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400032/2022-00025 发文时间 2022-04-27
发布机构 固原市地震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固原市地震局固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固原市防震减灾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固原市地震局固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固原市防震减灾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县(区)地震局:

现将《固原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固原市地震局  

固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4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固原市防震减灾“十”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切实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固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固原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宁夏地震局的关心指导下,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显著增强,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能力有效提升,防震减灾事业迈向新台阶,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

1.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适应机构改革新形势新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全灾种、大应急”管理体制,防震减灾救灾主体责任全面落实,防震减灾、抗震救灾机制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2.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全面提升。地震监测体系和台网布局不断完善,监测手段更加科学,监测设施改造升级,全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实现了3.0级以上地震2分钟内自动速报。现代化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具备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能力基础条件深化震情会商机制改革,震情监视跟踪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的协作机制震情监视跟踪和会商分析研判能力显著提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涵盖了5个县(区)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3.震灾预防基础更加坚实。实施、推广和应用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项目,实施固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轻工业产业园地震小区划项目,加强抗震设防监管与服务,指导重大建设工程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城乡综合抗震能力明显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批机制和区域评估制度不断优化。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5.12”“7.28”“12.16”等重要时段的宣传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持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和“平安中国”防灾科普文化影视季活动。高标准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所,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参与度显著提高

4.应急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先后3次组织修订《固原市地震应急预案》,指导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修订地方、行业地震应急预案。推动地震应急演练常态化、实战化,广泛动员全市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每年防灾减灾日期间组织开展全市地震应急实战演练。投资280万元,建成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区、市、县(区)地震局的互联互通,地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全市造册登记地震应急救援队伍148支,队员9950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不断壮大。深入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稳步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共设立固定应急避难场所42个,临时应急避难场所155个,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党和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防震减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

新发展阶段对防震减灾发展提出新需要。“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启动。随着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对包括地震安全在内的美好生活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面临新挑战。我市地处我国大陆南北地震带北段,又处在鄂尔多斯块体和青藏块体的边缘地带,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六盘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带、牛首山—固原—三关口断裂带等,属中强地震多发区。按照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全市均位于Ⅶ区以上,77.8%的土地面积位于Ⅷ度区以上。1989年以来,我市境内30多年未发生5级以上地震,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风险持续增加,未来5年面临的震情形势更加严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立足新发展阶段,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差距。

1.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防震减灾救灾协同联动能力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基层防震减灾治理能力较弱

2.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不强监测台网布局不够合理,部分监测设施亟待升级,地震预测能力不高,尚未开展地震预警服务

3.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不足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掌握不全,城区老旧建筑抗震性能存在隐患,部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存在薄弱环节,抗震设防监管需加强。

4.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防震减灾服务内容形式单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创新不足

5.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存在短板。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力量不足,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保障不够,基层应急能力相对薄弱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防震减灾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服务固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夯实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基础,强化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应用地震科技,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固原新篇章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优势,为实现固原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求

坚持防范风险。牢固树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地震灾害规律,强化关口前移,主动防御,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

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不断激发事业发展活力,推动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防震减灾,着力固根基、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挑战,实现发展与安全相统一。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初步形成防治精细、监测智能、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需求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应急响应保障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明显提升

       “十四五”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内容

       预期值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

1

地震监测水平

   全达到1.2级

2

地震速报预警水平

1分钟左右提供3.0级以上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5分钟内提供地震烈度初报,10分钟内提供地震烈度速报;重点地区灾害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发布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不低于80%。

3

   地震预报水平

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

4

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完成量

摸清全市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完成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原州区、西吉县、泾源县1:5万活断层分布图活动断层避让区划图。

地震应急处置和服务保障能力

5

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市、县(区)地震应急预案修订率不低于95%。

6

   地震应急保

   障服务能力

震后15分钟内提供地震灾害自动快速评估简报,震后40分钟内提供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专报;震后10分钟内提供地震趋势自动快速研判意见,震后60分钟内提供地震趋势研判意见。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能

7

   公民防震减

   灾科学素质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基本覆盖全市受教育人口,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夯实监测基础。推进地震监测能力建设,优化我市地震观测布局,增加监测站网密度,完善地震监测中心站建设。推进观测设施、条件升级改造,强化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提升地球物理参数获取能力和地震监测能力信息化水平。加强GNSS、地磁和流体观测,确保每个县()至少有5处地震观测站点。

强化地震预报预警。完善震情跟踪会商机制,提升异常分析研判水平深化对我地震孕育和发生规律的认识,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报。强化群测群防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完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提高地震烈度速报和灾情快速获取能力具备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打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形成部门联合、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及时向政府、重点行业和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实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开展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房屋设施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查清地震灾害危险源与风险源,掌握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建立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

强化抗震设防提升城乡抗震能力。建立完善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服务体系落实建设单位、地震安评从业单位、行业部门主体责任,在工程设计、建设、验收全过程严格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严把抗震设防要求关。加强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一般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开展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能力。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协同推进抗震宜居房建设,强化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服务和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加强安全管理提升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防震抗毁能力加强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推广应用。

(三)提升地震应急处置和服务保障能力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完善全市各层级地震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健全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专业救援力量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面提升地震应急协同作战能力,切实加强抗震救灾指挥部、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定期组织开展多部门协同演练

提升地震应急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地震灾害信息产出灾情获取等技术的应用,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保障灾情信息快速获取提升现场烈度调查与灾害评估能力。强化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建立政府与社会、储备物资与代储能力相结合的储备机制,建立跨部门保障联动机制。推进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基础设施,提高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

(四)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能力

推进防震减灾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实现防震减灾科普高质量发展。深入广泛创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段的科普宣传,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不断扩大防震减灾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企业服务、社区宣传等内容。深化开放合作,繁荣科普创作,加强与宣传、教育、应急、科协等部门的协作,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合力打造防震减灾科普精品。

(五)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强化服务供给。构建以地震监测预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应急演练指导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政府、行业、社会为重点服务对象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面向政府提供震前防御、震时响应和震后救援的辅助决策服务;面向重点行业强化监测预警、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等专业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拓展地震速报、预警信息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公共服务。

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清单,创新公共服务机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深化部门合作,培育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多元供给。强化地震科技支撑,加强科技成果应用,努力实现智慧服务。

(六)加强防震减灾法治建设

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全面落实防震减灾救灾主体责任,强化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推动落实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引导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提升防震减灾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深化联合执法,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推动防震减灾依法行政、依法决策。

增强社会防震减灾法治意识。加强《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预警管理办法》等新修订、颁布实施的法规、规章的宣传解读提升公众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引导个人、企业、社会自觉遵守

四、重点工程

(一)地震监测能力和预警体系提升工程

推进地震监测站网建设。增加站网密度,新建地震监测站1-2个改造升级固原南郊、西吉苏堡和泾源水氡地震观测基础设施地震监测仪器设备,完成标准化信息化改造。配合宁夏地震局建设“一带一路”地震观测站点。

完善地震监测预警体系。配合宁夏地震局完成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新建地震预警监测站,建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固原信息服务中心,优化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增加预警信息发布终端10-15个,扩大地震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提升全市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能力。

(二)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工程

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收集整理已经验收通过的地震活动断层、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成果,建设地震危险源调查及基础数据库。收集整理已经验收通过的1:5万活动断层填图等活动断层成果资料入库,建设原州区、西吉县和泾源县1:5万活动断层数据库,编制原州区、西吉县和泾源县1:5万活动断层分布图及说明书。

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与评估。针对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的居民住宅、大中小学校舍、医疗卫生设施、社会服务保障设施、商业中心和市政设施等6类房屋建筑和重要设施,基于全市各级行政区及各行业承灾体调查数据,抽取关键数据建立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数据库,进行地震灾害重点隐患分级评估。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基于地震危险性和承灾体调查结果,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原州区、西吉县和泾源县  1:5万地震灾害防治区划图。

(三)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创建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0所,建设1个包含防震减灾内容的综合性科普场馆。建设数字防震减灾科普馆,集数字化展示、展品展示和触摸查询区域为一体,更好满足新时期公众对地震科普场馆的需求。

扩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覆盖面。面向领导干部、中小学生、农民、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内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农村和社区科普服务内容。

创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承办1次自治区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推进“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举办线上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创作通俗易懂、形式多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科普产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市县防震减灾主体责任,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做好规划的任务分解,有效衔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经费投入

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参与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加大对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科普宣传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严格项目绩效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三)强化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人才队伍引进防震减灾相关专业人才,吸引人才向防震减灾业务领域聚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改进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四)强化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检查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加强评估结果的应用,推动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政策解读;https://172.31.113.222/govapp/#/preview?Modal=1&RecID=4534983&ChannelId=13184&DocId=3729483&type=web&docstatus=yifa&siteid=135&ObjectId=3729483&DocType=20&titleField=DOCTITLE&canedit=TRUE&isTimePublish=false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固原市人民政府    承办: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固原市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54)2088900 电子信箱:gysdzzw@126.com

宁ICP备19000827号-3    网站标识码:6404000021    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06号