函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30号提案 答复的函

市政协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联络委员会,雷丽娟、马得荣、杨蕾、李元惠、王小兵、马永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生产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2018年以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真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五清、两改、一绿化”为抓手,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为切入点,突出整治残垣断壁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农村垃圾生活污水、抓实厕所革命等具体工作有力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渐趋宜居宜业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各县(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制定下发了《固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建立固原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长效机制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做好顶层设计。市级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查组,采取不定期和“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各县区人居环境进行不间断的督查,并实行问题整改“回头看”,实现督查的问题闭环管理。原州区推行“12345”和“四个一”长效长治机制,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造林绿化工程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坚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岗双责”,确保环境卫生整洁有序。西吉县推行1+1+X+Y+N(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组长+保洁员+全体农户)的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保洁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和保洁员包农户双重工作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隆德县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组织领跑、党员带跑、群众跟跑,推动基层党建和人居环境治理“多网”融合,形成了“基层组织得人心、一线党员得锻炼、村容村貌得提升、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叠加效应。泾源县发挥环境保护监管363机制作用,深化幸福农家123工程和乡风文明积分卡制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彭阳县推行“333”模式,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家园,统筹整合农村保洁员、乡村道路维护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在每个乡镇成立了专业保洁公司,并成功引入第三方环保机构,负责乡镇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二)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节、四季战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累计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586个,全市97.6%的自然村通上了硬化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稳定在99%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5%,我市被水利部确定为“互联网+城乡供水”先行先试示范市。污水治理能力有效提升,202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两个60%算)达到22.5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卫生城市(乡、镇)创建工作,2020年固原市被为国家卫生城市,彭阳县、隆德县、原州区黄铎堡镇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三)农村改厕稳步推进。2013-2018年住建、卫生、民政等部门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2686户。2019-2023全市户厕改造共完成79521全市累计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12299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59.56%。2024年,自治区下达我市农村户厕3925户(原州区800户、西吉县2300户、隆德县200户、泾源县250户、彭阳县375户)的改造任务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对农村改厕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8月底,各县区农村卫生厕所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全市累计完成新建农村卫生厕所2484户,完成全年任务的63.29%。同时,加大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力度,2022年、2023年两年共摸排问题厕所45385户,截至2023年底共完成整改34918户,占问题厕所的76.9%,纳入“十四五”整改的问题厕所10467户(其中:2024年、2025年计划分别完成整改4688户和5779),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针对2024的4688户问题厕所整改任务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摸排整改3473户,完成全年任务的74.08%。

(四)垃圾治理成效明显各县(区)在镇村体系规划基础上,均编制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把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的突破口,截至8月底,全市拆除老旧房屋院落718处、维修残垣断壁693处;建立农村垃圾收集点45个、清理拉运垃圾22.83吨,农村垃圾处理村庄覆盖率达到98%;投入劳动力35.95万人(次)、投入机械7.99万台(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绿化美化村庄植树256.13万株;整治废弃物秸秆3.50万吨、残膜3.59万吨、粪污15.48万吨;发送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微信11.24万条、张贴标语1.46万条,发放宣传资料9.06万份、电视宣传1131次、广播宣传3.36万次。

    (五)稳步推进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2024年,全市计划新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65个(原州区20个、西吉县19个、隆德县4个、泾源县7个、彭阳县15个),项目总投资1.82亿元,以60%的资金用于农村产业发展,以40%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日光温棚、养殖棚圈、生产道路、巷道硬化等项目。截至8月底,所有建设项目均按实施方案的规划按时序推进。近5年来,全市累计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37个,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积累经验的效果。

二、深入治理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

(一)加强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第2次会议召开后,由市委农办牵头,制定印发了《固原市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责任清单》。建立了固原市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联席协调机制,并与6月12日下午,召开了固原市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形成了多职责、多层面、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广泛宣传发动,畅通举报转办机制。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婚姻登记大厅、宣传栏、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提倡婚事简办、抵制高额彩礼,让婚俗改革新风在全市适婚青年和家庭成员中入脑入心。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宣传宣讲活动1200余场次,发放抵制高额彩礼倡议书10万余份,制作海报、倡议书、微视频等1600余份。同时,为切实抓好我市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建设文明乡风工作,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减轻群众负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5月8日,市农业农村局公布抵制高额彩礼、深化移风易俗举报电话,固原日报、固原阳光政务、固原大城小事等客户端累计浏览量超3.0万人次,接听解答各类咨询电话40人次。

(三)采取多项举措,推进治理走深走实。一是修订一份村规民约。围绕自治提升,严格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程序,划定礼金“红线”和待客标准“底线”,彩礼最高不得超过9.6万元,倡导酒席不超过10桌,参加人数不超过100人,人情礼城市不超过200元,乡村不高于100元。目前,全市793个村将高额彩礼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确定重点乡镇9个,重点村100个。二是开展一次婚前教育。利用婚姻家庭辅导室为新婚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婚姻危机调处、处理家庭关系等服务,提高当事人维护婚姻家庭综合能力和素质,最大限度地保护婚姻。今年以来,接受婚前辅导当事人1293余对,提供政策咨询2462余对。三是规范一个行业行为。固原市把高额彩礼引发矛盾纠纷纳入常态化摸排体系,全面梳理市内注册婚恋机构、婚恋交友网站、职业媒婆,加强对相关负责人执业从业培训监管,严格禁止怂恿、引导高额彩礼等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制止高额彩礼行为。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3327件,已化解3310件,其中涉婚姻家庭纠纷649件,已化解642件。审理涉彩礼民事纠纷案件49件,已办结38件,1件因婚约财产纠纷申请监督。同时,畅通彩礼纠纷法律援助渠道,提供涉彩礼婚姻家庭纠纷法律咨询700余人次。四是用好一个文明榜单。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在固原日报、固原电视台开设“推动移风易俗 打造善治乡村”专题专栏,刊发“张润香低彩礼嫁女,让彩礼减负给幸福升温”“金满军低彩礼为幸福加分”“喇满忠零彩礼嫁女传佳话”等典型事迹,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抵制高价彩礼。五是创作一批文艺作品。结合2024年全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和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举办“戏曲进乡村”“广场文化”“送戏下乡”等各类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200余场次,引导广大家庭孝老爱亲,弘扬美德传家风。以快板、小品、微电影等文艺形式,编排《彩礼风波》《言彩礼》《原州新风遍地吹》《春风沐浴幸福家》《攒劲的西吉人》《兰兰的彩礼钱》《苗苗妈的烦心事儿》等一批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推动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六是制定一个刚性约束。加大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监督,将领导干部嫁女、娶儿媳收送彩礼情况纳入“两报告一承诺”内容,纳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对未进行报备发生“高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行为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视情况进行批评教育等处理。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落实《固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自治区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部署要求,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管理机制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托得了事”的坚强堡垒,建立健全覆盖村到组“党总支(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将任务落实到人,划区域、分任务、明责任、严管理,重点围绕“道路沿线、田间地头、河塘沟渠、房前屋后、庭院内外”开展整治,形成上下联动、分片管理、齐抓共管的网格化治理新模式。二是强化督查评比,正反双面激励。严格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榜”机制,结合乡村治理和“积分卡”制度,每月对农户家庭环境卫生进行评选,将评验结果纳入“积分卡”兑换范围,并在“红黑榜”上进行展示,“红榜”进行积分奖励,“黑榜”责令整改,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三是发挥“一约四会”治理潜能,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公众号、新媒体、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报道,不断提高群众对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监督引导作用,对婚丧嫁娶活动进行监督、评议,鼓励各村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简约婚礼、反对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依托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情况进行监督,设立红黑榜,加强村民自我监督,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