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为全市4个重点产业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价值,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旅游统计数据公报,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54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76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6.3%和58.2%,恢复率均居全区第二。现就我局文化旅游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坚持把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文化新期待,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已通过国家验收组验收。一是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近年来,累计投入10.78亿元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标准化阵地建设项目,在全区率先出台《固原市文化大院创建实施意见》,先后建成各类文化大院256家,每年演出节目逾1800场次,受益群众超过20万人次,文化大院创建经验在西部12省区推广。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室内布展装修项目,投资概算2507万元。目前,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市政府61次常务会议通过,已进入室内布展装修工程、数字化建设、专业家具、音响器乐设备等招标阶段,争取8月份投入使用。二是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依托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每年开展送戏下乡、广场文艺演出近650场次,放映农村数字电影1万场次,开展“戏曲进校园”、文艺进景区等活动410余场。连续10年举办固原春节联欢晚会、小戏小品大赛和社火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创排歌舞剧《红旗漫卷六盘山》《六盘山下花正红》、眉户剧《山桃花开》、舞蹈《花开新时代》《红色记忆》、歌曲《再出发》、舞蹈《丝路银甁》《丝路随想》《花儿醉六盘》等一批优秀节目,展现了固原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建立了有人干事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每年结合国家“三区”人才、非遗保护传承等项目,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并选派文化骨干深入基层开展业务指导,创排文艺节目,激发了基层文化发展活力。目前文化工作从业人员达到1200多名,基层文化骨干4000多名,招募登记注册志愿者4500余人,积极参与文化服务活动。四是强化了保障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市本级公共文化机构进行了以理事会为代表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各县(区)在条件成熟的公共文化机构建立总分馆。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近三年累计公共文化支出11.79亿元,人均文化旅游事业支出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积极推动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壮大,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经营单位发展到近600家,涉及新闻出版、工艺美术、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服务、现代传媒、广告会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门类。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发挥良好,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向好,全市共有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文化产业示范户18家、文化产业特色村镇1家,全市共有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文化产业示范户13家。
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2020年我市成功创建成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并入选全国60个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泾河源旅游度假区被自治区评为自治区(省)级度假区。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已编制完成《固原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初稿,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已通过专家评审,近期将报请政府领导审定。《固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计划进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选取规划编制单位。《固原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已通过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近期提交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二是着力推进5A级景区创建。制定了《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及任务书,编制完成《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召开专家评审会,并邀请北京专家现场检查,按照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整改意见,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创成国家5A级景区,泾源县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2021年—2024年争取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2025年固原市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三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建设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历史机遇,编制《固原市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方案》,谋划“两长”文化公园建设项目48个,总投资119亿元,已进入自治区规划项目库。其中,31个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8个、2.3亿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23个、6.4亿元)列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三年滚动投资项目库。今年列入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6个,项目资金下达后2021年可开工建设。我局负责实施的项目2个:固原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红色旅游提升项目,概算投资2500万元,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批复,初步设计已编制完成,已上报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正在按照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计划6月开工建设;须弥山保护管理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通过积极申报,该项目列入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投资2000万元,2021年计划完成12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编制,报行政审批服务局。由于该项目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心区内建设,所有建设内容须国家文物局批准,目前正在与国家文物局对接沟通建设内容。各县(区)负责实施的项目4个:原州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战国秦长城保护及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投资25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批复、初步设计编制,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西吉平峰镇红军长征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25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批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编制,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隆德红二十五军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投资25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批复、初步设计编制,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1500万元。彭阳县姚河塬遗址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批复、初步设计编制,2021年计划完成1200万元。六旅集团负责建设项目1个,六盘山长征精神研学基地项目,该项目投资1.2亿元,2021年完成项目主要建筑物主体建设,完成投资8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土地招拍挂、建设场地围栏建设、项目可研编制、项目初设;已发布EPC招标公告,拟于5月下旬开标,5月底开工。四是实施“旅游厕所革命”。2020年提升、新建旅游厕所39座,经验收,23座达到A级以上标准,5座评定为3A级,13座评定为2A级,5座评定为A级。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对达到A、2A级标准旅游厕所共补助资金99.5万元,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对达到3A级旅游厕所予以补助(补助资金未下达)。五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产品培育作为大文化大旅游融合的有效抓手,坚持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使命,以实施“四个一”工程为引领,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加快培育新兴业态,实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体验旅游、研学游精品工程,举办文化旅游人才专题培训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西吉龙王坝村、隆德红崖村、泾源杨岭村、原州区寨洼村、彭阳杨坪村等1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在全区排名第一;2020年开展十佳精品民宿、二十佳星级农家乐、十佳旅游宾馆和十佳旅行社评选工作,补助以奖代补资金53万元。今年将组织开展特色旅游村、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品民宿、乡村旅游景区等评定命名工作,被命名为“宁夏特色旅游村”的将作为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后备单位进行重点培育和推荐,目前已下发通知,各县(区)正在积极申报。
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价值,让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
一是加强文物立法。颁布实施了《须弥山石窟保护条例》《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保护条例》《固原市红色遗址保护条例》,出台了《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进度与精度位居全区前列。二是完善文物档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管理、普查、征集、研究和宣传等各项工作,完善文物“四有档案”,(即:有保护记录档案,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有专门机构或专人)。目前,固原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1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9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37处,县级文保单位135处;全市共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套),公共博物馆7家。三是成立了全市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委员会,制定了文物安全、巡查、违法案件举报等安全管理制度。先后争取和筹措专项资金1.3亿多元开展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加强隆德传统村落保护开发;2017年彭阳姚河塬遗址发掘,将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提前了1000年,被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考古新发现”和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是开展须弥山壁画修缮保护工程。投资220万元,组织文物专家对须弥山石窟中的第1窟、第48窟、第50窟、第51窟中共计185.47平方米的壁画表面覆盖物进行清理,目前该工程已经完成,此项工程将最大限度地延长须弥山壁画文物的寿命,有力见证固原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的悠久历史。五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依照非遗法对于非遗保护管理机制的有关要求,固原市及县(区)均在文化馆设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各级文化馆馆长兼任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并由部分馆员兼职非遗中心工作,全市从事非遗保护的专(兼)职工作人员有12名。目前固原市非遗存续状况相对完整的资源有225项,项目传承人554名。现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6个(杨氏家族泥塑、高台马社火、固原砖雕、泾源县回族故事,西吉县春官词送福、固原传统民间建筑营造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34个、市级代表性项目55个、县级代表性项目132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6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52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336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保护传承基地23个,自治区级扶贫就业工坊5个。已建立形成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六是保护传承效果凸显。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现代生活相适应,通过推动非遗产品产业化开发,打造成文化旅游产品,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探索“非遗+扶贫”、“非遗+旅游”模式,支持建立特色鲜明、示范带头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被自治区文旅厅、扶贫办命名的扶贫工坊有5家,较好地发挥了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目前,通过非遗带动,解决稳定就业1000余人,零时用工2000余人,辐射带动1000余户。
四、加强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助力文化旅游市场复苏
一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品牌形象宣传营销。2020年,固原市文化旅游活动在统筹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采取线上宣传为主,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开展文化旅游宣传及有关活动。疫情暴发前开展了以“相约六盘山·欢乐冬季游”为主题的宁夏固原首届冰雪文化旅游节活动,启动了固原市送戏下乡等活动。疫情开始后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全市文化旅游企业全部暂停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及接待,严格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大宣传疫情防控正能量,并及早筹划布局全市文化旅游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4月份开始,在全国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的形势下,切实加快全市文旅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在积极布控文化旅游场所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安排疫情防控条件许可的场所积极开门营业。以线上网络形式开展了以“天高云淡六盘山•山花烂漫浪固原”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宁夏固原六盘山山花节,之后相继开展了“5.19”中国旅游日固原活动及西吉县第十届火石寨网络丁香花节活动,、第二届宁夏固原梯田花儿节暨第五届清凉隆德行“万亩花海·大美隆德”网络油菜花文化旅游节、“花开龙乡·情定泾源”第二届花朝节、彭阳县第二届梯田节暨“梯田百合·美丽彭阳”文化旅游节、秋季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全国全媒体全网矩阵聚焦报道,全方位线上推介了固原丰富多彩的春季山花资源。同时,紧抓“五一”、端午、开斋节、古尔邦节、中秋、国庆等假日,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持续开展假日营销,吸引区内及周边游客“放心游固原”。二是出台文化旅游业引客入固措施,助力文化旅游市场复苏。为全面做好疫情常态化下游客接待工作,固原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政策落实促进重点服务业升级的措施》(固政发〔2020〕6号)文件,出台了文化旅游业引客入固措施,助力文化旅游市场复苏。制定并下发《关于固原市内所有A级景区面向全国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和军人实行免收门票优惠政策的通知》(固文旅广发[2020]5号)文件,号召市辖区A级景区自恢复营业之日起至年底面向全国广大医护人员(含港澳台地区)、公安干警和军人、县级及以上劳模、固原籍游客实行免收门票政策,继续执行宁夏(除固原)、福建、湖北籍游客凭有效身份证件享受首道门票半价优惠政策。
五、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主线,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推进巡察整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描绘好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的固原画卷提供坚强保障。2020年6月以来,通过学习报告会和专题辅导、座谈交流等形式,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通过党组会议学习、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二、五”理论学习、学习强国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组专题学习3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交流研讨4次,干部理论学习6次。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当我们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文化旅游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文旅融合还不紧密,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在发展理念、基础设施、特色打造、宣传营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产业规模偏小,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长城、长征文物保护利用有待加强,项目投资较少,现有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多局限于单体,连片保护处于起步阶段。展示利用整体统筹不足,文物与周边其他资源之间整合联动程度较低。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届十二次全会、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会精神,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市四个重点产业之一,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目标定位,以“天高云淡六盘山”为形象定位,以“一核三带一网”发展格局为空间定位(原州区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为龙头、将台堡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园等为关键支撑的红色文化研学带,须弥山景区为龙头、固原博物馆等为关键支撑的历史文化体验带,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五县区重点乡村旅游景点等为关键支撑的生态乡村休闲带,辐射周边300公里范围文化旅游网络),着力打造和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完成全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32亿元的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一是全面推进5A级景区创建。着力推进5A级景区创建,明确任务、细化责任、清单推进、督查问效,争取2021年底前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两长”公园建设等战略政策机遇,在自治区统一规划指导下,高质量推动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固原段)建设,认真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谋划、储备和争取工作,建好文旅项目库,力争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良好局面,为建设自治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作出贡献。
三是全面营造建党100周年文化氛围。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打好红色旅游牌,组织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创排精品剧目,举办全市群众广场舞大赛、秦腔精品剧目展演、小戏小品大赛等活动,努力营造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浓厚氛围。
四是着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着力在补齐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短板、讲好固原红色、历史、生态“三个故事”、提升全流程服务水平、融入周边景区提升影响力、加强宣传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构建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力争今年年底前泾源县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2025年全市域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提供坚实基础。
五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抓实“三知三强”实践,认真落实“三知三强”、“我为群众办实事”、“感恩、认同、法治教育”三个清单,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