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40400028/2023-00053 | 发文时间 | 2023-04-26 |
发布机构 | 固原市应急管理局 | 文 号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标 题: | 2023年“五一”期间及5月份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情况 |
为进一步落实好区、市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实提高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靠前落实的精准性,近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会同市公安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投资促进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六盘山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消防救援支队等有关成员单位,通过多次书面会商、会议分析、监测预测等形式,综合研判了2023年“五一”期间及5月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
综合研判认为:5月份,企业生产活跃期、项目建设集中期、交通运输繁忙期、旅游市场高峰期、森林草原防火危险期“五期”叠加,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要;气温总体偏高且波动大,易出现降温并伴随大风沙尘天气,建设施工、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风险增加;降水量在45~7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偏多20%以内;“五一”期间,人流、车流、物流集中增加,道路交通、文化旅游、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安全风险较高。具体情况如下:
一、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
(一)道路交通风险。一是“五一”假期群众出行意愿强烈,人流物流车流集聚,公路交通流量不断攀升,道路通行压力将持续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增大。二是假期营运客车、旅游包车客运量将会增多,各类违法行为多发,发生交通事故风险高。三是公路货运量持续攀升,节日期间极有可能出现货运高峰与客运高峰相互叠加情况,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更大风险。四是春耕春种全面开启,农民群众务工务农、赶集赶会等集中出行明显增多,面包车违法超员,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违法载人问题高发,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二)建设施工风险。进入5月份,我市已全面进入项目开复工阶段。一是一些在建工程项目面临工期紧、任务重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赶工期、抢进度等情况。二是G85银昆高速公路固原过境段等工程项目工种交叉作业频繁,加之受大风、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影响,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增大。三是城区施工项目可能因安全措施落实不严格,造成挖断城镇供水、供气管道,导致局部停水、断气,甚至存在损坏燃气管道、造成燃气泄露、爆燃等风险。四是“五一”假期期间,还应高度关注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人员放假不在岗,工程现场管理放松,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
(三)矿山风险。一是进入汛期后,暴雨、雷电、大风等极端天气造成煤矿断电停风、淹井淹面、边坡垮塌等事故风险高。二是我市煤矿顶底板条件差,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大,煤矿煤层含水层的水易疏难干,开采过程中易形成离层水,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需要高度重视。三是随着气温回升,非煤矿山边坡受冻融作用容易失稳,发生滑坡风险增加,非煤矿山企业在检维修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风险高。
(四)危险化学品风险。一是5月雷电、大风、强降水、扬尘等极端天气过程增多,对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设备安全运行和户外作业的不利影响增大。二是化工行业生产活动活跃,部分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库内超品种、超量储存和禁忌物混存的问题时有发生,属于重大安全隐患,需高度关注、严加防范。三是固原油库整改问题和金昱元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因国家电网清水河变电所并网改造,企业停电停车设备检维修,需频繁进行动火、有限空间等特殊危险作业,易导致火灾、爆炸及中毒窒息事故发生。
(五)消防安全风险。一是“五一”假期临近,商场市场、旅游景区、交通运输、宾馆饭店、大型综合体等场所人流物流迎来高峰,诱发火灾事故的因素增多。二是正值春夏季节交替时节,风干物燥,城区出现大量杨絮、柳絮等可燃物堆积的情况,燃点低、燃烧快,聚集后遇明火源极易引燃,且快速蔓延,扑救难度较大。旅游踏青、春耕烧荒等野外用火增多,户外火险等级持续保持高位。三是文博场馆、娱乐场所、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存在超负荷用电以及私拉乱接电线等违规用电问题。四是临近入夏,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和换电站等新能源领域火灾风险、自燃事故增加,由“小概率”事件演变成“大灾害”的风险较大。
(六)工贸行业风险。一是进入5月份,工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较频繁,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二是工贸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大,安全基础普遍较薄弱,给安全风险防范带来压力,特别是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机械安全带来的事故风险需重点关注。
(七)人员密集场所风险。一是节日期间,各大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场超市、美食街开展促销活动较频繁,日均客流量将大幅增长,电梯等各类保障设施满负荷运转,发生踩踏等事故风险较高;大多小吃摊点利用煤气罐的频率趋高,安全风险增大。二是各旅游景区游客聚集,各地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举办增多,现场管理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事故。三是医疗机构、养老院、福利院、康复护理机构、室内游乐等场所,可能因节假日期间出现管理纰漏,重点岗位人员麻痹大意、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存在发生安全事故风险。
二、自然灾害风险
预计2023年5月,全市降水量在45~7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偏多20%以内。5月6~8日、22~24日分别有1次降水天气过程。“五一”期间,4月29日全市晴间多云,有浮尘天气(能见度3~9千米),清晨有霜冻(-3~0℃);4月30日全市晴间多云;5月1日,全市多云转阴有阵雨,有4~5级偏南风;5月2日,全市多云;5月3日,全市有阵雨。
(一)地震和地质灾害风险。地震整体活动水平不高,预计“五一”期间及5月份我市境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5月份地质灾害总体处于低易发期,根据气象部门气候趋势预测,我市降水偏多,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洪涝灾害风险。综合考虑当前雨水情形势和水利工程蓄水情况,预计5月我市发生涝灾害风险低。
(三)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进入汛期后,降雨天气明显增多,各县(区)在汛期前排水管道等设施疏通不到位,管网建设和泵站提升等排水防涝工程建设未完工,内涝灾害防范措施落实不严实,降雨期间易出现城市积水,引发城市街面塌陷的风险。
(四)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计5月经济林果普遍进入幼果期,经济林果整体进入抵抗力最低的霜冻敏感期,霜冻风险较大。受5月1-3日、7-9日降水影响,部分旱情将得到阶段性解除。
(五)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受近期降水天气影响,各自然保护区空气和土壤湿度有所改善,“五一”期间我市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有所降低,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全市森林草原防火仍需高度重视。“五一”假期进山旅游人员可能出现大幅增长,加之春耕等生产性用火需求增加,户外烧烤等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在推动全市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议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固原区、市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绷紧思想之弦,强化底线思维,树牢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综合施策、严防死守、盯紧看牢,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科学研判,在“精”字上见真功。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深刻吸取北京长峰医院火灾事故教训,清醒认识当前我市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的复杂严峻形势,精准分析、准确把握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真正摸准情况,找准对策,用好研判成果、完善制度机制,立足最坏情况,做好万全准备。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特点,提前分析研判、加强监测预警,盯紧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全面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减灾害、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
(二)排险除患,在“细”字上求实效。要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全面建立问题隐患清单、落实闭环销号管理,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确保及时整改到位。交通运输领域要全面加强“两客一危一货”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安全隐患治理;建设施工领域要严控高处坠落、基坑坍塌、塔吊倾倒、触电等风险隐患;危化领域要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扎实开展设备“带病运行”专项整治,强化建设项目安全监管;矿山领域要扎实推进综合整治,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紧盯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边建设边生产等安全风险,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工贸领域要加大“三违”现象治理,高度关注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机械安全等风险防范;公共安全领域要突出旅游景区游客运载工具及带有危险性旅游项目、设备的检查维护,存在洪涝、地质等灾害风险要及时封闭、停止运营,严密制定并落实大型公共活动应急预案,合理控制人流,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消防领域要重点排查整治医疗、托儿、养老、教育等机构,大型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多合一”场所等重点部位,以及农村、城乡结合部、小单位小场所和储能电站、物流仓储等薄弱环节的消防安全隐患,切实杜绝城乡火灾发生。
(三)防范灾害,在“实”字上做文章。各县(区)、各防灾减灾部门(单位)切实完善好灾害性天气临灾临时会商研判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会商,提前研判灾害风险、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督促落实防范应对措施,严防自然灾害带来次生灾害事故。要突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中小河流防洪、城乡内涝防范,加强巡防查险,内涝路段和地下空间进水等要实行交通管制和紧急关停疏散等措施,特别是山洪和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要督促县、乡、村、组各级防御责任人在岗履责,及时组织做好危险区和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妥善安置。要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持续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强化野外火源管控、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排查治理火险隐患、密切监测火情热点、严厉查处违规用火行为、科学安全处置火灾。
(四)强化值守,在“严”字上下功夫。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值守、信息规范报送、外出报备等制度,完善落实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要突出假期灾害事故规律特点,加强对可能影响地区和行业领域的监测预警、电话抽查和指挥调度,督促相关责任人到岗在位、履职尽责。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关注社会舆情动态,及时准确报送各类灾害事故信息,“五一”假期实行灾害事故“零报告”制度,紧急情况或重大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杜绝瞒报、漏报、迟报、错报。要加强装备物资准备,结合救援实践和灾情形势,优化救援装备配备,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加强特殊装备配备,提高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灾害事故,能立即响应、迅速行动、科学应对、高效处置,坚决守住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05001237号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