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03/2022-00222 发文时间 2022-01-12
发布机构 固原市乡村振兴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固原市乡村振兴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固原市乡村振兴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区、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对标区、市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攻难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效落实,巩固衔接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2021年主要工作

(一)健全工作机制,抓巩固衔接防返贫

坚持“四个不摘”总要求,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区、市有关巩固衔接会议、文件和讲话精神,特别是落实落细陈润儿书记、咸辉主席调研固原讲话精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有效衔接、有序推进。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实行市级主要领导包抓县(区)(联系乡镇指导村)、其他厅级领导包抓乡镇(指导村)、108名市直部门及中央、区属单位负责人和141名县级领导包抓415个重点村。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专班,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建立“1+5+38+278+X”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推进机制,制定1个总清单、5县(区)具体落实清单、38个千人以上移民安置区实施规划、278个千人以下移民安置区(点)推进计划、X个精准到户帮扶措施。市委主要领导和37名市级领导、38个市直部门、38名县级领导以及各乡镇领导包抓38个千人以上移民安置区。实现市、县(区)、乡(镇)三级包抓全覆盖。二是强化监测帮扶。健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互为补充、相互协同的监测预警机制。对全市“三保障”与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及时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加强监测预警,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清零,坚持“四查四补”常态化,全市共查找并整改问题5330个。2021年,新纳入监测对象641户2575人;2019年至今累计纳入防返贫监测“三类人群”5208户21230人。建立“一村一册、一户一策、一户一档”精准帮扶工作台账,因户因人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已累计消除风险4507户18379人,剩余701户 2851人全部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三是加大资金投入。2021年,共投入各类财政衔接补助资金24.89亿元(其中中央14.704亿元、自治区3.2353亿元、地方债4.1亿元、闽宁资金2.85亿元),比上年增加0.74亿元,支出进度99.8%;整合项目资金31.4142亿元。四是提升基础水平。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全市域推广“互联网+城乡供水”,改造提升城乡供水管网261.6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7条147公里,维修农村道路9条103公里。完成抗震宜居农房改造1044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窑危房改造454户。改造电力线路369.2公里。新建4G基站63个、5G基站131个。五是加强金融扶持。2021年,共发放涉农贷款204.89亿元,其中新增脱贫户小额信贷4.37万户23.2亿元,贷款余额33.97亿元,覆盖面71%。5亿元产业担保基金在保余额11.24亿元,累计担保贷款37.59亿元,带动脱贫户2.17万户。评级授信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六是深化社会帮扶。引进闽籍企业77家,投入16.35亿元;组织实施闽宁协作项目102个,投入2.85亿元。组织2万多人在区内外就业。福建省选派144名专业技术人才支援我市,固原市选派14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福建学习。结成帮扶对子218对。开展消费帮扶,销售固原特色农产品11.2亿元。国家5个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5905万元,组织实施帮扶项目52个。七是厘清扶贫资产。全市脱贫攻坚时期的扶贫项目实际投入229.84亿元,资产个数38639个,资产原值合计224.09亿元,形成资产占比97.26%。截至12月底,全市已确权资产原值合计224.05亿元,确权进度99.98%。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提升行动惠民生

围绕有效衔接、产业发展、农民收入、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短板落实落细“四大提升行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一是全力推进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为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发放小额信贷4.16亿元。打造移民示范村15个,推进“出户入园”,建成统一养殖园区25个。选派科技特派员88名指导生态移民安置区开展种养服务。成立农村新型合作组织167个,带动1.35万户5.57万移民参与合作社经营。开展移民培训1.15万人次。在800人以上移民安置区创办就业服务站17个,培育劳务经纪人103人,劳务移民实现就业30172人。加大移民安置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二是全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围绕全市“5+4”重点产业,引进培育中达传纺纱、丰源纺织、中山华人礼服制衣等8家龙头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吸纳就业6000多人。实施“消费回流”,发展地摊经济、家政服务等,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安置农村公益岗位13961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142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2亿元,兑现创业贷款贴息资金285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1566户,带动就业8614人。建立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3个,累计入驻创业实体700多家。预计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3万元和1.32万元。三是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以农村地区共享优质资源、脱贫地区控辍保学提质为重点,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公办幼儿园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70.2%和99.5%。培训教师300余人次,建成在线互动课堂330间、应用示范学校20个。四是全力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开展卫生健康“六进”活动260场次,受益群众20万人。居民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引进高层次专家28名,培养本土优秀医疗人才73名,选派233名专技人员,服务基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形成了“乡村检查,市县诊断”的新格局,与区内外33家三甲医院建立了互联网诊疗通道。目前,全市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对象患者救治率为99.67%,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对象患者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1.57%。

(三)坚持统筹推进,抓乡村振兴促共富

以推进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坚持龙头引领,振兴产业“富民”。坚持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福建融侨、河北雪川、山东水发、宁夏凤集、长江医药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水发15万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建成融侨10万头肉牛精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雪川20万吨马铃薯主食化开发一期项目,培育打造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10个,创建自治区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33个、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清凉蔬菜示范(直供)基地40个、小杂粮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个。全市肉牛饲养量预计达到116万头,马铃薯、清凉蔬菜、小杂粮(油料)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50.24万亩和75.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9.29万亩。二是坚持外引内育,振兴人才“强农”。建立健全固原“人才智库”,柔性引进950余名决策咨询类专家入库。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14名,培养认定市级骨干教师1244名,推荐自治区认定区级骨干教师785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建设“名师工作室”62个。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等10万余人次。建成泌尿外科等15个重点特色科室。筛选认定挂牌“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93个,建设农民“田间学校”70个。先后吸引220名在外人才创办企业公司。培养后备干部2412名。三是坚持凝心固本,振兴文化“铸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宣讲4500余场次,受益群众29.2万人,开展“感恩、认同、法制”教育,宣讲政策1500余场次。新创建全国文明村镇7个、区级文明村镇15个。建成乡镇文明实践所58个,村级文明实践站705个,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970余支,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项目114个。构建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四级文化设施网络,改造提升文化大院9家。开展“全民阅读·书香固原”等各类大型群众性系列文化活动184场次。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龙王坝山桃花节等节会活动。西吉龙王坝旅游特色村入选100家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四是坚持山绿民富,振兴生态“塑形”。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9.48万亩。完成示范推广任务257.79万亩。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完成村庄造林绿化148.65万株、建设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818个、污水处理设施488座、改造农村厕所19533座。推进“四权改革”,原州区签订全区跨市水权交易“第一单”、泾源县发放用水权质押贷款“第一笔”,隆德县敲响全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彭阳县颁发全区林权不动产“第一证”和林权抵押贷款“第一笔”。今年,固原市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泾源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隆德县登上“2021年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五是坚持党建引领,振兴组织“壮骨”。制定全面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十项措施,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扎实推进“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全市71.4%的村创建为党建工作示范村,“一村一册”整顿后进村党组织37个。深化“三大三强”行动,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大专以上学历提高8.2个百分点,培训村党组织书记1140人。新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320名,累计达到7471名,“二合一”带头人占75.1%,党员致富带头人占38.3%,带动23.5万群众致富奔小康。累计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2亿元,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38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今年是由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在推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宣传不深入、排查工作不细致,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不及时;还存在“体外循环”“应纳未纳”等问题。移民收入主要是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收入为主,产业发展单一,增收渠道不宽。二是有效衔接方面。政策衔接还不够到位,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已经制定出台的衔接政策,县(区)和行业部门在有些政策衔接落实上还没有制定配套的具体落实措施。工作衔接还不够紧密,一方面受机构改革影响,有些工作沟通协调不够及时;另一方面,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各级行业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推动工作的合力。三是乡村振兴方面。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更大的效益还没有效发挥;乡村人才中生产型的占比高,技能性、经营性、服务型的占比低;文化旅游基础还比较薄弱、设施还不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还不够紧密,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生态经济占比低,优质生态经济产品少,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后续产业培育上后劲不足;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乡村建设和治理方面。农村环境治理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改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合理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较突出,留守在农村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压力。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乡村振兴局长会议部署要求,按照固原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全市“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突出“四个重点”、抓实“五项行动”、紧盯“四项任务”、统筹“四项工作”、聚焦“五大振兴”、完善“五项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30个,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四个重点”巩固脱贫成果。突出抓好监测和帮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闽宁协作和定点帮扶、衔接资金和扶贫项目资产“四个重点”。落实好“三类人群”的监测帮扶工作,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有序退出。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持续推进乡村建设,高质量推进乡村交通网、水利网、电力网、能源网、物流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科技服务等建设水平。持续深化闽宁协作,推动结对帮扶、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协作层次进一步提高,建设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提升闽宁产业园区6个;持续加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多渠道争取重大项目支持,组织实施好定点帮扶项目。继续规划使用好衔接资金,完善项目库、提前谋划项目、制定项目规划,确保衔接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进一步厘清项目资产,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二)抓实“五项行动”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抓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和社会保障服务提升“五项行动”,持续用力推进,久久为功落实。聚焦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社会融入,探索全要素参与增收模式,打造移民示范村(社区)20个。围绕“两个高于”目标任务,不断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水平,挖掘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潜力。紧紧围绕学校、教师、校长三个关键,加快补齐基础教育短板,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新建各类学校12所,培育1个自治区级特色高中示范校。突出疫病预防、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夯实基层基础3个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兜牢低保、残疾、孤儿等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网,推动社会保险应保尽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

(三)紧盯“四项任务”推进乡村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人居环境、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四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清洁”行动,探索建立“投建管服”一体化运行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推动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1.1万户,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50%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回收利用体系;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和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开展试点,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对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75%和36%,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00个。

(四)统筹“四项工作”强化乡村治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组织引领、精神文明、三项教育(感恩、认同、法治)、三个治理(法治、德治、自治)“四项工作”。深入开展“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深化拓展农村党建“三大三强”行动,开展村“两委”负责人学历提升行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感恩、认同、法治”教育,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市域推广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制,落细村民代表会议“55124”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和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奖惩机制,强化村民议事决策机制,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村30个。

(五)聚焦“五大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统筹抓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抓好节水灌溉和“出户入园”2项重点工作,抓实种养殖发展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落实农业综合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建设“出户入园+光伏”园区50个、养殖示范村10个,群众产业收入占比达到50%,产业带动劳动力就业比例达到50%以上。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振兴工作机制,创新乡村人才激励表彰机制,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认定“六盘名师”100名,培育“六盘名医”50名,新兴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指数。继续做好“生态+”“绿色+”文章,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生态产业结构,探索生态富民融合产业,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继续落实组织振兴10条措施,持续推动乡村组织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组织基础。

(六)完善“五项机制”保障工作质效。不断健全完善“四查四补”“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清单管理、投入保障、督导考核“五项机制”。坚持边查边补、边查边改,统筹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包抓责任,推进工作落实落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落实清单管理,树立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工作责任落实。继续做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优化资金分配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持续实施贷款贴息,保障资金投入。开展常态化督查督导,创新完善督查方式,聚焦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严谨考核,确保工作成效。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