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10/2021-00147 发文时间 2021-12-17
发布机构 固原市财政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固原市财政“十四五”规划
固原市财政“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固原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奋力谱写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固原篇章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和规范实施财政“十五”规划,对于推进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固原市财政部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紧紧围绕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创新机制、依法理财,全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财政收入稳健增长“十三五”时期,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部门协作配合,狠抓收入征管,全面深化“营改增”和个人所得税等税制改革、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兑现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支持招商引资企业落地做实,地方财源不断壮大加强部门联动、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补助和债券资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6年15.78亿元到2020年14.49亿元,年均增长-1.85%,五年累计收入80.45亿元,是“十二五”的1.29倍;政府性基金收入从2016年6.72亿元到2020年7.91亿元,年均增长7.97%,五年累计收入35.78亿元,是“十二五”的1.07倍。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6年6.92亿元到2020年6.6亿元,年均增长-0.91%,五年累计收入37.06亿元,是“十二五”的1.42倍;政府性基金收入从2016年3.49亿元到2020年4.62亿元,年均增长18.95%,五年累计收入17.39亿元,是“十二五”的0.95倍。全市累计争取转移支付补助和债券资金1220.38亿元,是“十二五”的1.74倍;市本级累计争取267.07亿元,是“十二五”的1.73倍。

十三五”全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示意图

金额单位:亿元

十三五”全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示意图

金额单位:亿元

十三五”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示意图

金额单位:亿元

五”全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示意图

金额单位:亿元

十三五”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示意图

金额单位:亿元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时期,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兜牢“三保”支出底线,守好守牢三条生命线,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打好“六场硬仗”,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得到有效管控,财政和部门结余结转资金得到有效盘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打好三大攻坚战基础上,统筹资金全面保障脱贫攻坚、教育均衡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双拥城市及园林城市创建、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农村危房危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饮水安全、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四个一”等特色产业、生态环保、清欠民营企业账款和政府债务化解等民生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6年的209.04亿元到2020年254.02亿元,年均增长6.72%;五年累计支出1165.46亿元,是“十二五”的1.57倍。市本级支出从2016年54.19亿元到2020年40.07亿元,年均增长-4.25%;五年累计支出247.59亿元,是“十二五”的1.42倍。全市五年共投入民生支出1024.94亿元,占总支出的87.9%

(二)财源建设不断取得进展

注重培植壮大财源。持续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贯彻落实好政府支持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政策,积极培育新的财源通过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西部商品交易会和宁商大会等实施招商引资区外项目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收入征管力度。细化分解收入任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各项收入及时征缴入库。严格执行《固原市加快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进度考核办法》,督促各县(通过强化重点税源管控、清收历年欠税、实行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资金拨付税务备案制、加大清理盘活存量资产、规范城市停车和广告牌收费等措施,确保应收尽收。

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认真研究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盯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强化部门联动争资金,争取中央自治区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和政府新增债券转贷力度及政策倾斜。“十三五”期间,累计争取转移支付补助和债券资金1220.38亿元保障地方重大项目建设。

整合现有各类资产。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各项规定,依法处理、处置资产。盘活政府有效存量资产,梳理市本级可处置国有资产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回收资金,统筹用于落实“六保”任务。

)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增强

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时期,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将落实脱贫攻坚投入保障摆到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产业、扶贫等政策的叠加效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财政产业扶贫金融”四位一体精准金融扶贫模式,做大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加大农村保险体系建设,撬动、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充分利用“331”监管平台,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监督、绩效评价管理。五年共投入扶贫资金77.98亿元,年均资金支付率在96%以上。撬动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贷款613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等87.9万户。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区率先实施“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农村中职学生享受年生均1700元“两免一补”政策努力构建与固原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互联网教育”,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五年共投入资金162.76亿元,较“十二五”增长22.49亿元,增幅16%

提升医疗服务保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支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初步形成“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诊疗网络与全国31个省4家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6.42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重特大疾病年度最高救助限额由8万元提高到16万元。

持续推进住房保障。高度重视城镇保障房建设,仅2020年落实城市廉租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3000万元累计落实补充资金1.99亿元。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标准不断增加,2020年实现“每平方米每月补贴标准为7元”。

不断改善饮水安全。着力解决居民饮水问题,通过“互联网人饮”工程,城乡居民用水实现“同源、同质、同网、同价”自来水普及率达90%,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

)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始终,坚持自然修复为主、因地制宜开展人工修复的原则,重点推进六盘山区域造林绿化生态修复,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十三五”期间,完成造林绿化65万亩完成清水河、渝河、茹河河岸绿化改造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4%治理水土流失26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76.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机制不断完善。

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十三五”期间,把旅游业融入发展全局坚持以支撑和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实施“旅游主通道贯通工程、旅游环线建设工程、精品旅游路示范工程”三大工程,显著提升旅游公路通行能力、路况水平、安全水平、文明水平与服务水平。

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有序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分类实施海绵型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生态修复、排水防涝、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134个,海绵化改造老旧小区104个、城市公园3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心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10%

支持加强文化建设。实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项目,全市共投入5.7亿元,新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2创建市级文化大院168个,入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大院创建经验在西部五省区推广。推动大数据共享,加快智慧固原建设进度,打通数据信息共享壁垒,对接“我的宁夏”APP,拓展“固原通”APP应用领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有效推进财政各项改革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规定,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形成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机制。

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预决算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公开预决算,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政府预算后20日内将部门预决算批复给市直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并将财政和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通过固原政府网站、《财政信息》等媒介向社会公开。除涉密信息外,市直166个预算单位的预决算信息全部实行“双公开”,公开率达到100%

强化财政监督监管建立健全财政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成立内部控制委员会,制订并出台一个基本制度和八个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结合“互联网监管”进一步加强财政会计监督检查及代理记账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强化采购主体责任,创新政府采购交易机制,推行“互联网行动”和不见面评标,大力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控制价、项目结算审核,节约财政资金。

严格管控“三公”经费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三公”经费,严格控制经常性和一般性支出,通过厉行节约,实行动态监控,拧紧财务“安全阀”。

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坚持底线思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加强债务管控的规定,把债务管控作为首要重要政治任务。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攻破堵点,制定固原市本级政府债务偿还工作方案,靠实偿债资金来源单位的主体责任,控增量,化存量,确保限额内债务不超过自治区核定限额、隐性债务只减不增,强化债务管控。

规范会计核算组织筹建固原市会计核算中心严格按照“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标准、集中管理、分户核算”总目标,以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为载体,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全面推进财政电子支付,简化财政资金拨付程序,规范拨付流程。

二、“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步入加快推进期,特别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固原发展仍然处于历史窗口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

(一)财政工作的挑战

财源基础薄弱。固原市发展不足、发展质量不高的基本市情没有变工业体量偏小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现代服务业量小质弱、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总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经济总量和财税规模偏小,非税收入占比较大,财政独立性受限面临着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挑战。

防返贫压力大。“脱贫不脱政策”对脱贫攻坚战提出新要求城乡区域差距较大,基础设施总体滞后,民生保障存在明显短板弱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繁重,面临着补短板和强基础的双重任务

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对外开放不足财政资金投入压力较大,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追赶发展的双重压力。

(二)财政工作的机遇

制度优势显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发展提供契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为固原财政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支撑和根本保证。

西部发展新格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中央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和政策交汇叠加,为固原提供了更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等新的重大机遇和发展空间

现实基础加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明确建设宁南水源涵养区固原经过长期积累经济实力、生态质量、基础条件明显提升,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发展的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和强劲动能。

三、”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四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先行区建设为时代使命,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树牢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增强落实重大决策任务财力保障,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守好三条生命线,推动“五美融合”取得新进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描绘好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固原画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1. 基本原则

围绕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建立防返贫机制、提升产业质量、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提供财政支持,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围绕民生保障,统筹公共投入科学分析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统筹建设生态产业现代体系与新型城镇融合发展,统筹改善民生和社会治理,统筹生态保护和山绿富民,统筹全面发展和安全发展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促民生,加大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完善财政民生保障方式,创新财政民生保障途径,构建民生需求保障的长效机制。

围绕持续发展,推进基础建设基于稳增长调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投资。基于短板结构性问题,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等投入推进金融社会资本在能引入市场机制的领域或环节发挥决定性作用。

围绕财税改革,推进制度建设。依托改革推动,以改革作为根本途径,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操作联动,融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在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联动中展开和推进财政体制建设。

围绕管理能力,扩大财政资源创新财政收支方式,扩大财政可支配资源,满足财政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政府债务管理能力,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创新财政投融资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投资有效性,推进关键领域改革。

(三)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启航期,是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美丽新宁夏的先导期,全市财政部门将在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源培植,积极争取资金,努力壮大财政实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民生领域和重点项目支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方位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落实。到2025年,全市地方财政自给率力争达到10%,年均增长11.97%,市本级力争达到20%,年均增长5%;全市及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支出的占比达到80%以上。

十四五”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测示意图

金额单位:亿元

十四五”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测示意图

额单位:亿元

四、“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支持提升扶贫质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四摘四不摘”要求,围绕“一个目标”,聚焦“两个抓手”,继续做好“七个示范”,建好“一个基地”,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巩固脱贫攻坚各项举措继续加大对相对贫困区域财政帮扶支持力度,特别是切实加强防控因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等影响发生返贫,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支持建立防返贫机制。坚持政策措施不断、扶贫力量不减、帮扶关系不变、监管力度不降、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保障脱贫成果稳定可持续。支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支持技能培训投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促进社会融入,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支持产业扶贫质量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加快构建以特色种养、全域旅游、现代服务业、生态友好型工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做好壮大产业经济,加大电商中心投资,着力发展地方特色产品电商企业。

支持农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对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1. 支持产业体系建设

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遇,创新财政与金融联动机制,构建财政、金融、担保协同支农格局。按照“二轴一园五基地”整体布局,打造全国高端肉牛生产基地。提升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水平,打造马铃薯种薯培育推广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马铃薯产品深加工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有机蔬菜直供基地、全国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绿色小杂粮基地。逐步推进中药材向优势产区集聚。推进蜂业基地景区化、蜂产品品牌化、蜜源基地“观光体验”化。按照“一屏一带一线三区五城”和“四个融合”总体布局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工程,重点培育发展生态经济产业链,打造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推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国家现代林业园,实现“园基地乡村”的发展模式。

支持发展新型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支持实施2025工业“十强双百”行动,重点培育现代纺纱、织布、植物印染、服装加工四大产业链条,实施百万锭棉纺纱基地建设工程,打造区域纺纱纺织服装加工基地。重点围绕培育发展煤炭加工转化为主的煤电一体化产业链,支持建设王洼煤矿输煤走廊项目,延长盐化工下游产品,打造宁夏建设国家新能源及新材料综合示范区宁南基地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打造全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宁南分区。

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同重点工业、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加大培育品牌企业、现代商圈、商业街区、中高端市场、大型物流实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融合发展。以园区、社区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托育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以西兰银综合物流园为核心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筹建空港物流园区,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物流节点和宁南区域物流综合枢纽中心。

支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支持实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程,加大景区品质提升改造。积极开发休闲避暑康养新业态,打造丝路文化和古城文化、生态观光与运动休闲、红色旅游、黄土高原乡村旅游四条精品线路打响“天高云淡六盘山”品牌,建成以5A级景区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新高地”。

支持发展交通运输业。支持建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对接国家主干交通网络,建设中欧班列支线铁路。支持建成宝中铁路扩能改造项目。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加快形成“三纵四横”高速公路骨架网,建成G85银昆高速公路固原段建设项目。加大地方经济干线建设,新(改)建地方经济干线1128公里。加快推进六盘山机场扩建工程,打造银西快线、银固快线“云上公交”。推进智慧公交系统建设,大力推进新能源公交发展。支持实施“精品旅游路示范工程”、“旅游环线建设工程”两大工程,构建“内外联通、成环成网”的旅游交通网络。

支持发展产业创新。围绕重点和鼓励发展产业需求,支持组建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聚焦固原特色产业,引导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飞地实验室。紧紧围绕重点发展产业、鼓励发展产业,加大项目、平台、人才、金融等支持力度,全力培育一批创新示范企业。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建设一批以科技为支撑的 “双创”载体和孵化基地。

  1. 支持城乡高质量发展

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对公益性项目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经营性的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引导和支持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参与乡村振兴。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财政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及相关平台载体,实施“引银入固”工程。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分类推进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对符合标准、条件成熟的城中村和城边村实行“村改居”推动农业人口就地市民化

支持城乡智能化建设。支持实施基础网络优化和5G基站建设工程,加快新型互联网(IPv6)建设,实现对固定宽带智能网络更新升级。支持构建数字固原(六盘云)基础支撑平台和数据支撑平台,构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推进163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升级改造。大力开展信息惠民工程。加强对城市“一网统管”,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支持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立足区域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提升老城品质、完善新城配套、加快新区建设,推动老城新城新区联动开发、差异化发展。完善城市市政、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增加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资源供给,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将固原建成宁夏南部及陕甘宁毗邻地区人口集聚的中心城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红色文化旅游城市。

  1.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支持构筑西北生态屏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国土绿化机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快六盘山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支持实施宁夏南部水源涵养建设工程、宁夏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建设工程,持续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启动森林生态补偿,支持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筑牢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支持五河流域生态治理。以“五河”河道、支沟及其他重点沟道为重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提升五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和河道保护治理,打造人河城和谐统一的黄河支流绿色生态廊道。围绕“五河”及其他骨干河道出境断面水质控制阶段性及长远目标,新(改)建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及集污管网、垃圾收运设施。因地就势打造生态景观河道,建设城市生态公园。加大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建设地方级湿地公园5个,续建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支持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支持实施“U”型生态屏障建设,持续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到2025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支持推进“四尘同治”、“五河共治”。支持固原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回用项目、园区污水垃圾处理及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支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推进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及循环化示范企业等循环经济示范点的建设。重点建设王洼煤矿煤矸石综合利用、宁夏建材100万吨绿色建材暨50万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开源节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等项目,到202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综合利用水资源,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改造建设节水型工业园区,推动传统高耗水行业转型升级。支持固原天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利用项目、固废综合处理利用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1. 支持民生公共服务

支持均衡发展公共教育。支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改造提升全市乡村幼儿园310新增城镇公办幼儿园27实施政府购买公办园教师服务岗位行动计划支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造提升全市乡村小学347所,新增城镇中小学15支持推进职业教育扩面升级推进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办学深化“十百千”名师培养工程。开展联网攻坚行动,支持建设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现“互联网教育”在方面深度融合应用。

支持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稳定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加大公共卫生建设力度,支持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加大公立医院改扩建力度,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构建全域健康信息平台。发挥固原气候资源和中医药优势,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体检咨询、健康理疗等多样化康养服务,积极建设自治区级康养产业特色化发展示范区,打造固原中医康养服务品牌。

支持推进创业扩大就业。支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各类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统筹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推动多渠道多形式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社保降费、援企稳岗、就业援助等帮扶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 “双创”示范基地、企业“双创”平台、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创业补贴、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

支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继续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工程。培育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建设六盘山生态康养城。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化建设。

支持提升住房保障能力。加强城镇保障房建设,继续推进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创新住房保障方式,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到2025年,基本实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

持发展公共文体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建设固原市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固原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固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级非遗展示馆。积极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探索设立文化产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积极举办大型体育赛事。

支持加强社会福利服务。深入推进全民参保。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统筹机制。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支持实施方便居民生活出行双优计划。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本底线,以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落实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退休费动态调整政策。加大困境妇女、贫困母亲关爱帮扶救助力度。推进“护童成长”—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关爱服务力度。

支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饮马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健全城市路网系统。全面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市区“三纵七横”排洪系统,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支持实施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建设全国“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市。规划建设固原市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

支持推进科技创新。围绕建设林草产业“四个一”试验示范园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养引进一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行动、本土人才深造及回流行动,进一步抓好人才“回归六盘”工程,引进区外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企业创新地方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等多层次政策机制。设立固原市创投基金,引进天使投资,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支持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持建设面向政府、企业、个人的信息安全专业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安全资源共享。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快建设标准化应急场所。构建城乡一体化监控网络002C打造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气象、防洪、防涝及抗震防灾减灾等设施建设。加快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全市“应急管理指挥一张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化手段作用,加强受灾群众救助安置和现场恢复能力建设。实施“互联网监管”信息化建设,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社区、校园、企业、社团治理,加快平安固原建设。

  1.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推进财政制度管理完善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体制。围绕党中央、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的财力保障研究。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增强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指导性和约束性。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机制。创新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动培育财源积极性。

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在预算编制中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各类资源。完善以零基预算、综合预算为核心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衔接。探索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化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分配、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严格规范预算调整行为,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

健全债务管理制度。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偿债能力评估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健全债务违约依法处置机制,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健全债务信息公开机制。

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加强税源体系建设,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形成育税源、扩税基长效机制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更好发挥现代财税体制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1. 支持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支持对外交流合作。建立国际贸易口岸,形成与银川、西安、兰州、霍尔果斯、喀什等口岸高度融合的国际化口岸服务体系。依托“一带一路”,对标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升特色优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水平,支持打造外向型物流基地。构建固原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间协同发展模式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区。积极参与中阿博览会、广交会、西洽会等国际经贸活动,发挥陕甘宁蒙青五省联席会议等节会作用,加强牛肉、中药、高档纺织等产品的国内推介和国际贸易往来,常态化举办登山节、花儿节,借势借力提升本地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持融入国内市场以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紧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紧盯产业链和供应链,积极融入国内大市场。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品,探索东西协作消费,打造西北地区“产品工厂”。积极开展消费惠民计划,打造名小吃专业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支持培育一批门店宅配、“前置仓提货站”、无接触配送等示范项目。

支持跨区域协作支持与沿黄生态经济带、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的产业配套协作支持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和黄河文明传承彰显区。重点开展跨区域产业协作,推进“东部总部研发固原生产基地”合作模式,与沿黄省市共同打造跨区域优势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搭建闽宁协作产业园探索建立飞地园区、无水港、跨区域合作园区和共享共建园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支持完善“163”政务服务模式打造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完善“互联网政务”支撑平台推广“互联网监管”建设全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政银企对接联席机制,设立转贷纾困基金,在为企业解困、减负降本上见真章。

五、“十四五”时期财政发展改革的保障措施

  1. 加强党对财政工作领导

坚持从严治党。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忠诚,着眼坚定信仰深化理论武装,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持续改进作风,努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区、市有关精神,完善警示教育常态化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提高政治能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严肃纪律,密切联系群众,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不折不扣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见实效。

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决策、执行、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建立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推行行政执行“三项制度”。引进第三方法律咨询服务,实现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建立健全常态化责任追究机制,实现监督全覆盖。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

二)壮大财政综合实力

壮大财政实力。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积极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调优一产、突破二产、协同配套三产,落实好招商引资政策,支持企业落地做实,涵养财源,培植新的收入增长点。在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加强财税部门协作联动,形成征管合力,积极挖掘增收潜力清收各项欠税欠费和欠缴土地出让金,严格执行各项行政事业收费规定,通过公开拍卖、分类处置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转让城市停车场特许经营权、政府购买公园广场管护服务等做好经营城市文章,努力完成收入目标任务。强化项目支撑,算好投入产出账、资源环境账,优化完善税收增量奖补和绩效管理奖补政策,强化激励约束,增加收入的积极性。

优化支出结构。始终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大存量资金财政统筹力度,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集中财力保障债务化解、重大政策、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需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兜牢“三保”支出底线的前提下,继续强化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的管控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控预算追加重点加新建项目的资金闭合审批杜绝未批先建、未落实资金先建。建立健全财政和部门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

强化资金争取。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区域发展投资走向,围绕市委提出的“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构建五美融合发展新格局”等发展思路,扎实做好“两新一重”、生态治理、公共卫生、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经济、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方面项目储备工作,明确细化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前瞻谋划,常态化对接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强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三)发挥财政导向作用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结合固原市产业发展思路,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统筹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和财政政策,给予高质量发展企业重点倾斜和聚焦支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依法依规推进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支持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紧盯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和领域,完善部门互动、上下联动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体系,加大对接申报力度,对重大项目优先予以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做实做强重点项目新兴产业。将重点项目落地作为推动规划纲要实施的主要抓手,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动态调整充实完善重大建设项目库。

四)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要求,稳步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明确市与辖区的职责范围,合理划分市级财政事权、市辖区财政事权及市与辖区财政共同事权,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辖区财政关系,推动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

规范财政管理制度。规范资产购置、管理和处置工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库,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向人大专题报告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管理,健全完善财务内控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审批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把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惠企利民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进行重点监管,发现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推动财政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

提升财政配置效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项目收支和部门整体收支绩效目标编报、审核全覆盖。规范绩效目标设置,实现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推动绩效评价提质扩面,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创新评估评价方法,提高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实质性运用,实现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

建立财政奖惩机制。建立包括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盘活资金、绩效预算、债务管理、暂付款压缩、审计结果等一揽子的财政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分配相结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弱项、补短板,奖勤罚懒,强化各部门自力更生的意识和理念,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推进财政人才建设自觉担当时代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市委确定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上来,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适应新发展要求,实施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提升“两大工程”,全面落实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财政干部队伍。

五)加强规划评估监督

完善实施机制。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一中心,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制定规划实施年度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实施主体、责任单位和推进措施,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生态投入,做好惠民生、保重点、促发展的项目储备和争取,为先行区建设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做好与上级总体规划及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以及各县区“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结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对直达资金实行常态化监控部署要求,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合同约定和规定程序拨付资金做好直达资金监控,确保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尽快落地见效做好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控制价、工程项目结算、重大项目全过程跟踪审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政府采购、采购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的监管,依法处理政府采购投诉,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以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监管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切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后续动态调整。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实施清单台账管理,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效果评估、督查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后续重点围绕落实重大财税政策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依法进行财政执法,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05001237号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