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30/2019-00480 发文时间 2019-03-27
发布机构 固原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关于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清水河市区段 综合整治项目(四中桥—郑磨漫水桥) 初步设计的批复
关于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清水河市区段 综合整治项目(四中桥—郑磨漫水桥) 初步设计的批复

宁夏首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报送<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清水河市区段综合整治项目(四中桥郑磨漫水桥)初步设计>的请示》(宁夏首创请〔201927号)及附件收悉(项目代码:2018-640402-77-01-012857)。我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清水河市区段综合整治项目(四中桥郑磨漫水桥)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和修改文本,现批复如下:

一、为进一步提高清水河行洪排水能力,提升清水河水质自净能力,维持河流生境基础结构稳定,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意实施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清水河市区段综合整治项目(四中桥郑磨漫水桥)

二、建设地址

清水河固原市区四中桥至郑磨漫水桥。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对清水河四中桥~郑磨漫水桥段实施综合治理,全长10.25千米,主要包括基础河槽整治工程、水生态构建工程、水质净化工程、生态岸线恢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

(一)基础河槽整治工程。

对清水河城区段(四中桥~火车站桥下游现6#橡胶坝除蓄水区外的范围进行基础河槽整治,河槽为梯形断面(槽底宽6.0米,深0.5米),总长3.42千米,布置于河道中央。郊区段(火车站桥下游至郑磨漫水桥河段进行清淤疏浚。清水河原1#4#橡胶坝改建为液压升降坝,并配套其附属工程;改建后1#液压升降坝净宽108米,2#液压升降闸净宽78米。翻建现状四中桥处跌水,将原2#3#5#6#橡胶坝改建为跌水,翻建或改建跌水共5座。

1、新建两座液压坝

液压坝系统主要由钢闸门、升降液压缸、埋件、止水、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结构部分包括闸门、闸门支座、液压缸、液压缸支座、拉杆、拉杆支座、铰轴、铰座、计算机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组成。

1#液压升降坝位于桩号 1+150 处,共设置一孔闸,净宽 108米;水闸挡水高度为2米;(1)上游衔接段总长31米,铺盖一长 16米,采用500毫米厚格宾石笼护底护底,铺盖二长 10米 ,采用600毫米厚钢筋混凝土铺盖;两岸采用圆弧翼墙与堤防衔接。(2)闸室段长6米,闸底板厚1.8米,底板顶高程为1718.70米,共一孔,净宽108米,闸底板顺水流方向设置6道伸缩缝,两边设钢筋混凝土闸墩,与两岸翼墙衔接。采用液压升降坝,挡水高度为2米;闸室底板共分为7个单元,中单元宽 12×1+18×4;边单元宽12米,边墩悬挑1米;液压升降坝为全钢结构,闸门面板为18×6米。(3)消力池段长18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流式消能,下挖式消力池,消力池深0.7米,消力池末端设消力坎,两岸采用混凝土半重力式挡土墙与堤防衔接。(4)下游衔接段总长 39米,海漫段一长15米,采用500毫米M10浆砌石护砌,海漫段二长15米,采用500毫米M10浆砌石护砌3米深的抛石防冲槽。两岸采用半重力式挡土墙与堤防衔接。(5)液压坝地基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墙防渗,混凝土防渗墙厚0.5米,深入底部粉质泥岩1米。(6)管理用房,在液压坝右岸岸坡设置控制室和泵房,面积约51平方米

2#液压升降坝位于桩号2+800处,共设置一孔闸,净宽78米;水闸挡水高度为2米;(1)上游衔接段总长25米,铺盖一长10米,采用500毫米厚格宾石笼护底护底,铺盖二长15米,采用600毫米厚钢筋混凝土铺盖;两岸采用挡墙与堤防衔接。(2)闸室段长6米,闸底板厚1.8米,共一孔,净宽78米,闸底板顺水流方向设置4道伸缩缝,两边设钢筋混凝土闸墩,与两岸墙衔接。采用液压升降坝,挡水高度为2米;闸室底板共分为5个单元,中单元宽18×3;边单元宽12米,边墩悬挑1米;液压升降坝为全钢结构,闸门面板为13×6米。(3)消力池段长37.6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流式消能,下挖式消力池,消力池深1.4米,池首水平段长1米,消力池末端设消力坎;两岸采用混凝土半重力式挡土墙与堤防衔接。(4)下游衔接段总长39米,海漫段一长15米,采用500毫米M10浆砌石护砌,海漫段二长15米,采用500毫米M10浆砌石护砌,3米深的抛石防冲槽。两岸采用半重力式挡土墙与堤防衔接。(5)液压坝地基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墙防渗,混凝土防渗墙厚0.5米,深入底部粉质泥岩1米。(6)管理用房,在液压坝左岸岸坡设置控制室和泵房面积约51平方米

2、新建或改建5座跌水

1#跌水位于清水河桩号0+045位置,落差为6米,共分为6级跌水,单级跌差1米。工程总长114米,净宽84.80米~62.78米,顺水流方向,第 12 级长度 13米,第 345 级长 15米,第 6 级长 17米。 6 级跌水设置 3 种不同的跌水效果,第 135 级跌为直墙式跌水,即跌落面为直墙;第 246 级为台阶溢流式跌水效果,其中第2级和第6级分别为七级台阶和六级台阶,单级台阶高 0.2米,宽0.4米,第3级跌水为3级台阶,单级台阶高 0.5米,宽1米,每级台阶均零星摆放自然置石。各级跌水消力池底板厚 0.7米,钢筋砼结构,下部铺设0.1米厚砼垫层。左岸为钢筋砼悬臂式挡墙结构,墙顶宽0.5米,墙高2.86米至4.3米,右岸为C25混凝土护坡,护坡厚0.2米。挡墙及护坡均设置两排φ75PVC排水管,间距2米,梅花型布置。

2#跌水位于清水河桩号1+524位置。落差为2米,设1级跌水。从上游往下游依次布置上游护砌段、悬臂式跌水墙、消力池、下游护砌段,工程总长55米,净宽80米。上游格宾石笼护砌厚0.5米,长10米,悬臂式跌水墙厚0.5米,跌差为2.8米,消力池采用下挖式底流消能,深0.8米,长20米,底板厚0.7米,消力池末端以10.5反坡与下游护坦衔接,下游格宾石笼护底长20米,护底厚0.5米。两岸为钢筋砼悬臂式挡墙结构,墙顶宽0.5米,墙高4.2米至7米。挡墙设置两排φ75PVC 排水管,间距2米,梅花型布置。

3#跌水位于清水河桩号1+969位置。落差为3米,采用2级跌水。从上游往下游依次布置上游护砌段、一级跌水消力池、二级跌水消力池、下游护砌段,工程总长63米,净宽80米。上游格宾石笼护砌厚0.5米,长10米,一级跌水跌差为2米,池长15米,末端设高0.8米、长1米的消能坎,二级跌水跌差为3米,池长17米,底流消能,池深1.2米,消力池末端以10.5反坡与下游护坦衔接,下游格宾石笼护砌段长20米,护底厚0.5米。两岸为C30钢筋砼悬臂式挡墙结构,墙顶宽0.5米,墙高4米至7.1米。挡墙设置两排φ75PVC排水管,间距2米,梅花型布置。

4#跌水位于清水河桩号3+774位置。落差为3米,采用2级跌水。从上游往下游依次布置上游护砌段、一级跌水消力池、二级跌水消力池下游护砌段,工程总长60米,净宽102~121米。上游格宾石笼护砌厚0.5米,长10米,一级跌水跌差为2米,池长13米,末端设高0.6米、长1米的消能坎,二级跌水跌差为2.4米,池长16米,底流消能,挖深0.8米,消力池末端以10.5反坡与下游护坦衔接,下游格宾石笼护砌段长20米,护底厚0.5米。两岸为钢筋砼悬臂式挡墙结构,墙顶宽0.5米,墙高3.5米至6.94米。挡墙设置两排φ75PVC排水管,间距2米,梅花型布置。

5#跌水位于清水河桩号4+750位置。落差为0.7米,采用1级跌水。从上游往下游依次布置上游护砌段、悬臂式跌水墙、消力池、下游护砌段,工程总长37米,净宽120.55米。上游格宾石笼护砌厚0.5米,长10米。跌水跌差为1.2米,消力池采用下挖式底流消能,挖深0.7米,长11米,底板厚 0.5米,消力池末端以10.5反坡与下游护坦衔接,下游格宾石笼护坦长15米,厚0.5米。两岸为钢筋砼悬臂式挡墙结构,墙顶宽0.5米,墙高3.0米至5.6米。挡墙设置两排φ75PVC 排水管,间距2米,梅花型布置。

3、蓄水区防渗处理

1#蓄水区防渗措施采用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河底采用格宾网垫+黏土换填的方式进行防渗。岸坡从上至下依次为:400毫米厚格宾网垫、300毫米厚细土垫层、复合土工膜200g/0.5毫米/200g300毫米厚细土垫层;为保护岸坡,在护岸下设现浇混凝土基础,基础宽0.8米,深1.5米,每间隔8米设伸缩缝1道,缝宽3厘米,采用聚乙烯油膏+苯板填筑。河底做法从上至下依次为600毫米厚种植土换填、300毫米厚格宾网垫、600毫米厚黏土换填。为防止洪水对河底防渗破坏,在设计水面起点位置设防冲截墙1道,为现浇混凝土浇筑,截墙宽0.8米,深1.5米,每间隔8米设伸缩缝1道,缝宽3厘米,采用聚乙烯油膏+苯板填筑。

2#蓄水区岸坡采用阶梯式生态护岸+复合土工膜防渗,基础采用1米厚混凝土防渗墙进行防渗。岸坡从上至下依次为:预制混凝土生态框、300毫米厚细土垫层、复合土工膜200g/0.5毫米/200g300毫米厚细土垫层;河底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进行防渗,在护岸下设现浇混凝土基础,宽1米,深入至泥岩层,每间隔8设伸缩缝1道,缝宽3厘米,采用聚乙烯油膏+苯板填筑。

4、底泥原位修复

对工程范围内的马饮河及清水河原2#3#4#橡胶坝前河床底泥进行原位修复,使用脱黑脱臭药剂及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药剂进行修复。

(二)水生态构建工程。

在蓄水区构建曝气增氧系统、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及底泥微生物构建系统。其中鼓风曝气系统2套,水车式曝气机16套。底泥微生物系统修复设备5套。

项目使用微孔曝气软管。穿堤曝气管道采用碳素钢,混凝土基础。1#蓄水区曝气主管道管径D159×8毫米2#蓄水区曝气主管道采用D114×6毫米。曝气管道采用管道支撑形式,支撑基础采用0.8×0.8×0.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

非蓄水区主要采用植物梳理及补植,面积约1301591平方米。水生植物种类为荷花、香蒲、千屈菜、芦苇等。

底泥修复设备布置于蓄水区沿岸,其中 1#蓄水区布置 2 台,2#蓄水区布置3台。底泥修复技术系统包括:(1)土著微生物活化培养设备;(2)微生物活化剂,活化剂激活土著微生物,完善并强化水体微生物生态系统及水体自净能力;(3)水循环管道系统,水体底部布设管道及布水口,多点出水,实现水体和设备之间水的微量循环,设备活化培养的土著微生物不断影响改善水体微生物系统。

于原4#坝下游新建人工湖1处,占地约7267平方米。湖区共分为五个区域:漂浮物过滤区:水深10-30厘米,面积约50~80平米,基质为砾石,通过拦污闸漂浮垃圾进行阻拦并清除。砾石过滤区:水深10-30厘米,面积约1500~1700平米,基质为砾石、粗砂,通过砾石滩过滤悬浮颗粒。小水面表流湿地净化区:水深30-100厘米,面积约2300平米,种植综合水生植物对水中各种污染物综合吸收,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水生植物主要包括沉水植物:苦草等,浮叶植物荇菜、耐寒睡莲等,挺水植物水葱、唐菖蒲、千屈菜等。砾石过滤区:水深10-30厘米,面积约500~700 平米,基质为砾石、粗砂,通过微生物分解和植物(狭叶菖蒲和水葱)吸收,去除水体中化学污染物。大水面表流湿地净化区:水深30-80厘米,面积约4400平米,种植综合水生植物对水中各种污染物综合吸收,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综合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 轮叶狐尾藻、小茨藻、苦藻等,浮叶植物:睡莲、荇菜等,挺水植物:慈姑、芦苇、红蓼等。为浮游生物和鱼类提供食物来源,吸引更多的水禽。水体中水生植物以自然方式成片种植,与岸上植物相互呼应、有机结合,共同组成和谐的水生植物群落。

(三)水质净化工程。

清水河城区段大型雨水口及泄洪口采用格栅+水力自清洁式滚刷+鱼腹式可调堰一体化处理设施,设备共3套;小型雨水排口设置8座格栅井。于2#液压坝前新建一体化提升泵站1座,处理规模2t/d1#液压坝附近新建超磁一体化设备净化设备1座,处理规模2t/d1#液压坝和2#液压坝之间右岸新建人工湿地1处,面积约14771平方米,按照垂直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设计,设计流量0.7立方米/d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面积4177平方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湿地面积6559平方米,设计水深均为1.6米,主要构筑物为输水管道(D426*9627排水管道DN400PE实壁管72米,DN400砼管19米。在1#2#蓄水区铺设人工水草约3.2平方米。通过以上措施以增强水系活性,保证水质达标。超磁管理房的尺寸为 22.2×18.2×6.85米;配套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9.4平方米建筑高度4.7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四)生态岸线修改工程

本次治理段主河道总长10.25千米,拟对全线的岸坡实施整治,整治岸坡总长19.44千米(单侧)。其中,清水河(城区段:四中桥~火车站桥段)单侧整治长度8.25千米,清水河(郊区段:火车站桥~郑磨漫水桥段)单侧整治长度11.19千米。

新建阶梯式生态护岸总长878米,原护岸翻建为阶梯式生态护岸+复合土工膜防渗+混凝土防渗墙防渗765米,新建格宾网垫+复合土工膜防渗765米,新建格宾网箱护脚11281米,原护岸翻建为自嵌式垂直生态挡墙310米,新建阶梯式生态护岸+复合土工膜防渗740米,新建格宾网垫护坡+格宾网箱基础+格宾网箱护脚4011米,新建垂直挡墙生态活性水岸690米。

对马饮河城区段河底淤泥采用破碎石料进行换填,换填长度795米,换填深度1米。

(五)生态修复工程。

本次拟对河道两岸进行生态修复设计,主要针对九龙山半岛公园,清水河滨河公园,新增公园,城墙公园,文化街公园等节点及河道两侧红线范围内带状区域。生态修复设计包括硬质广场设计,植物造景,栏杆更换,绿地标识系统设计,景区慢行系统规划,城市家具设计、绿化浇灌及排水、绿化照明等。设计总面积约1469416平方米

滨水林带位于城区段,四中桥至6#坝之间,除生态修复节点外的50米宽绿化带内,以乡土林为主,点缀色叶林和花木林,乡土林选用常绿的云杉、刺柏、油松等,落叶的白桦、河北杨、柳树等;色叶林选用元宝枫、金叶榆、金叶复叶槭、红桦等;花木林选用榆叶梅、紫丁香、栓翅卫矛、暴马丁香、黄刺玫、球花荚蒾等,清水河郊区段靠近3号湿地的区域,为了丰富绿量,形成良好的临河景象,选用四季玫瑰、马蔺、石竹、八宝景天等地被植物营造花田效果。河道沿岸增加千屈菜、水葱、菖蒲、芦苇等挺水、浮水类水生植物。种植形式主要有现状补植、阵列苗圃式种植,组团式种植等。

堤顶慢行系统道路分东西两岸,起始于四中桥,终点位于郑磨漫水桥。两岸道路全线总长为20.7千米,路面宽度根据现场情况主要分3.5米,4米和5米三种形式。

为增加清水河两岸互通,在文化街下游增设一座人行桥。其上部结构推荐采用三跨连续钢板梁桥,上部桥面系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跨径为18.4+24.5+18.4米,主梁高度为 0.8米,等高布置,跨中起拱,拱半径为 30米,桥面坡度为1:10。桥全宽4米,0.25米(栏杆)+3.5米(人行道)+0.25米栏杆)。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花瓶形板式独立墩。桥台、桥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

配套照明亮化系统,用电按照三级负荷供电。

四、招标方式

依据《关于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清水河市区段综合整治项目(四中桥—郑磨漫水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固审(投资)发201915号)确定的方式执行。

五、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为2019—2020年。

六、概算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算总投资6334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3930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485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744万元临时工程费用1048万元其他费用3426万元,预备费用2981万元,水土保持费用401万元环境保护费用188万元,工程占地补偿费用141万元。

苗木价格暂执行《宁夏工程造价》2018年第一期银川市苗木参考价,实际施工时应参照多方市场询价实际价格计入,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控制工程量。

资金来源:由你公司按照《固原市海绵城市PPP项目合同》确定的资金来源方式筹措。

你公司接此批复后,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规模和内容组织建设,从严控制概算投资。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规定,落实生态红线要求。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抓紧做好相关工作,优化施工图设计,尽快开工建设。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四制管理规定,通过招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按规定到原州区统计部门办理项目登记,做好月统计报表报送工作。同时做好自治区政务服务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后续填报事宜。

附件: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清水河市区段综合整治项目(四中桥郑磨漫水桥)总概算表  

固原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20193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